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何以反向而走(之一) 复旦大学金融与市场资本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 教授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3年中,中国实体经济平均以每年9.5-10%的速度高速增长,GDP总量增长了近27倍;到2011年GDP重量已超过了日本,达47万亿人民币(合7.3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就。
从1990年上海证交所成立至今,虽然中国GDP总量也增长了近18倍,但是作为"实体经济的情雨表"的中国股市在20多年中却拒绝同步增长,呈熊长牛短状;1993年2月上证指数就曾涨到1558点(深市雷同),2001年就涨到了2245点,但到2012年五月上证指数依旧在2350点一带徘徊,举步维艰,只增长了一倍都不到。约75-80%的股市投资者都处于亏损状态,中国股市成了人见人怕的市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很糟的尴尬局面呢?本文试作一分析、探讨。
㈠改革开放33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
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以平均约9.5%的年增长速度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3年,政局稳定,国家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战略方针,各行业发展迅速。中国的GDP总量一举从1979年的2612.59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3011.04亿美元,增长了近27倍;人均GDP从1979年的270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432美元,增长了近19倍,经济总量一年一国地先后超过了英国、法国和德国,2010年追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没有内外战争、没有恐怖主义活动的情况下高速发展。
中国1990年GDP总值是3902.79亿美元(汇率4.783:1),2011年GDP总值是73011.04亿美元(汇率6.4588:1),增长了约17.7倍(美国1990年GDP为58031亿美元,2011年为150877.5亿美元,增长了约1.6倍;日本1990年GDP为30300.5亿美元,2011年为59742.97亿美元,增长了约0.98倍)。--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国,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二大引擎。
㈡中国股市熊长牛短,总体处于跌势,与蒸蒸日上的中国实体经济迥然不同。
中国正规的股票市场源于上海证交所(1990年12月19日成立),深圳证交所(1991年4月成立)。众所周知,在发达国家及成熟的市场上,股市是一国宏观经济、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实体经济增长快,股市就涨;实体经济增长慢、下跌,股市就大跌不止。如1929年美国出现经济大萧条,通货紧缩严重,成千上万家企业倒闭,失业潮席卷美国。美国1929年破产银行659家;到1931年,破产银行达2294家,工业生产与国民收入均下降50%以上。美国股市大跌不止,股灾达4年之久;这场经济危机与萧条甚至影响到英、德、法等欧洲西方各国;由于大危机持续了很多年,几十年后美国股市才回到1928年的点位。而当后来美国出现了25年的长经济增长周期后,美国股市长期上涨,特别是从克林顿任总统起的八年中,又大涨八年(主板与纳斯达克板均大涨)。
然而,反观中国股市,无论是阶段性的短期还是中长期,竟然出现了与宏观经济、实体经济完全不同步的景象,股市总体上处于下跌之中。
(1)先以短期为例:1992年中国GDP高速增长,达2.69万亿,增速为14.2%。但1992年中国股市却是一场股灾,上证指数从6月份的1429点向11月的392点狂泻。人人谈股色变,并出现了跳楼、自杀等悲剧,直到中国领导人亲自出面讲话、救市。
(2)从中长期看更为明显:由于在中国股市的早期,股票涨跌是受到政府严格限制的,因此1990年-1991年的100点到几百点都没有反映股市的真实供求情况;而1991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放开股价,此后股市是涨涨跌跌,但以大跌为主:1993年春曾短期涨到 1558点,此后又进入长期下跌阶段;到1994年7月跌到325点;其后股市时涨时跌,总体下跌,与实体经济的坚定向上发展格格不入。经过多年以后,上证指数于2001年终于涨到2245点,但到2012年4月,上证指数竟然还在2350点左右徘徊(深市雷同),即:实体经济GDP总量从1993年的3.53万亿到2012年中的47万亿,涨了12.4倍,而股市比1993年仅增长0.75倍,与2001年比仅增长了0.07倍,几乎是原地踏步(这引起报界一片惊诧)。
总之,中国实体经济增长快时,股市不一定涨;中国实体经济跌时,它一定大跌;股市总体上处于跌跌不休的长期低迷状态。这成为了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中国证券市场中的一个谜。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且等下回分解)
来源:金融投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