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北京金币  (http://zgjb.com/11/index.asp)
--  焦点新闻  (http://zgjb.com/11/list.asp?boardid=69)
----  浅议精制、类精制和半精制币(上)  (http://zgjb.com/11/dispbbs.asp?boardid=69&id=145265)

--  作者:北京金币
--  发布时间:2013/11/30 11:05:00
--  浅议精制、类精制和半精制币(上)
  包括普通流通币和流通纪念币的流通硬币主体是普制币,精制币数量相对稀少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收藏门类。精制币在中国出现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收藏圈子里的人对于精制币的界定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基本停留在以装帧发行方的介绍为准的状态。究竟什么才能算做精制币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沿用已久的半精制币概念是否正确?类精制币又是怎么回事?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供大家讨论。
  中国精制普通硬币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发行的长城币。1981年长城币首次公开发行精制版。而普通纪念币的精制版的发行从中国第一套普通纪念币就开始了,即1984年纪念建国35周年纪念币。虽然有30多年的发行历史,但早期精制币基本用作呈样、外销、礼品,其存在并不为绝大多数收藏者所知,真正引起广泛关注的历史还不到10年。收藏圈对精制币的认识、研究还比较有限,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探讨的方面。对于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精制币和各方的困惑,中国人民银行曾经以小短文的形式在官方网站是对精制币做了介绍。归纳起来精制币有以下特点:特制模具、特制饼坯、凝霜、多次压印,逐枚检查,效果精美。文中没有特别说明镜面和细节表达的要求,也没有说明精制币是为收藏特制这一最基本特征。这个精制币的状态描述更像一个科普,而不像是央行对精制币的标准定义,但流传甚广,藏界也一直将其作为区分精制币的金科玉律。
  几年前,从国际两大评级公司开始对中国普通硬币进行评级开始,精制币的概念变得更加混乱。许多康银阁和金融机构装帧定性的精制币被评成了普制,同时大批普制被评为精制。最经典的是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精制币(简称“新西藏”)评级出现了数目庞大的MS70普制最高评级;而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普制币又出现了批量的精制打分。收藏者把这个现象称作“错评”,并认为这是国际评级公司不了解中国现代流通币的结果。之后,评级公司入乡随俗地逐步以国人认为的精普之分进行自己评级分类的依据。这不仅没有正本清源,反而在精制币定义划分上造成了更大困扰。
  国际评级公司对精制币的确认是有量化标准,符合标准的就是精制的,反之就不是。国内收藏界则以央行和装帧公司装帧包装上的描述,或者官方发行文件作为依据。精制币的认定应该有统一标准,否则任何一方的界定都存在引起分歧的可能。
  精制币收藏者都知道精制币的英文是Proof,评级简称PF。Proof在英文里有验证、证明、批准的含义。这说明现代精制币是最早试制样币和呈样币的演化而来。顾名思义,试制和呈样币必须要准确表达设计思想和细节,感官要舒服。而现代硬币收藏中的精制币,包括精制样币,已经完全变成专供收藏的品种,其样币功能不复存在,但称谓及工艺特点却保留了下来。
  中国早期流通币由于制造工艺和成本的局限,有相当数量的精制币看上去不那么“精制”,而且部分装帧包装上还出现了“半精制”的描述。近年随着造币厂设备升级改造以及一系列工艺进步,精制水平有所提高,所谓半精制币不复存在,但精制效果与早期精制币的水平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反观普制币的“精制度”却出现了质的飞越。呈现了“精制不精,普制不普”的特殊现象,这也引起了评级出现分类混乱的问题。
  令收藏者尴尬的是,对什么是精制币大家通常认为约定俗成,但又不能准确描述和定义精制币。许多问题很难解释,比如,是否出现镜面或者凝霜效果的币就是精制币?有镜面而无凝霜的是否就是半精制?镜面和凝霜同时出现就肯定是精制币?如果是,那么同时出现镜面和凝霜的中国人民银行明确定义的邓小平纪念普制币到底应该算精制还是普制?如果算普制,镜面和凝霜又如何解释?如果用精制度来区分的话,那么早期的精制度不高的“精制币”特别是所谓“半精制币”是不是要重新划到普制币的范围?
  精制币的划分的确是一个令人非常纠结的问题。精制工艺是舶来品,对于研究精制币不足10年的收藏圈子不妨可以参照一下收藏历史和普及程度都很高的国外成熟市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