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金蛇银马 (http://zgjb.com/11/index.asp) -- 钱币新闻 (http://zgjb.com/11/list.asp?boardid=84) ---- 去博览会干什么? 海铭 (http://zgjb.com/11/dispbbs.asp?boardid=84&id=52401) |
-- 作者:河北小郭 -- 发布时间:2006/10/28 22:01:00 -- 去博览会干什么? 海铭 10月26日的2006年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恐怕仍然免不了一番热闹的景象,作为已形成一定品牌效应、展商云集的盛会,邮票钱币博览会在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心目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不过,如果当我们看到热闹的现场时,我们是否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去博览会是干什么的? 去博览会干什么? 10月26日的2006年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恐怕仍然免不了一番热闹的景象,作为已形成一定品牌效应、展商云集的盛会,邮票钱币博览会在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心目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不过,如果当我们看到热闹的现场时,我们是否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去博览会是干什么的? 不敢以偏概全,但至少从笔者观察到的近几届邮票钱币博览会的情况来看,博览会的主体内容是销售,邮政和银行发行纪念邮票、金银币是为了销售,展商是为了销售,而收藏爱好者中许多人进入展场的目的恐怕也是为了成为销售的对象,当然,其中最热卖的无疑还是特供的邮品和金银币。而相对于销售现场,展览现场的境况恐怕就无法相提并论了,“博览会”成为“博购会”的味道越来越浓郁。窃以为,长此以往,“博览会”恐怕就名实不符了。 一、特供品种的现状决定了大花精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爱好者在现场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排队争购为博览会而推出的特供品种似乎已成了博览会的一道“惯例”,今年想必也不会例外。但同样应当引起我们反思的是,这些年博览会上大家蜂拥抢购的特供品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在博览会后,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价格呈现在广大收藏者面前,当然这种意外是指低价。事实上,特供品种仅指发行量稍小并带有纪念博览会意义的品种,并不意味着展场以外就不再发售,因此在博览会之后,我们可以在市场上看到大量的这些品种“露面”就应该毫不意外。而且,博览会上这种争购的群体效应非常明显,在大量货源未能及时到达市场的情况下,短时间的“受宠”是很自然的事情,只不过,“无形的手”最终还是会让这些特供品种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到那时再采购,既不耽误去博览会上的正事,又能获得实惠,何乐而不为呢?看看这些年的博览会特供品种,现在绝大部分都在市场上低价可得,也就提示我们,特供品种的现状决定了在博览会上大花精力是完全必要的。虽然收藏者可能想先睹为快,可能也不在乎损失这几个小钱,但钱是自己辛苦挣来的,花也得花对地方,您说是不是? 二、博览会开拓眼界、借鉴经验的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博览会的原意就是汇聚各方精品,让大家有参观和欣赏的机会,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集藏爱好者来说,利用这一机会,充分地汲取养料,似乎应当是最大的目标。虽然人数众多、集邮和钱币收藏活动又比较普遍,但客观地来评价,我们的水平离世界最高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即使对于普通的收藏者来说,如何利用广泛的渠道和机会来拓展视野,借鉴有益的经验,来促进自身集藏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毫无疑问,邮票钱币博览会的连续举办,的确会给大家提供一个渠道、一个机会,看看人家的选题、设计、印制或铸造工艺,看看人家的收藏或组集水平,多少裨益在其中,多么难得的机遇,浪费这么直接而有效的功能,岂不可惜? 三、有针对性地拾遗补缺、提升自身集藏水平应是最大的收益 现场销售并没有错,既然爱好者有这个心愿,那么现场销售无疑会为博览会增色不少。但是,到现场究竟买什么却是大有讲究的:五湖四海的展商会带来各具特色的邮票和钱币,这为目前还没有能力接触整个世界的大多数中国集藏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欣赏和选购机会,明确自己的所需,有针对性地拾遗补缺,无疑会使大家在博览会上获得丰厚的物质收益和精神上的愉悦。事实上,笔者接触的好些朋友在回忆博览会时,津津乐道的多是在拾遗补缺上多有斩获,很多还由于充分利用了这样的机遇寻觅到“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藏品而使自己的藏集水平跃升一个层次的。相反,频频后悔的倒是花了时间和冤枉钱去追逐那些热点特供品种,这样的回忆倒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大江南收藏 |
-- 作者:泉铁 -- 发布时间:2006/10/29 11:03:00 -- +“博览会”是传承和传播文化的盛会,不要办成“展销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