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各方面的统计数据陆续发布,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扭转了去年四季度增幅快速下滑的趋势,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1%,其中,二季度增幅回升到7.9%。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济增长方面。从需求情况看,扩大内需对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提高了45.9个百分点。扩大消费政策成效显著,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6%,实际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也由过去长期慢于城市转为今年上半年快于城市2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家电下乡产品销售961万台(件);汽车销售610万辆,已超过美国居世界同期销量第一;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4%,并带动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等销售快速增长。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农业、科教文卫、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增长更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也明显回升。
从产业发展看。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落实快、效果好。夏粮总产达到2467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夏收油菜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畜牧水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在“农机下乡”政策的促进下,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较快,上半年全国农机总动力同比增长8%。工业生产加快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其中6月份当月增幅达到10.7%。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原材料行业生产回升,轻工、纺织等外向型行业出现回暖。受冲击较大的沿海地区工业生产出现好转,6月份已全部实现正增长。全国用电量也扭转了连续8个月下降的局面。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在结构调整方面。钢铁、有色、汽车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面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和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优质能源重大项目开工。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关停小火电机组已提前一年半实现“十一五”目标。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保持下降趋势,一些主要工业品的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抓住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上半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消费、工业生产增速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在推进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和提升竞争力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推进改革方面。围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民生保障等,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一批面向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实施。在完善股票发行制度的基础上重新启动新股发行上市工作。通过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明确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中央突出强调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加大民生工作的力度,并利用当前扩大内需的机遇,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就业和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月均新增就业95万人,明显高于去年4季度月均59万人的水平。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9 万人。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2%和8.1%。社会保障得到加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继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快推进,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廉租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力度加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推进。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蔓延和深化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如此大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决策,在去年四季度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基础上,又确定今年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大力加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并从投资、消费、外贸、农业、工业、中小企业、科技、节能减排、就业、社保等方面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政策出台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全力促进经济回升,企业也积极应对挑战,克服各种困难。在中央政策的作用下,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遏制住了经济增长下滑态势。这充分说明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和及时有效的。上半年取得的成绩,为经济的进一步回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尽管近期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转好迹象,但各方面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世界经济总体仍处在衰退之中,实现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还会持续。制约内需扩大的因素仍然较多,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效益下滑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要形成稳定的经济回升势头还面临较多困难。另一方面,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凸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企业兼并重组仍受到许多制约。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自主创新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同时,世界范围内正在展开新一轮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产业升级,这将对我国未来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更大挑战。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调控工作不能放松,调控重点要更加突出。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在下半年保增长的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 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坚决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只手”的作用,大力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加快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和培育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集中要素资源,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加强节能环保能力建设。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大力加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住房等民生领域各项保障制度建设,深入扎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信息来源:政策研究室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