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关注点就是IPO。”5月27日,一家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随着IPO重启预期加快,各家商业银行正密切关注IPO的新动向。
这让商业银行理财部门,似乎又重新看到2006年—2007年打新股类产品的黄金时代;然而,IPO新规则的出台以及与金融危机之下截然不同的市场环境,必然给未来的银行打新股类产品在收益率上打上了问号。
IPO新规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重启IPO带来的诱惑主要集中在新股申购相关类产品。
打新股的黄金时代出现在2006年—2007年掀起的一轮IPO潮。
2007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回暖,银行打新股理财产品成为当时少见的低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20%以上。以招商银行“金葵花”迎新系列新股申购理财计划2期为例,2007年年收益率达到惊人的29.5225%。
然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与2007年相比,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一旦通过,机构的“打新”优势必将进一步弱化,银行申购新股的“中签率”将受到挑战;另一方面,资金对IPO的追捧是否能回到2007年的火爆程度,依然存疑。
“IPO新规与旧规相比,调整比较大。”一家基金公司经理介绍,“由于新规则规定网上申购和网下配售只能选择一个,且对网上申购规模有所限制;同时,网上申购的实际收益率可能低于网下配售收益率,因此未来投资者会更为偏重网下配售。”
“相比以前新股申购类产品巨大的获益空间以及无风险套利,新的IPO规则可能意味着未来银行打新股类理财产品收益的缩小。”西南财大金融学院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张星认为。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银行会根据IPO新规对相应产品重新设计;打新股肯定有一定增加,但增加幅度并不是很大,从2006年以来,打新股类理财产品比例就一直在下降。”
中签率的下降是首要因素。以2008年3月份中国铁建上市为例,银行打新收益约为0.13%,而年化收益明显低于当时4.14%一年期存款利率。
随后,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股市形势急转直下,一落千丈,而新股发行几乎绝迹,打新股类产品也屡屡爆出负收益,银行随即大幅减少并最终停止此类产品的发行。
伪结构性理财产品当道?
与IPO重启带来打新股理财产品热相呼应的是,从2月份以来,结构性理财产品持续回升。
据普益财富统计,2009年4月,市场共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49款,与3月的38款相比,发行数继续上升;5月份,仅5月18至22日之间发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就达13只。
交通银行理财师认为,“市场的回升很正常,近期资本市场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回暖,使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的标的投资价值增加。”
不过,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结构性理财产品饱受批评的“零收益”情况相比,当前流行的结构性产品,更加趋于保守。
西南财大张星提供的数据显示,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中,保本策略仍然未发生改变。
4月,15款理财产品设定了最低收益率,到期不但可以保证本金安全,而是能够实现最低收益率;21款理财产品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这部分理财产品本金100%安全;13款理财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并且在该部分理财产品中,多数理财产品设定了最低保本线,比如90%保本、95%保本。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目前流行的结构性产品结构很简单,严格意义上并不算结构性产品,比如挂钩的区间很广,在相应的区间内投资者都可以获得保本收益。
交通银行上述专家也认为,不少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设计相当简单,有“伪结构性产品的嫌疑”。
很显然,保守和稳健俨然成为当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主题,这与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遭受毁灭性打击密切相关。
如渣打银行4月份发行的多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区间都比较宽泛,收益相对稳定;与金融危机之前激进的风格已大相径庭。
交通银行上述专家指出,“国际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遭到毁灭性打击,失去投资银行后,商业银行失去了对冲保障,因此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只能趋向简单。”
短期化趋势明显
结构性理财产品回暖,与当下银行理财市场的回暖息息相关。
尽管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市场环境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同,且目前理财市场偏疲软;但民生银行金融市场人士指出,经过年初短暂的低迷之后,银行理财市场在3、4月份已经显现回暖趋势,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唯一的变化,来自银行理财产品类型的大变化。2008年上半年,高收益类理财产品由于资本市场的下挫已经不再有了;现在,保守成为主流,在理财产品投资领域,债券和货币市场投资比例在增加。
普益财富提供的每周报告显示,5月15日—5月21日,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则继续扩大其市场占比。本周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含本外币)发行数为52款,市场占比高达60.5%,在上周市场占比超过50%以后,继续上升。
“在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方面,仍然坚持在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信贷与票据资产类这两大主要领域。这两大领域整体风险较低,显示出理财市场保持着稳健的投资风格,甚至略显保守。”西南财大张星分析。
“尽管资本市场有所回暖,但市场不稳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因此短期之内,流动性高的理财产品成为首选,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明显。”交通银行专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