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2年3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自从中国在2000年发行了重达10公斤的“千年纪念”超大规格金币以后,世界上又有几个国家发行了这类超大规格的纪念金币。而且一个比一个重。
2007年,加拿大皇家造币厂首次发行了重达100公斤的纪念金币,成色为.99999,当时只制作了一枚样币,后来有阿拉伯国家陆续订货才生产几枚,正面是英国女王肖像,背面是加拿大枫叶图案造型。
到了2011年,澳大利亚又心血来潮,制作了目前世界最大的纪念袋鼠金币,重达1吨,成色为.9999,正面为英国女王肖像,背面为起跳的澳大利亚特有珍稀动物——袋鼠。这枚全世界最大的金币的制造是为了迎接2011年10月19日至29日访问澳大利亚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由澳大利亚西岸的珀斯造币厂制造。从设计到制造共花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大约18个月。
这些超大规格的纪念金币,外面报道时都使用了铸造的字眼,但是这是不严密不准确的,其中除了中国2000年发行的10公斤“千年纪念”金币和2008年发行的10公斤奥运会纪念金币是真正以现代铸币工艺铸造的以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别发行的100公斤和1吨重金币,严格意义上来讲都不是现代铸币工艺铸造的,因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设备制造厂能够制造出雕刻直径500毫米和直径800毫米的纪念币模具的雕刻机。另外,加拿大皇家造币厂和澳大利亚珀斯造币厂也不具备有铸造压制这两枚金币的超巨型钱币压花机。因此本文对以上两枚金币生产使用的是“制造”字眼,而不是常规的“铸造”,以表示区别,是工艺更准确。
中国发行的10公斤金币,直径为180毫米,使用的是千吨以上的重型压花机,而且是采用多次重复压铸才最终成型。例如奥运10公斤纪念金币,是由上海造币厂铸造,共反复铸压了大约30多次才成型。而100公斤金币的直径约为500毫米,1吨金币的直径为800毫米,其模具和金质胚饼的组合压铸根本不可能。
归纳下来,100公斤和1吨超大规格金币的制造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量的控制。
超大规格金币的重量取决于浇铸的胚饼,这种金质胚饼的制造是采用立式铣床对胚饼浇铸件的精确加工,并且事先反复以黄金的比重为基数测算了直径和厚度的精确数据。澳大利亚的1
吨金币厚120毫米,通常金银纪念币都会有其本身重量的正负差,例如1/100的正负差,这是工业生产中允许的合理的标准数值。但是作为一种贵金属纪念币,考虑到方方面面,制造方和发行方一般都走上差,而不是采用下差。这是因为多给消费者一点贵金属不是坏事,如果少一点则官司无有穷尽,会有“巨大”的把柄在消费者手中。 二,重量控制的难度。 超大规格的金币胚饼重量的控制,体现出一个造币企业的质量标准和制造能力,中国10公斤金币的成品大约比标准的10公斤多10克左右。而这次澳大利亚这枚号称一吨重的金币成品大约比标准的1吨(1000公斤)多12公斤左右,总重量是1012公斤。金币的规格越大,其误差的重量也越多,这是因为工艺过程中控制其总重量的精准难度太大。关键问题是“制造”,而不是“铸造”。其“制造”过程中手工制作内容较多,如果留有上差余量太少,一不小心就会使成品走下差,成为重量不足的“废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金币上差量越多,消费者越高兴,因为总价只是以100公斤和1吨为计费标准,发行的超大规格纪念币每枚价格相同,但是重量绝对不会完全一样。然而这种超大规格的上差也不是越多越好,上差太多名消费者觉得得了便宜的时候,私下还会觉得造币厂太笨,没本事,能力差。 三,总重量难以控制的原因。 正是由于超大规格的金币无法雕刻原模和压铸,所以采用的特殊的制造工艺。其制造步骤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制作具有成品正背面图案的模型,也可以看成是石膏型,并进行表面修整,第二阶段是用此模具进行砂型凹模压制(精密铸造的砂型),第三阶段是以正背凹型砂型模具组合成待浇铸的空腔备用,第四阶段是浇铸成纯金的带有正背面雕形浮雕的胚饼,这第五阶段就是此枚金币重量难以控制的原因所在。在此阶段,我们要去掉胚饼周围多余的毛刺,砂型结合部漏泄的多余毛刺型的片状黄金,再吊运到立式铣床上,铣出金币的圆形,然后利用插床铣出边部的锯齿形状。从中大家可以看出,要去掉多余的黄金量,谁都不能控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加大留余量,增加保险系数,从而保证上差。在此期间每做一道工序都要重新称一下金币的重量,严格监视其重量变化。最后,图案的手工修整和喷砂,反喷砂工艺的手工操作又要消耗很多黄金料的重量。(第三阶段也可以先做成金币蜡型后,采用失蜡浇铸的工艺进行金币原始胚饼成型) 四,超大规格金币的价格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