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币艺术家眼里,钱币是他们看世界的另一只眼。许多的钱币设计师,把思想凝固在方寸之间,用无言的金属记录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所属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余敏,就是其中的一位。余敏是寡言的,但他的作品,却包孕炙热的情感。
1980年,余敏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进入上海造币厂担任钱币设计工作。刻苦与钻研不仅使他迅速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钱币设计师,更使他的作品有一份灵动与专注。参加工作不到三年,他设计雕刻的1983年版熊猫银币,便获得了美国克劳斯杂志评出的世界最佳银币奖,这为正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钱币赢得了极高声誉。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在不经意间创造了历史。
余敏也许没想到,随后的30年间,这只“熊猫”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使他成为国内量产“熊猫”最多的设计师。
不同于世界其他投资金银币,中国熊猫金币每年都会更换熊猫图案。作为全程参与并见证熊猫金银币发展的一员,余敏对熊猫币的设计雕刻有独到见解:“熊猫币之所以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喜爱,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余敏设计的熊猫币,也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写意的技巧,通过动物拟人化的表现,削弱了熊猫的动物属性,赋予了更多人的情感。熊猫圆润的线条,童趣的表现,与国外动物币的写实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出中国钱币文化的独特魅力。
1983版熊猫银币的获奖,使余敏成为了中国钱币界的“幸运儿”,但他的年轻、他的资历,并不足以证明他在钱币设计界的实力。或许上天本来就垂青勤奋的人,又一次机会朝他翩翩而至。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决定发行新版人民币,这是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作品能成为国家流通硬币的一面,是每一名钱币设计师的梦想。通过几年辛勤工作,从图稿的完善,到浮雕的修改,余敏用心将艺术和技术融合,“栽下”一朵牡丹,在竞争评比中被选为“国花”。这朵1元硬币上的牡丹曾开遍大江南北,流通到祖国的各个角落。
正当人们逐渐聚焦这位崭露才华的设计师时,1985年,余敏却进入中央工艺美院继续深造。因为,他逐渐认识到,钱币设计有着广阔空间,也必将成为奋斗一生的事业,他要充分准备。
通过这次学习,余敏对钱币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位真正的钱币设计师要把握艺术创作的规律,驾驭技术,利用技术,在有限的尺寸中,在严格的工艺限制中,创造出无限的空间。”他的作品诠释了他的创作态度,“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流通纪念币、“刘少奇诞辰100周年”流通纪念币、“中国人民银行建行40周年”流通纪念币,等等,都成了钱币收藏者的挚爱。
余敏性格温润,心态平和,更多时候,是以一位倾听者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他不追名逐利,但似乎又对世事了然于心。这种对事物的观察,以及在生活感悟中的磅礴情感,为他的钱币创作注入了阳刚气质和豁达灵魂。
2008年北京奥运1公斤银币,是余敏创作积累和情感释放的点睛之作。在构图中,余敏将民族性的独特创意,通过画面不平衡的均衡感,给观者带来冲突感。他通过前后画面大与小、动与静的强烈对比,把现代物理中的力学概念引申到了视觉领域,使人不由自主地感觉到一种力量。无论是主画面中的划龙舟、拔河,还是作为背景的民族赛马和民间太极拳,都鲜明地体现了时代性、地域性和永恒性,宣传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世界奥林匹克纪念币中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迹。
余敏的奥运梦还展现在奥运奖牌背面浮雕的创作中。不同于奥运奖牌正面图案由主办国设计的传统,背面胜利女神的图案在历届奥运中是保持不变的,这对浮雕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几乎等同于直面历届奖牌的各国优秀设计师的竞争和挑战。为了这次创作,从2004年开始,余敏就进行了精心准备,他对古希腊雕刻作了大量研究,逐渐加深对胜利女神的理解,经过反复修改与提高,最终由他雕刻的奥运奖牌背面浮雕被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认可,并正式采用。
“钱币设计雕刻也是一种美学的体验,每个人都有个性,而每个人的作品应该能反映出作者的艺术素养与心境,以及他工作时所拥有的不同感受。”
“钱币需要有个性,钱币设计雕刻需要有个人风格。当然,一枚钱币的诞生缺少不了整个工艺生产团队的协作,这种团队的协作精神是钱币诞生的基础,而这种团队精神才是我们应该提倡和发扬的。”
这就是余敏,一位淡泊儒雅的中国钱币设计师,一位将大道至简深谙于心、活用于行的中国钱币艺术家。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