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金蛇银马 (http://zgjb.com/11/index.asp) -- 大规格金银币 (http://zgjb.com/11/list.asp?boardid=85) ---- 中国民俗系列之“端午节” (http://zgjb.com/11/dispbbs.asp?boardid=85&id=49521) |
-- 作者:田在心 -- 发布时间:2006/8/19 10:11:00 -- 中国民俗系列之“端午节” 作者:江南客 文章来源:大江南收藏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一年一度,将我们的思绪,与久远了的童年回忆揉在一起。 “端午节”正式登上金银币的舞台,是2002年5月15日,归类于中国民俗系列。银币“端午节”,为精制币,单枚,圆形,直径40毫米,面额10元,成色99.9%,含纯银1盎司,发行量40000枚。由上海造币厂铸造,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中国民俗系列金银币始于21世纪,“端午节”之前,2001年有“中秋节”问世(银,单枚),2003年有“春节”亮相(1金1银),2004年又推出了“元宵节”(1彩金,1彩银)。从这些金银币的性质看,定性为“中华传统节日”,似乎更准确些。 银币“端午节”的正面图案,分内外两圈,由两方面的内容组成,其中外环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为"2002"年号。内环主图为屈子祠。屈子祠是纪念诗人屈原的祠堂,也称屈原庙,现为屈原纪念馆。屈子祠位于泪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始建于汉代,1765年重建,占地7.8亩。银币“端午节”上的屈子祠,为建筑三孔门楼正景,前有卧狮,后有牌坊,庄严古朴,肃穆幽雅。牌坊正面镶嵌五龙捧白石雕刻,门坊及山墙上,依序有17幅屈原浮雕。现存屈子祠重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坐北向南,单层单檐,砖木结构。建筑为三进式格局,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中殿有司马迁《屈原列传》巨幅雕刻,殿内设神龛,供“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牌。中、后二进之间有过亭,植有树龄高达300余年的金桂与银桂。第三进的殿堂内供放的屈原像,为1980年重塑。玉笥山下,泪罗江蜿蜓而过,沿江有屈潭、晒尸墩、十二疑冢、楚塘等有关纪念屈原的遗迹。银币“端午节”采用铸币工艺中镜面、喷砂等技术,突出了屈原祠的浮雕感,加大了银币的表现力。屈原祠在金银币中还另有表现,1996发行“长江三峡”(1金4银),其中第二枚就是“屈原祠”。同以屈原祠门楼为对象,但两者选取角度不同。前者强调的是屈原祠庄严肃穆的氛围,后者突出的是屈原祠建筑的高大威武。因为侧重点是介绍长江三峡文物,因而这枚银币与中国民俗系列金银币有一定距离。 传统端午节因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也不尽相同。但大致包括悬钟馗像(江淮地区),挂艾叶,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长江流域),游百病(贵州地区),佩香囊,备牲醴,等等。其意义,已经从最初的“纪念”,扩展到后来的“驱魔”、“避邪”、“驱瘅”、“祛鬼”等。但最典型,规模最大,流传地区最广的,还是赛龙舟。传说当年屈原沉江之后,周边百姓纷纷划船追赶拯救,争先恐后,直追至洞庭湖。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后此风俗沿袭,至1980年,被列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屈原杯”龙舟赛也由此而始。银币“屈原”的背面图案,表现的就是端午节传统龙舟竞赛的宏大场面。画面上,三艘龙舟河中竞渡,有摇旗者,有呐喊者,有奋力划桨者。虽然画面上看不到锣鼓,但场外的热烈气氛,通过水纹夸张的波动,能深深感受出来。设计者精心谋划的这些细节,加大了龙舟竞赛的运动感,这也是它的成功之处。 关于端午的起源,史籍记载与民间说法有6种之多。流行于山西一带的,说是纪念介之推;吴楚两地的习俗,是纪念伍子胥;浙江会稽一带则说是纪念曹娥;按道教弟子的风俗,是祭“地腊”。民国之后,江浙地区又有纪念秋瑾之意。这之中,只有纪念屈原一说流传最广。银币“端午节”采信的也是后者。作为中国民俗系列的第二款银币,问世后,便受到收藏者的喜爱,价格虽一波三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银币“端午节”的市场价,在24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