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邮市行情即时信息 → 邮票行情:06.22京沪邮市邮票即时行情.在线交易解盘(9:00---17:00)


  共有4581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邮票行情:06.22京沪邮市邮票即时行情.在线交易解盘(9:00---17:00)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6/22 14:39:00 [只看该作者]

喜欢预测中国结果常常出错

日学者散布“中国粮食威胁”

日本是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

在柴田的危言耸听的描述中,好像中国已经成为粮食进口大国。但事实上,日本才是世界粮食市场最主要的消费者。据统计,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已从1970年的70%降至1999年的41%。从1985年到1999年间,日本的粮食进口以每年5.6%的速度增长。

1999年,日本共花了394亿美元的巨资进口粮食,是世界上粮食进口的第一大国,其进口额占亚洲的1/3。其中牛肉的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近两成,猪肉的进口量更高达世界的近三成。而日本的人口仅为世界的五十分之一。因此,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日本才是消费全球粮食资源的大户。

柴田明夫提出,维护日本的“粮食安全”,需要本国的粮食增长、稳定的外部进口以及适当的国内储备。起码现在,第一个条件日本无法满足,因此,日本的学者将保证“外部的进口”作为最大的目标。

柴田明夫之所以提出中国有可能威胁到日本的粮食安全,其背后隐藏的潜台词是,要维持日本的粮食高消费态势,其他国家必须“让道”,如果中国的粮食进口增加,在全球粮食出口量不变的前提下,必然会影响日本的粮食供给。这就是柴田攻击中国的真实原因。

柴田的观点缺乏事实依据

柴田明夫作为经济学者,非常喜欢对中国进行预测,不过,不幸的是,他的“预言”常常与事实背道而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就鼓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中国形成原油、铜以及粮食等大量消费的市场,据此预测90年代后半期世界资源价格将上涨。但最后的结果却与他的预测大相径庭,资源价格不仅没有大幅度上涨,反而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回落至历史的低点。

在柴田明夫的逻辑中,有很强的“想当然”因素。柴田对中国事实上并不十分了解,他所提出的造成中国国内粮食减产、对外需求增加的原因,就是中国的耕地持续减少,以及连续5年的干旱等,这些论据实际上在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早有涉及,并不新鲜。

中国和日本的最大不同是,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一直非常高。中国进口粮食,并不是因为中国缺乏粮食,而是因为中国的粮食成本高于世界成本,因此,粮食企业部分进口外国粮食,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行为,并不构成柴田所谓的“中国暴食”的证据。

相反,当前及未来的世界粮食需求大户并不是中国,而依然是美国和日本。据美国农业部对2005/2006年度的世界玉米供需预测显示,中国的进口量仅为10万吨,美国为25万吨,日本则高达1680万吨。从产量上看,中国的玉米产量为1.26亿吨,占世界产量的18.7%,由此可见,中国不仅不是世界粮荒的祸首,而且对世界粮食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闻链接 日本缘何炒作“中国粮食威胁”

近几年,在日本的经济杂志上,常出现《中国巨龙吞灭世界能源》之类的文章,其观点和柴田类似。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趋向,有如下原因:

首先,日本人特有的岛国危机心态作祟。日本的绝大部分资源依靠进口,因此,对国际市场的价格非常敏感,一有风吹草动,便会产生“风雨满楼“的放大效果。

其次,日本的传统做法就是,“闭门思过,思他人之过”。在柴田的理论中,丝毫看不出日本的一丝责任,反而将帽子扣到中国头上。事实上,这是日本政府和理论界惯用的思维,比如在军事上,日本的军费高踞世界第二,但日本一些政客却将矛头对准中国,指责中国正常的军费增长为“大肆扩张武力”。

再次,日本炒作“中国粮食威胁”居心叵测。从上世纪90年代起,几次“中国威胁论”的炒作者中几乎都有日本。在“妖魔化中国”这一点上,日本的某些势力一直不遗余力,其目的就是要裹挟不明真相的国际舆论,使之成为其遏制中国战略的帮手。这次将“粮食危机”的黑帽子扣到中国头上,其动机不言而喻。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
总数 174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