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涯布衣
我喜欢金银币,也坚信它有着无限美好的前景,但同时我也对这么好的板块,收藏群体竟如此薄弱多少有点惘然,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与成果来看,应该足以支撑它的迅速发展,尽管这些年收藏投资参与群体有了可喜的壮大,但还不是尽人意,与经济发展速度、文化需求尚不相符,我想,可能是宣传不够有关吧。
事实上,在一些工薪阶层中,闲置的资金还是比较多的,一部分人无法找到理想的出路,只好存银行,也有部分人把钱花在其它娱乐上,我就看到有人花几万元买一盆盆景,花十多万玩一块奇石,花一万几千元养宠物,问过一些他们之中的朋友,有没有兴趣玩金银币,他们一副茫然:“怎么?还有金银做的币?我以为只有金银饰品,金银币是什么样子的?”,或许我这里山高皇帝远,信息闭塞,但我想,就算其它大城市,估计还是有些市民不知金银币为何物的。
由此相到,酒香也怕巷子深,东西再好,很多人不知道,进来的人就相对要少,人一少,想要迅速发展,当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些年,从发行政策看,感到管理部门还是下决心做大做强的,从发行思维、销售体制、扩大经销商、培育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特约经营商,为扩大金银币的知名度做出了贡献,在地域销售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这是应该肯定的。
商人,通过自己的资金与劳动,获取相应的利润是应该的,但我一直在想,特约们在经营金银币时,是不是不要把它当作纯商品而是当作文化产品来宣传?是不是多讲一些金币的文化魅力而弱化一些投资赚钱的功能?
如果特约们在做获利商人的同时,也把自己当作一位文化使者,多宣传一些钱币文化,多宣传一些收藏乐趣,我相信,也会吸引很多人参与,会推动提高金银币队伍的整体素质,如果特约们包括市场金币经营者都多从文化功能出发,与众多的参与者共同培育市场,对金币事业发展则是一种无量功德。
我一直顽固地认为,收藏价值衍生了投资价值,金币之所以有投资功能,完全起源于收藏需求的扩张,如果都没有收藏需求了,全是投资者,到处是仓库,产品卖给谁?难道说发行金币纯粹为了投资?难道最后金总说:“你们都玩累了吧?交回来付之一炬算了”?这些年,一直在争论投资与收藏对市场发展的作用,或许是我太顽固太弱智,我一直认为,没有了收藏需求,市场上的筹码全在投资群体之间交换,最终也是零和游戏,投资者是为获利而来的,手中筹码的持有时间或长或短,总有一天会抛向市场,没有最终需求的消耗,利润从哪来?
不管投资者的成本如何,收藏者愿意付出他认可的价格,换回收藏品,用财富的付出转换成一种精神享受,从他思维中,这种转换是等值的,有时甚至是超值的,收藏需求越大,越凸显供求矛盾,越能推动藏品价格上升,上升越多,投资效果越好,效果好了,又吸引更多的投资行为,从投资成本到收藏者实际付出的差额,就变成了投资者的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总决算的利润都是由收藏需求产生的。
如果没有收藏者付出金钱,筹码全在投资群体之间转来转去,不会产生纯利润,虽然也会有一部分投资者赚钱甚至赚大钱,但也是以另一部分投资者的损失作代价的。
金银币进入收藏市场后,只有充分分散了,到收藏者手中,成了相对稳定的持有,没有大量回流到市场来,才能有效支撑市场价格稳定,投资与收藏,是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不按这个逻辑运行,那市场就不会健康发展。
有人说,收藏品不增值就没意思了,不赚钱来市场干什么?这是一种普遍心理,也是一种参与趋势,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没绝对,也有收藏纯粹是赏乐的,象我玩的旧票证,我也知道它永远没有经济效益,也压根没指望它能升值,但喜欢,就购买了,图个乐趣,北京报国寺里有很多杂七杂八的藏品,我去购买火车站台票时和摊主聊了半天,他说生意还可以,现在玩冷门品种的人也不少,北京潘家园也几乎也是无所不有,游客络绎不绝,说明还是存在纯粹为了藏乐群体的。
象我见过很多玩盆景玩奇石玩宠物的人一样,他们也纯粹是娱乐,并非为了增值而购买,随着人们经济的日渐宽裕,随着人们业余时间的增多,随着文化需求的扩张,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购买金银币的目的是为了收藏的。
所以,我坚信,金币事业必会有收藏群体不断支撑、推动其发展,只是在这种发展过程中,经销者应该充当更多的文化使者的角色,承担更多的宣传文化的责任,加速金币事业繁荣的进程。
如果我的观点对特约们有所唐突,请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