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金蛇银马  (http://zgjb.com/11/index.asp)
--  钱币新闻  (http://zgjb.com/11/list.asp?boardid=84)
----  世界邮票水印图说  (http://zgjb.com/11/dispbbs.asp?boardid=84&id=55658)

--  作者:田在心
--  发布时间:2007/1/3 8:40:00
--  世界邮票水印图说
1867年发行的面值5先令邮票、1878年的10先令和1英镑的高面值票,水印以马尔他十字纹章为图。马尔他十字纹章图案曾被邮戳采用,在“黑便士”的实寄封上可见它的印记。

  意大利在1862年统一以前,各公国曾自行印制邮票使用。拿波里公国于1858年发行首次发行邮票,此套票7枚,邮票的水印是法国王室的纹章。此7枚票有6枚再版印刷,再版票无此徽志水印。

  圣马力诺是最早发行纪念邮票的国家之一。1894年,为纪念新政府大厦落成及执政官就职特发行1套邮票3枚。此套票用特制水印纸印刷,水印图是一个十字盾徽,以此象征共和国政权的稳定。

  韩国在1957年12月至1959年11月陆续发行13枚普通邮票,邮票的图文、刷色、面值与1957年1月版的普票相同,只是水印改为邮政徽章。邮政徽水印纸使用了5年,到1964年发行的第18届东京奥运会邮票才告结束。

  七、邮票水印能回潮吗?

  19世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发行的邮票都带水印。在邮政经营管理和邮票收藏市场领域,水印的防伪及辨伪功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集邮研究中水印也占有一席之地。

  进入20世纪,水印渐渐地从邮票中淡出,到“二战”以后只有极少数国家,如匈牙利、圣马力诺、圭亚那、沙特阿拉伯、牙买加等国的邮票断断续续用水印纸印刷,可是到了今天,世界各国邮票的水印几乎绝迹了。有人认为,新的印刷技术、防伪油墨的使用以及其他的防伪措施取代了传统的水印,淘汰水印是邮票历史的必然。笔者认为这些还不是造成水印“退位”的主要原因,水印被淘汰应从几个方面来看:1水印增加了邮票的印制成本。水印是在造纸过程中经特殊的工艺手段而形成的印记,邮票印纸的水印大多专为印邮票而生产,这种纸一般不作他用。至于单一水印,由于其图文只根据某一种邮票的票幅规格而定位专门生产的,以保证每枚邮票在一固定位置有一个水印,这种水印纸只适于印一种票幅,使得邮票印制成本更高。2.“二战”以后,邮票商品化的理念逐步被人们接受,邮票业的高额利润为各国邮政部门所重视,随之而来的是面向市场所需发行或超量发行邮票。人们看到,近30年来的亚洲、拉美、非洲一些国家以低成本印制的粗糙的胶版邮票,大量充斥市场,这些邮票虽然无水印,但发行者并不担心有人伪造。实际的清况是,因其声誉不高,真票都少有人买,谁还来造它的假票?作为防伪的水印便毫无必要了。3.国外的伪造邮票者,多将伪造的目标取向早期的珍贵邮票,对近期的邮票,甚至畅销的邮票也不予“光顾”。鉴于此,外国邮政部门在印制新邮时就不用水印纸了,因而导致近50年的外邮水印逐步减少,直至消失。4有些邮邮因印刷工艺高超,即使没有水印也难伪造。如法国、瑞典的雕刻凹版一版多色印刷的邮票,它独特的线条色彩变化就有防伪功能。一版多色是用多个墨辊对同一块印版的不同位置选择性上墨,要求墨辊与印版保持恒定的位置,各个墨辊的不同颜色涂在印版的不同位置,印出来的就是多色雕刻版邮票了。它的特点是,在不同颜色搭界的地方,比如在一根线条上会出现不同的颇色,这是因为线条在上墨时,两个颜色都着在线条上,出现了细微的混合色,这种印刷效果本身就能防伪。况且,雕刻凹版一版多色的套印工艺,许多国家尚没有这种技术设备,造伪的不法分子个人只能望洋兴叹。再如苏联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印制的坷罗版邮票,大场面的票图表现得十分细腻,由于印刷工艺复杂,即使无水印也难伪造,所以,苏联早期的坷罗版邮票即便价格较高也未发现伪票。当前,邮票印刷机械设备、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防伪油墨、防伪齿孔及其他防伪技术的应用,都在印制过程中完成,效率很高,古老的水印防伪措施显得陈旧过时了。5.水印仅限于“潜伏”在薄纸材质的邮票中,在纸板、木质、金属箔、塑料、丝绢、刺绣等非纸质邮票中,水印无藏身之地。在邮票材质多样化的今天,谁还偏选水印纸印制邮票。

  邮票水印在消失后还能轮回再现吗?由于水印在邮票中具多元的效用,笔者认为水印仍有“再生路”。首先,看水印是最便捷、最实用、最普及的辨伪方法,不需任何辅助工具,肉眼即可辨别。我国的一些不法分子大多瞄着近期热销邮票或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封作伪,使不少人受骗,对邮票市场及邮政经营危害极大。若新发行的邮资票品采用水印纸印制,便于集邮者和邮政人员辨别,对维护国家的邮政权威和净化市场是有益的。其次,当代的专题集邮将专题素材扩展到邮票的水印,老邮票里的水印图案远远不能适应当代专题集邮所需,这块“素材空白”仍需新的水印填补。

  眼下,各国邮政部门在为自家邮票的设计形式的创新绞尽脑汁之时,为何不在传统的水印上多一些思考,兴许能开拓些新局面。

作者:王泰来
来源:中国集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