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金蛇银马  (http://zgjb.com/11/index.asp)
--  大规格金银币  (http://zgjb.com/11/list.asp?boardid=85)
----  从“邓小平”看纪念币发行方式  (http://zgjb.com/11/dispbbs.asp?boardid=85&id=50176)

--  作者:田在心
--  发布时间:2006/9/1 7:32:00
--  从“邓小平”看纪念币发行方式


笔者是邮币双栖爱好者,其中币龄,连头带尾,应该在一个生肖轮回以上了。纪念币中的大多品种,不仅有,而且还有多枚。但回过头想一想,这些纪念币,几乎没有一枚是发行首日平价从发售方手中直接得到的。日久成自然,并没有从中看出什么不对的地方,但细心想一想,动辄发行千万的纪念币,作为铁杆子钱痴,居然都无法平价获得,那这上千万“量” 的纪念币,究竟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流向社会?/



笔者认识的一位币友,1990年结婚之时,当时是地方一家银行副总的岳父看他喜欢钱币,送了他一卷“建行”。也就是十多年时间,这卷不起眼的“建行”,为他女儿女婿,带来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意外之财。事实上纪念币行情看涨时期,纪念币就是银行职工的一项福利,笔者手头的好多纪念币,就是银行职工转让的,虽然开价比市场要低一些,但相比币值,已经有多倍回报了。作为集币爱好者,虽然喜爱钱币,因为不是银行职工,自然无法享受这种特权。即便是现在,能近水楼台能先得月,平价换到纪念币的,还是只有银行职工。/



通常情况下,纪念币流向社会的方式,是“兑换”而不是“发售”,这是由银行性质所决定的。纪念币是准货币,只要持有,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轻松进入流通领域。这一点,与邮票有本质上的不同。邮票同样也是有价证券,但其使用范围,只限制在邮政领域,甚至在邮政领域也不是想用就能用(如在邮局贴用花票就会遭受工作人员白眼)。且邮票即使是面值进入收藏领域,对于发行方,利润也相当可观。/



前些年每逢纪念币发行,各银行营业大厅外都设有临时兑换点,虽然兑换数量不多,但由于及时投放,并引起相对轰动效应,因而起到了一定宣传作用。纪念币收藏,也因此由鲜为人知,步入全面繁荣的佳境。近些年这种场面很难见到了,笔者生活的城市,人口50多万,已经多少年没有听到类似新闻。规模还要小些的县城、乡镇,情形更可想而知。与不少集币老友谈近两年问世的“癸未羊”、“甲申猴”、“鹅銮鼻”、“日月潭”等新品,居然一无所知,甚至发出“纪念币还在发行么”的提问。/



纪念币装祯成册向社会发售,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事,笔者印象中,“熊猫”、“金丝猴”等,就已经有装祯册在市场上流行了。近些年市面上也有装祯成册的纪念币出现,但与发行首日,相隔时间很长,比如“邓小平”,问世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当地市场仍然没有见到。币值极其有限的纪念币,通过装祯册华丽的外包装,达到溢价目的,应该说是个好方法,最起码能减少纪念币到集藏者手中的“黑幕”环节。需要指出的是,纪念币装祯成册可以是流向社会的渠道,但不能是唯一渠道。如集邮者,有的喜欢方连,有的喜欢版票,可以随心所欲。同样,集币者集单枚集整卷甚至整盒,应该让他们有选择的空间。这一点,纪念币发行可以借鉴邮票发行的经验。邮票发行尽管也有种种弊端,但最起码有一点,作为集邮者,只要愿意花钱,这扇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近期集中对繁荣金银币市场问题进行了思考,前期笔者认为,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想方设法降低金银币收藏的门槛。但通过对纪念币发行方式的探讨,笔者又认为,降低门槛可以放在第二位,而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把金银币收藏的这扇大门,最大限度向收藏者打开。只有收藏者进来了,金银币市场的发展,金银币市场的繁荣,才会进一步成为可能。

作者:张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