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了“双转向”调整,明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金融系统要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坚定信心,统筹兼顾,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切实做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金融服务工作。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受了多方面严峻考验,尤其是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并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导致我国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回落,企业利润与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给经济平稳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在周边经济环境不断恶化和国内经济增速全面放缓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保增长”目标,近期以来,在财政政策日趋“积极”的同时,货币政策早已悄然开始了由“从紧”向“适度宽松”的转变。央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三度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明显放缓了央票发行节奏,降低了公开市场回笼力度,并且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额度控制。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再次彰显预见性、针对性与灵活性。 党中央、国务院现在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十项措施明确具体,重点突出,统筹城乡,支持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极大地提振了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其中仅增值税转型一项就将减轻企业税负1233亿元。 面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这一重大调整,金融业应当积极贯彻落实,不失时机地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有效配合,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政策环境。金融要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证券、保险业都要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各类金融企业要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协调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我国金融安全。货币政策在未来的运用上还应具备更全面、更长远的视野,应着力于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适度宽松的基础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国计民生、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同时,要注意在宏观调控环境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日前,央行已明确提出要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扩宽企业融资渠道,以及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 政策有了,措施有了,下一步关键是有效实施,抓紧做好各项工作。虽然我们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非常复杂,自身经济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居民储蓄率较高,劳动力供给充裕,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价格上涨压力已明显减轻,宏观调控政策余地较大。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快\'就是要迅速出手,争分夺秒,不可贻误时机;\'重\'就是要实施坚决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趋势;\'准\'就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实\'就是要抓好落实"四字方针,我们就一定能够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金融时报》)
更新:2008-11-12 16:3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