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邮市园地邮票名家 → $★9.13普资片行情快报★$


  共有1733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9.13普资片行情快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9.13普资片行情快报★$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9/13 9:38:00 [只看该作者]

一 、关于“发行量”问题。邮人老责怪发行方惯于不出来有个公开说法。的确,其它邮品都有说法,怎么单单到缩普就没了说法呢?其实,印邮品与印钞票是同等严肃的大事,几年后打听一下印刷量不是难事。但一般人不这样轻信,非要等到权威的公布才算数。可关键也在这点上,邮政无法据实公布,为什么?“缩普是国家邮政局正式公告发行的缩量普通邮资明信片白片;是国家邮政局用于存档,部分通过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售给集邮爱好者的资料片;是中国邮政为探索新路子,由企业、单位或地方申请印制的专用邮资图广告明信片的母体片”。读后你可能也就明白了,你让上层怎么公布?是公布母体片呢?还是公布加印片(广告片)呢?若是把二者混在一起公布,是否有明显的“圈钱”之嫌?这就如同申请一个书号发行印刷的书,面世后却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所以不要在费神出力地非要讨个发行量说法了。向市场俯首称臣,没错。否则当你觉得真开始有点明白了,那时的缩普价格可就会更有“高原反应”了。


二 、关于“定性”问题。虽然国家把缩普编入普通邮资片系列,“
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她以母片为载体,以背面和正面部分空白地方做广告… …缩普既是母片、也是资料片,又是普片,集众多名称于一体”。目前社会上最流行的说法就是缩普不是正规邮品,抬举一下只能算是边缘品种,说的最中听的只是默认它是国家存档的资料片。似乎从“雪莲”(PP59)到“城运会”(PP137)与其它的PP普片还有什么本质不同。误区就在这里,很有必要澄清。如果说这期间发行的缩普是“资料片”,那其它PP普片存档的算不算“资料片”?再扯远点,国家用于存档的0304
小版算不算“资料片(票)”?其实,只要缩普是国家正式发行的邮品,冠以“中国邮政明信片”,又具有“邮资凭证”的正常功能,就理应得到尊重。它和其它普片一样,都具有纯净的“皇室血统”。


、关于“珍邮说”。为真相一时而蒙难,胜于因缪误而升迁,似乎缩普也是走的这样一条路。由于对它发行量的悬疑不定,再加上资料片和广告片的概念混淆,使这个同样可以称为PP系列中的“03”板块的发掘显得格外滞后与负重。有人知道,缩普的产生来源于“当年邮政业务变迁造就的历史机遇”。对于邮政来说,是推出的一个全新的创收理念(广告片),但顾此只能失彼,却在不经意间给市场留下了一个珍邮板块(资料片)。可能大多数的疑问都集中在这里:“不可能”… …
来点逆市思维,反弹一下“琵琶”吧。是几十万广告片的利大,还是二万的资料片利大?这种发行模式的创新者从策划开始就没指望邮人帮什么忙,都让广告商代劳代酬了。

看看现在的缩普价格,就可以窥(珍邮)一斑而知全豹了。但我不同意眼前就将“猴白”与“梅兰芳”相媲美。为什么?因为目前人们普遍对缩普的认识还不到位,认同率参与率都较低,这样做会欲速则不达。我记得鲁迅大师曾经写过一段话(大意),一个男孩出生后,大家都前去祝贺,一人说,这个孩子将来能当大官,大家一阵鼓掌;另一人说,这孩子将来也会死的,却遭到一致的讨伐。其实,这个人说的也是一句实话,人生自古谁无死,不过他眼下说的话未免太超前了。

另外,我在缩普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几十个品种的价格差别很大,说“猴白”是沾了生肖的光,从传统情结说的过去,说是“雪莲”沾了龙头的光也行,但对于大多数品种的价格来说就有失公允了。以后的发展趋势肯定是配齐大全套卖,少了哪种“垃圾”能行?我若投资缩普就主要专捡这些垃圾片,说不准哪阵东风吹来了它们照样“鸡犬升天”。


、关于是否“加印”。据说“普字头邮资票品有一条不成文的国际惯例,只要同一系列的下一套发行了,上一套的发行便宣告结束”。为此,“前些年议论纷纷的“回音卡”和“马踏飞燕”都不属于加印”,况且如今的邮政当局早已走马换将,加之邮总的剥离开业,它们想的和我们一样是如何培养和扶持市场,而不是毁灭市场。倘若真有个别人逆市而动,也只能在06
“城运会”上做做文章了,因为此前的邮资凭证已经不能流通了。至于“防伪”:有盯上你的,就说明你有“伪造”的价值,自有打假者来对应,不需“杞人忧天”。


、关于“宣传与普及”。应当说整个缩普的盘子很轻盈,但目前的价格更轻盈。建国以来发行几万印量的正式邮品基本已全部过千超万,几百万的“金猴”也一度达到3000元一线。其实,在邮人圈里也是讲究邮缘的。比方说,中国男足的脚法即歪又臭,但无奈却拥有广泛的球迷,还有自愿为他们哭着安慰揉脚的“粉丝”;中国女足曾得过世界亚军战绩斐然,但球迷却少得可怜,最多凯旋下飞机时,派个代表献上一束“999朵玫瑰”足矣。因此,不论哪个板块,自身优势是一档事,能否火爆相对来说又是另一码事。对于缩普来说,倘若“正名”了,大家慢慢开始接受了,最重要的还是宣传与普及。不要再你是“一级”,我是“二级”,他是“垃圾”之争了,要懂得最聪明的竞争就是避免窝里竞争。另外,参与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我最近在帖子里看见有人写到“只求一年一倍,不求一年十倍”,应该向这样的心态靠拢。届时,哪怕只有几万人涌进缩普里来“淘金”,我等会和历史一道见证这一珍邮的“同行印记”

---------------------雨晨

一 、关于“发行量”问题。邮人老责怪发行方惯于不出来有个公开说法。的确,其它邮品都有说法,怎么单单到缩普就没了说法呢?其实,印邮品与印钞票是同等严肃的大事,几年后打听一下印刷量不是难事。但一般人不这样轻信,非要等到权威的公布才算数。可关键也在这点上,邮政无法据实公布,为什么?“缩普是国家邮政局正式公告发行的缩量普通邮资明信片白片;是国家邮政局用于存档,部分通过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售给集邮爱好者的资料片;是中国邮政为探索新路子,由企业、单位或地方申请印制的专用邮资图广告明信片的母体片”。读后你可能也就明白了,你让上层怎么公布?是公布母体片呢?还是公布加印片(广告片)呢?若是把二者混在一起公布,是否有明显的“圈钱”之嫌?这就如同申请一个书号发行印刷的书,面世后却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所以不要在费神出力地非要讨个发行量说法了。向市场俯首称臣,没错。否则当你觉得真开始有点明白了,那时的缩普价格可就会更有“高原反应”了。

二 、关于“定性”问题。虽然国家把缩普编入普通邮资片系列,“
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她以母片为载体,以背面和正面部分空白地方做广告… …缩普既是母片、也是资料片,又是普片,集众多名称于一体”。目前社会上最流行的说法就是缩普不是正规邮品,抬举一下只能算是边缘品种,说的最中听的只是默认它是国家存档的资料片。似乎从“雪莲”(PP59)到“城运会”(PP137)与其它的PP普片还有什么本质不同。误区就在这里,很有必要澄清。如果说这期间发行的缩普是“资料片”,那其它PP普片存档的算不算“资料片”?再扯远点,国家用于存档的0304
小版算不算“资料片(票)”?其实,只要缩普是国家正式发行的邮品,冠以“中国邮政明信片”,又具有“邮资凭证”的正常功能,就理应得到尊重。它和其它普片一样,都具有纯净的“皇室血统”。


、关于“珍邮说”。为真相一时而蒙难,胜于因缪误而升迁,似乎缩普也是走的这样一条路。由于对它发行量的悬疑不定,再加上资料片和广告片的概念混淆,使这个同样可以称为PP系列中的“03”板块的发掘显得格外滞后与负重。有人知道,缩普的产生来源于“当年邮政业务变迁造就的历史机遇”。对于邮政来说,是推出的一个全新的创收理念(广告片),但顾此只能失彼,却在不经意间给市场留下了一个珍邮板块(资料片)。可能大多数的疑问都集中在这里:“不可能”… …
来点逆市思维,反弹一下“琵琶”吧。是几十万广告片的利大,还是二万的资料片利大?这种发行模式的创新者从策划开始就没指望邮人帮什么忙,都让广告商代劳代酬了。

看看现在的缩普价格,就可以窥(珍邮)一斑而知全豹了。但我不同意眼前就将“猴白”与“梅兰芳”相媲美。为什么?因为目前人们普遍对缩普的认识还不到位,认同率参与率都较低,这样做会欲速则不达。我记得鲁迅大师曾经写过一段话(大意),一个男孩出生后,大家都前去祝贺,一人说,这个孩子将来能当大官,大家一阵鼓掌;另一人说,这孩子将来也会死的,却遭到一致的讨伐。其实,这个人说的也是一句实话,人生自古谁无死,不过他眼下说的话未免太超前了。

另外,我在缩普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几十个品种的价格差别很大,说“猴白”是沾了生肖的光,从传统情结说的过去,说是“雪莲”沾了龙头的光也行,但对于大多数品种的价格来说就有失公允了。以后的发展趋势肯定是配齐大全套卖,少了哪种“垃圾”能行?我若投资缩普就主要专捡这些垃圾片,说不准哪阵东风吹来了它们照样“鸡犬升天”。


、关于是否“加印”。据说“普字头邮资票品有一条不成文的国际惯例,只要同一系列的下一套发行了,上一套的发行便宣告结束”。为此,“前些年议论纷纷的“回音卡”和“马踏飞燕”都不属于加印”,况且如今的邮政当局早已走马换将,加之邮总的剥离开业,它们想的和我们一样是如何培养和扶持市场,而不是毁灭市场。倘若真有个别人逆市而动,也只能在06
“城运会”上做做文章了,因为此前的邮资凭证已经不能流通了。至于“防伪”:有盯上你的,就说明你有“伪造”的价值,自有打假者来对应,不需“杞人忧天”。


、关于“宣传与普及”。应当说整个缩普的盘子很轻盈,但目前的价格更轻盈。建国以来发行几万印量的正式邮品基本已全部过千超万,几百万的“金猴”也一度达到3000元一线。其实,在邮人圈里也是讲究邮缘的。比方说,中国男足的脚法即歪又臭,但无奈却拥有广泛的球迷,还有自愿为他们哭着安慰揉脚的“粉丝”;中国女足曾得过世界亚军战绩斐然,但球迷却少得可怜,最多凯旋下飞机时,派个代表献上一束“999朵玫瑰”足矣。因此,不论哪个板块,自身优势是一档事,能否火爆相对来说又是另一码事。对于缩普来说,倘若“正名”了,大家慢慢开始接受了,最重要的还是宣传与普及。不要再你是“一级”,我是“二级”,他是“垃圾”之争了,要懂得最聪明的竞争就是避免窝里竞争。另外,参与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我最近在帖子里看见有人写到“只求一年一倍,不求一年十倍”,应该向这样的心态靠拢。届时,哪怕只有几万人涌进缩普里来“淘金”,我等会和历史一道见证这一珍邮的“同行印记”

---------------------雨晨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