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金蛇银马  (http://zgjb.com/11/index.asp)
--  黑马探索  (http://zgjb.com/11/list.asp?boardid=76)
----  十年的沉浮,我来谈谈金币  (http://zgjb.com/11/dispbbs.asp?boardid=76&id=107070)

--  作者:和绅
--  发布时间:2010/3/15 17:40:00
--  十年的沉浮,我来谈谈金币
十年的沉浮,我来谈谈金币

一个好的论坛让你结识好的同学,一位好的同学激发你才情,已经午夜,但全无睡意,起因就是sigma同学在论坛跟了一帖:“我也不知道我是为啥来玩的,没准哪天顿悟一下,也就放下了~”

这好像电光一闪一样,顿悟、放下,这两个词给我的冲击太强了,我强烈想写些什么,检视一下自己。

写这个博客的时候,找出了自己在2005年和讯博客的帖子《五年的沉淀,我才能和您谈收藏》,到今天应该是十年了,那我的博文题目就是《十年的沉浮,我来谈谈金币》。

==================================

在金币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努力并运气好那可以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
但有聚总有散,聚散两依依,不如闲坐庭前看花开花落,也许这是金币给人的沉稳。

《五年》的帖子已经总结了我2005年前的思路历程,2005---2010我的思路历程是怎么演变的呢?

阅尽人间春色后,你突然会有对春色麻木的感觉,我一直很佩服弘一法师,李叔同最后皈依是他的经历决定的。
这五年来,倒腾过的金银币不少,市场的热点都踩过,公斤银币,老精稀,奥运币章,大规格金币等等,收益是不错的。一个后遗症是麻木了,在别人眼里如痴如醉、一定要收藏的金币,我真没啥冲动了,看他们热血沸腾,我心里嘀咕“不就是一个币吗?犯得着吗?”

在这次做电视访谈时,主持人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普通老百姓投入多少资金买金币比较合适?
我回答:这个和个人的风格有关----激进、平稳、保守,因此见仁见智,但我建议拿出闲置的、长期的资金的30--50%比较合适。我着重把定语“闲置的、长期的”强调了一下。
金币的投资前景确实很美好,这是基于“人口红利”,它一定会有一个社会化收藏的大潮,从目前的小众走向大众,那将带来金币价格体系重新构建,有些币的价格会到达仰视的高度。但这个现象何时到来,也许很快就在今年,也许很漫长,很难说。只能用闲置资金去等待,以时间换空间。

在这个等待过程中,其实不必做更多,选定品种买入持有就可以了,频繁的买卖反而会让人堕入佛所说的“痴、嗔、贪”境界,或许你就在那个辉煌时刻到来之前已经黯然离开金币收藏了;也可能当某一天自己在峰顶了,但看自己上来的足迹竟是歪歪扭扭,不堪回首,徒增遗憾。

30余年历史的现代金币没有什么可以伤脑筋的事,它应该带给收藏者的只有快乐,烦恼都是自己找的。
对于金币来说,我此刻享有快乐,更多的是平静,除了1/2盎司彩色金币(瑞士版)和1/10盎司彩金生肖(第一轮),其余不再增仓,努力干活,赚来的利润继续拿点出来买上面说的几个品种,价格的涨跌和我关系也不太密切,即使我买的币涨到天上去,我也不知道卖掉后我拿钱干啥?以我的经历,我自问:还有比瑞士版1/2盎司彩金币更好的品种吗?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没有我的经历可能看不到1/2盎司瑞士版彩金币的价值和美的。10年前发行之时,它是明媚鲜妍的少女,夺目之美引市场为之痴迷,狂蜂浪蝶竞相追逐,美得浮华而浅显,此后渐趋平淡,此刻它已是铅华褪尽后沉静的少妇,“无意苦争春,只有香如故”。当它以冷静的心态面对世界,以安详的眼光看待收藏者,谁都会觉得它是独立的,高贵的,含蓄的,沉静的,宛如多年前遗忘在普希金诗集中那朵不知名的小花,岁月恒久远,一枚永流传。
世事轮回,比较有趣,在《五年》的帖子里,我说过买的第一枚金币是贵妃醉酒彩色金币,而十年后,我历尽千山万水,阅尽现代金币,居然又回到了起点---当然现在更宽泛些,除了贵妃醉酒,我还对群英会产生了感觉,无他原因,就是“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样潇洒飘逸的感觉,我还是很想追求的。

瞄了一眼电脑时间,居然快1点了,临睡之前,用什么话结束这个贴子呢?
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活在当下!

=============================

附录:

五年的沉淀,我才能和您谈收藏 [原创 2005-06-08 21:14:11]     字号:大 中 小 
 
 
  我一直难忘2001年1月14日,吴敬琏的股市“赌场论”在CCTV播出。那时我正沉迷于牛市的狂热,和所有股民一样,憧憬着上证指数最终到10000点,创造像东京、香港的神话。吴敬琏好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戳穿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游戏规则,本能的警觉促使我离开那座即将崩塌的大厦,寻寻觅觅中来到了金银币市场。
  第一次走进上海卢工邮币卡市场,感觉回到了股票的认购证时代,几处东倒西歪屋,一群南腔北调人。精美的金币存放在简陋的玻璃柜里,有一个柜台玻璃压坏了大概来不及换,用橡皮膏斜斜地贴着。
  “蕴含原始的激情”-------这是我对金银币市场的第一感觉。我并不是很注重形式的人,我更关注币商、购买者的神态,那是一种对财富渴求和对未来向往的目光,一支充满战斗欲的军队是有获胜机会的。
  股市的惯性思维,让我的购买方向很简洁:买龙头、买流动性好的。当时选择了二个品种:彩金币贵妃醉酒和2001年熊猫金币。贵妃醉酒当时6800多元,是我询价到的最贵的彩金币,符合当时我的选股习惯。而熊猫金币兑现性好,随时可以变成现金,当时的国际金价已经是屡创新低,应该是安全了。
  就这样认识了金币,也和金币网站、论坛开始了缘分。
  投资者有自己习惯的视觉,他总是客观的分析大众的喜好,作为投资的依据。一年又一年,我分享着金银币市场成长的成果,快乐而简单的投资方式,让我忘了金银币的个性,数字化代替了一切。
  2003年9月11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1/10盎司龙年彩色金币(俗称彩金龙)终于回归平凡,依靠资金实力透支某个金银币未来的模式这一天受到重大挫折。市场充满着迷茫的情绪,未来何去何从?
  晚上我们照例聚在衡山路酒吧,喝着啤酒,看着路上花枝招展的行人,谈一些未来的话题。我开始问自己:自己是否真的喜欢金银币?金银币是否真的值得投资?金银币的投资和收藏是一个什么关系?
  我发现自己喜欢金银币,贵金属的喜好是人类的天性,较少的发行量使拥有它有一种满足感,制作工艺决定了它具有美学价值,唯一的遗憾是它还缺少一种文化的积淀。
  为了求证金银币的收藏价值,我开始查阅国外的金银币网站,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法国……我开始喜欢上克劳斯,为此还买了厚厚的一本《克劳斯世界硬币目录》。金银币收藏是一项世界性的活动,它是高雅的、富有魅力的。国外的宣传图片,多为衣冠楚楚的男子,手戴白手套,透过放大镜专著地欣赏着一枚金币,这种表情让人神往。
  金银币的投资和收藏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投资品的增值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收藏者的增多又会促进金银币的需求,供不应求促使金银币增值。
  彩金龙的回归让我对金银币有了更多的认识,我开始怀疑金银币单纯的数字化操作,这种模式也许是一条不归路。“快乐收藏、理性投资”才是发展的坦途,那么怎样才是市场人士共赢的选择呢?
  合理评估爱好者的审美取向,做庄模式向经纪型模式转化!
  回归之路漫漫,一晃二年过去了,有人很失落,但仍然有人在成长、壮大,他们依赖的是对金银币知识的熟悉、良好的商誉、充足的爱好者网络,这就是经纪型模式。这期间我也从一名简单的金银币投资者,成长为拥有较丰富藏品的收藏爱好者,期间的心得和教训愿和大家分享。
  金银币收藏需要学习、需要不断补充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一位币商在拆NGC(http://www.ngccoin.com/)的金币包装盒,拆得很辛苦,拆完后取出金币放到塑料盒里再用塑料袋热封。我问他:干嘛呢?他说:这样好卖。我不动声色,买了一枚NGC MS-69的企鹅金币-----可惜只有一枚了。普通的1盎司熊猫金币MS-69级和 MS-68级在美国价格都要相差100美金,何况发行量稀少的企鹅金币!这种悲剧估计一直在发生,好比剪碎了杰尼亚西服换上了时髦的T恤,令人心痛。
  金银币收藏需要耐心和恒心,急于求成会增加自己的负担。我曾向往拥有一枚1988年1盎司加厚龙银币,在市场里寻寻觅觅,不是价格高就是品相不理想,于是一直等待着。去年北京钱币博览会让我如愿了,我发现一个展台竟然有很多,全品相、价格也不贵,赶紧买下,欣喜若狂,并将这个消息告诉同行好友,好友赶来,一起欣然藏之。
  金银币收藏是稀缺性和美学价值并重的。物以稀为贵是藏品的普遍规律,拥有稀缺的金银币有一种成就感。稀缺是和题材互动的,大众广泛喜好的题材,会增加金银币的需求,从而促进稀缺性。比如1300枚的喜鹊金币是稀缺的,但是60000枚的申奥成功银币因为题材广泛为世人热爱,群众争相收藏,所以至今价格仍在千元左右,这也是稀缺的。收藏金银币不是收藏金银块,美学价值是需要细细鉴赏的。一枚金银币从立项开始,需要经过设计、评稿、雕刻、制作等长长的流水线,金银币上已经凝结了艺术家、工艺师的心血和智慧,也许只有部分金币的表现手法会引起共鸣,那么这部分金币就是值得收藏的。
  金银币的收藏要勇于放弃。因为自有资金是无法满足购入所有自己喜爱的金银币的。记得有一位大收藏家曾说过“我所见即我所得”,这种心态应是藏家的格言。收藏是需要资金支持的,我在《上海文博》2003第四期看到杜维善(海上闻人杜月笙之子)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古代丝绸之路周边国家钱币的专稿,文中杜太太谭端言(海上收藏名家谭敬之女)致词时说:我们俩都在研究钱,他研究的是“死钱”,我研究的是“活钱”,结果我的“活钱”变成了他的“死钱”,最后进了上海博物馆……二代名流尚且感受到收藏的经济压力,何况普罗大众。适当的放弃,专注于个人喜爱的专题,可以使金银币爱好者更有收藏的成就感。
  收藏是生活的一部分,收藏应该是快乐而优雅的。金银币市场风云变幻,很多事情不是收藏者能够决定的,而金银币的本质:稀缺性、贵金属材质、美学价值这些本质问题并没于改变,所以我认为金银币仍然是值得收藏的,也许经过调整的洗礼,金银币的收藏氛围会更加平和、成熟、富有学术味.

 

蓬莱水驿 发表于:2010-3-14 9: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