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史》第七卷记述了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发行邮票的历史,阅后受益匪浅,但仍有一些未解之迷。
为何纪1制版图中的铭记仍是“华北人民邮政”
1949年8月30日,华北邮政总局正式请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报告中有:“又以此项邮票,应分发全国各地邮局售用,故票面拟印‘中华人民邮政’六字,即作为全国统一邮票之开端。”其制版原图中已标注了志号“纪1.4-4”,表明是作为全国统一邮票而设计的,但铭记仍用“华北人民邮政”。同年9月19日签订邮票印制合同,印刷厂即按“华北人民邮政”的铭记制版,后来才将铭记改为“中华人民邮政”重新制版。为何在签订邮票印制合同时,铭记仍用“华北人民邮政”?后来,又是怎样作出修改铭记的决定?
未发行《李大钊逝世廿五周年》邮票的原因
1952年我国有了第一个纪特邮票年度发行计划,共计13套邮票,有12套获得批准,获得批准的仅《李大钊逝世廿五周年》邮票未发行,但第七卷是没有说明其原因。
“保卫世界和平”系列邮票原始票名中是如何标注组号的
第七卷中3套“保卫世界和平”系列邮票(纪5、纪10、纪24)的票名中依次标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也大都是这样标注的。但是,1957年版目录中这3套邮票的票名中依次标注“(第一次发行)”、“(第二次发行)”、“(第三次发行)”;在1991年版至1997年版目录中,纪5的票名中无标注,另2套邮票依次标注“(第二次发行)”、“(第三次发行)”。1991年版目录在“修订改版说明”中称:“这次修订,对《目录》中的各项内容,均参照邮票的发行通告及有关档案做了认真核对。”这是否表明在发行纪5时并没有考虑按系列邮票发行?即1991年版目录中这3套邮票为原始票名。
纪8邮票的原画作者是几人
第七卷在介绍纪8《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时说明:“邮政总局供应处提出以2月17日《人民日报》所刊王式廓等3人合作的油画‘中苏友好合作万岁’为图案发行纪念邮票”。(P137)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该图的原画作者只有王式廓一人。该邮票的原画作者到底是几人?
未发行“集1”邮票的原因
第七卷说明发行纪10《保卫世界和平(第二组)》邮票时,“邮票发行主管部门当时还为此套邮票印制了小型张,图案为‘纪5’的400元、800元面值和‘纪10’的400元、800元面值,雕刻版双色印刷,志号为‘集1’,共印刷4万枚,但终未发行。”(P129)在发行纪24《保卫世界和平(第三组)》邮票之前,邮政总局邮票处曾经请示,可否在发行纪24邮票时将库存的“集1”一并出售,局长批示“小型张不卖”。(P130)为什么已印制完成的小型张却不发行?
关于“存档古票”的情况
第七卷仅介绍了纪11“各多印5000枚留作存档古票”。(P139)邮票发行部门从何时开始保存档案邮票?其他邮票的“存档古票”情况?
纪44(5-1)的设计者是谁
第七卷说明:“邮票发行局去美协商谈,最后确定反映四层意义的4种图案,由张仃、张光宇、邱陵、钟灵共同设计,在统一风格下每人一图”。(P232)后来又增加第一图“庆祝伟大节日”,但该书没有说明增加的第一图的设计者是谁?
关于纪67、69邮票的设计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7)》中纪6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一组)》的设计者为:“张光宇 邱陵 陈汉民 钟灵 张仃 周令钊 版图绘制:孙传哲”,纪6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三组)》的设计者是:“钟灵 邱陵 陈汉民 张仃 张光宇 周令钊 版图绘制:孙传哲”。据第七卷介绍,邮票发行局邀请社会美术家参与国庆十周年系列邮票的选题及设计工作。其中纪67和纪69两套邮票的选材及设计多次变动,1959年6月24日,有钟灵、张仃、张光宇参加的邮票发行局会议上决定,由孙传哲根据设计草图绘制纪67轮廓图,纪69则由邱陵绘图心,孙传哲绘边饰正图。(P213-214)可见,纪67和纪69两套邮票应属于特约设计的邮票,其最终的设计图稿是由孙传哲完成的。那么前述6位社会美术家是如何参与国庆十周年系列邮票的设计工作?单独设计了纪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四组)》的周令钊是否参与设计纪67和纪69两套邮票?哪几位绘制的设计草图被选入纪67和纪69这两套邮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