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北京金币 (http://zgjb.com/11/index.asp) -- 焦点新闻 (http://zgjb.com/11/list.asp?boardid=69) ---- 我国邮市的特点和作用 (http://zgjb.com/11/dispbbs.asp?boardid=69&id=46689) |
-- 作者:田在心 -- 发布时间:2006/7/15 8:17:00 -- 我国邮市的特点和作用 投资邮品就得不断地出入邮市。邮市里人头攒动,风云变幻,令人眼花缘乱。我国邮市到底是怎样构成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
邮市,即邮票市场,从广义上讲,是国际、国内邮票供求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邮票交易活动的集中的场所。中国邮票市场从所有制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营邮票市场,指以国有集邮公司为主的经营市场,由邮政部门管理。二是邮票自由市场,指邮票自由交换的市场场所,买卖双方为个体邮商、集邮者和邮品投资者,其中以个体摊商为主体。 邮票市场,又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邮票发行市场。目前中国新邮票由邮电部通过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或委办机构发售,实行垄断经营,邮票价格统一。邮票二级市场是邮票经邮政部门发售后再次流通的邮票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买卖双方包括国营、集体、个体集邮企业和集邮者,也包括邮品投资者。 (一)中国邮资票品的设计、印刷、发行、计划分配分别由国家邮电部的邮政司、邮政总局和邮票印刷局管理。中国集邮总公司(邮电部直属企业)则负责邮票和集邮品的批发,进出口,对省市集邮公司的指导和管理等活动。上述机构和单位经营和管理着邮票一级市场。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省级集邮公司(1994年以前称邮票公司)。为国有企业,批发零售国内外各种邮票和集邮品,经批准可制做和发行具有地区特点的首日封、邮折、纪念封、实寄封、极限封片、插页、邮册等。集邮公司开设的门市部已属于二级市场的范畴。 (三)集邮门市部。是由各地区或县邮电局开办的经营集邮商品的服务机构。规模较小,经济、经营不独立,依附于邮电局实行统收统支,无下辖管理职能。主要出售中国近期邮票、集邮品,办理新邮预订业务。 (四)集邮品。又称集邮专柜,由邮电支局、所开办的为集邮者提供集邮商品的基层服务机构。一般只销售新发行的邮票和少量集邮品,有的也开办新邮预订业务。 中国集邮总公司门市部、各省市集邮公司门市部、各邮电部门的集邮门市部和集邮专柜,是以发行价格买到新邮或以国家牌价买到其它邮品的场所和渠道。从1998年起,集邮总公司实行对新邮敞开预订的政策,按计划供应邮票和其它邮品,减少了新邮发行之际大户炒作,使某些邮价暴涨的可能性,对于稳定邮品市场,保护广大集邮者和一般邮品投资者的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据国家邮电部邮政司1997年底的一次全面调查显示。全国非邮政部门的单位和个人经营邮品业的共有2万多个,即我国邮商超过2万个。其中77.7%的邮商在邮品交易市场内经营,2.7%的邮商有自己的独立的经营场地,零散经营的为19.6%。 全国117个城市开办了200多家邮品交易市场,另有700多个独立经营邮品的场所,还有零散经营邮品的摊点5000多个。 我国邮品交易市场中,最著名的是“四大市场”:北京月坛邮票市场、上海太原路邮票市场、广州人民公园邮票市场和成都署袜街邮票市场。这四大市场不仅是邮品的重要集散地,而且其交易行情走势以及其它各种信息对于全国各地的邮品交易有着直接影响。 邮品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我国集邮事业和邮品投资活动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通作用 新的邮品通过一级市场发售之后,需要通过二级市场分销、流“通,向全国各地扩散。广大邮民(包括集邮爱好者和邮品投资者)主要通过邮市买到新的邮品。至于早期发行的邮品,更是通过邮市的作用,实现流通和交换。 (二)吸纳作用 邮市系一块巨大的海绵,起着吸纳和吞吐邮品的作用。邮品作为一种商品,其发行和流通需要资金。国家发行一种新邮品,有时其票面价值总额达数亿元人民币。国家发行之后,需要迅速向二级市场转移以收回资金,大大小小的邮商就要使用手中的资金吸纳这些邮品,如果吸纳能力不足,就会影响邮品的发售、流通,甚至导致滞销、积压和贬值。在邮市上流通的各种热门的和冷门的邮品,也要靠邮商从各种渠道收购,然后摆上柜台。从这个意义上讲,邮市是邮品发行和流通的重要经济支柱,邮商则承担着一定的经济风险。 (三)“定价”作用 邮品如果只在邮市中飘来飘去,其价格是极不稳定的,只有经过一段时期的销售,逐步沉淀在集邮爱好者和邮品投资者手中之后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价格,这种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在一定的幅度内浮动。因此,邮品的价格行情最终是在邮市中形成的。中国集邮公司公布的价目表,也是参考国内外邮市的价格行情拟定,并且随着这种行情的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 (四)反馈作用 我国集邮事业虽然有着悠久历史,但是形成大规模的邮品市场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关的政策、法规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阶段中。一种邮品的设计和发行,其效果好坏,也需要检验。邮市是集邮政策和邮品质量的试金石,是信息反馈的重要源头。 总之,就像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离不开百货商场、菜市场以及各种集贸市场一样,集邮事业的发展和邮品投资活动也须臾离不开邮市。 我国的邮市,作为新兴的、初级的邮品市场,有以下特点: (一)新邮为主 新票增值高于老票,是我国邮市的一大奇观。在邮市上大量的流通是近期发行的新邮,早期发行的老纪特、文字邮票、编号邮票,虽然也有流通,但是数量少、规模小,基本上不成气候。造成“新邮为主”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邮品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虽然也出现过积压、滞销和贬值,但只是局部和暂时的。在美国,新发行的邮品在一年内的任何时候集邮品都可以在邮局窗口以面值或原始价买到,因此,美国的邮商不倒新邮。而我国的集邮者除了持有预订卡之外,很难按发行价买到新邮。因此新邮一经发行问世,往往立即就产生增值,从而成为邮市中的热门邮品。二是一二级市场之间流通渠道不畅,一部分邮商可以成批量地取得新邮品,甚至垄断一部分市场,获得高额利润,而早期发行的邮品都很难作到这一点。 (二)新人为主 我国1800万集邮者队伍中,有99%是近10年内“入列”的新人。绝大多数新人,由于集邮历史短而缺乏集邮和邮品投资的经验。即使是邮商,绝大多数“从商”时间也不多,关于邮品的知识和经验也不算丰富,属于“小商”、“小贩”的水平。集邮知识和邮品投资常识的普及滞后于邮市的发展,也制约了邮市的发育。因而邮市中邮品交易活动水平不高,这也是造成“新邮为主”的原因之一。 (三)“物以多为贵” 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经济中普遍的价格规律,也是人们的社会常识。然而,在我国的邮市上,相对稀缺的早期邮票虽然也在不断地升值,但是升值的速度慢,而且很少形成交易热点。其原因是稀缺邮品,数量有限,沉淀于广大邮民手中,在市场上形不成批量,满足不了大户炒作和邮品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倒是一些刚刚入市的新邮,由于批量大,能够从数量上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因而成为热点,身价不断提高,从而形成“物以多为贵”。 (四)集邮品与邮政的脱离 邮品发行是从属于国家邮政并且为邮政服务的。邮票印刷之后分为二个渠道下发:一是通信领域,二是集邮领域。然后邮票进入这两个渠道的“身价”却有很大差距,前者折扣小,后者折扣大,这种折扣差距改变了新邮的流向,由通信领域流向集邮领域,于是,在邮政柜台买不到纪念邮票,JT邮票通过通信消耗量大大减少,甚至发生了邮局柜台业务员把新邮当成假邮票的笑话。集邮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邮政,脱离了邮政这一母体,最终会导致其畸形发展。 (五)大起大落 中国邮市振幅之大、波动之快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在一些发达国家,邮票价格在发行10年之后才有波动,在我国当年当月就可能波动800%。我国邮市出现过四次大起大落,即1983年、1987年—1988年、1991—1992年、1996—1997年。其涨落幅度之大,冷热反差鲜明的程度,远远超过股市。 1997年3月14日《潘天寿作品选》邮票,全张面值192元,发行当日就暴涨到800元。前两年发行的“龙门石窟”、“竹子”小型张曾因滞销而跌破面值。在1996——1997年热潮中由4元/枚被炒到12—15元/枚。很多邮品的价格严重地背离了其原有价值。在各地的邮品交易市场中,很少见到购买一套一枚的人,大都是整版、整包地买进卖出。北京天坛、上海太原路,以及广州、成都、沈阳等地的大型邮品交易市场日交易额都突破了亿元。这种暂时的“火爆”、“繁荣”,使很多集邮爱好者和邮品投资者困惑不解,即使是集邮专家也难免失去理智。其结果是“大户”和一部分邮商大获其利,而国家和普通邮民蒙受损失。笔者在1996—1997年风潮中也有过两次损失。一是“义务兵专用”邮票,被炒到100—120元/枚,出现了“将成为第二张猴票”的舆论。笔者跟风以75元/枚购入几枚。然而当喜悦的心情尚未消失,该票市价下跌,到1998年已跌到每枚20—30元。二是1996年底经朋友劝说在北京某“国际集邮中心”订购香港回归纪念册、香港邮票年册和澳门邮票年册各1册,共2300元。等到把邮品拿到手,发现同样的邮品在市场上比比皆是,其市价总值不过500—800元。而该中心仅此一项征订活动就获利上百万元。笔者只能叹息有的邮商是太黑了。 我国邮市的大起大落,是由于邮品交易的过度投机造成的,而具体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例如股市下跌和银行利率的下调。1996年12月我国整顿股市后,股市的资金大量流入邮市,造成邮市价格全面上升。而银行储蓄利率的连续下调,不少储民认为炒邮票风险不大,又能“保值”,因而由储民变成邮民。 二是大户炒作。一些资金大户凭借信息灵通和资金实力雄厚,再加上与集邮公司有特殊的关系,利用人们的跟风心理,在邮市上呼风唤雨,兴风作浪,起了恶劣作用。 三是我国民间金融资产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而各种投资渠道尚不畅通,使邮市承受了较大的投资压力,容易形成邮品投资热。 四是一些新闻媒体过多地宣传邮品投资的优越性,对于跟风炒作的风险告诫不足。 五是社会上各类下岗人员增多,由于利益趋动,很多下岗人员进入邮市“淘金”。 暴涨必然带来暴跌,试看1998年的邮品交易市场,大多数门庭冷落,一些摊位挂出“歇业”牌子,不少新邮品按面值的8折出售,过度投机给集邮事业和邮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比1996年和1991年两次邮市热潮有着很大的不同。1991年的邮市暴涨是因为邮票供应极度不足和放开邮价而喷发出来的暴涨行情。各种邮品不论好坏,价格普遍上涨3—4倍。有人说:“只要沾了邮字,哪怕上面印着狗屎,也能变成钱。” 1996年邮市上的炒作者大多是具有一定邮识和经营意识的投资者,被炒的邮品大部分是较好的品种,或者具有较大升值潜力。炒起来之后能够立得住,其价格无较大回落。中小投资者和普通邮民若在高价位购入而未及时脱手,损失也不大,而且翻身的机会指日可待。 从上述情况对比看出,我国邮市在缓慢地走向成熟。1997年的邮市并没有像1991年底那样彻底崩盘,而是没有发生太大的回落,幅度不超过30%。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邮市的风险性。对于一些新入市的投资者来说,要比投资股票风险小,且保值率高,增长平稳。 来源:中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