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潜在风险,今年以来市场有一些担心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将“稳”字当头,进入到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
记者: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的风险吗?
宗良:应该说,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是很小的。中国经济放缓主要是结构性的,是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7.4%,实际上这个速度还是很高的,并且是在坚持不刺激、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的,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动力的准确体现,也是中国预期管理能力以及整体经济治理能力提升的表现,为全面深化改革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把这个速度放到全球经济中做比较,毫无疑问也是比较快的速度。美国经济一季度增长为负,欧盟为1.1%,在发展中国家,巴西是1.7%,印度增长也就3%略高一点。
目前我国GDP已经达到9.4万亿美元,7.5%的增速意味着每年增加7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的总量,这本身就很不容易。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在政府预想的目标区间,以经济增速放缓换回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一步到位,说明增速放缓是符合调控目标的。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主要在哪些方面?
宗良:第一,我国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期。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中国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工业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期,突出表现在传统工业的转型和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机遇。我国自身可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雁阵发展模式,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是领头雁,中、西部地区是尾雁,东部地区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步伐,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赶超式发展,并为整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提供更宽厚的市场需求。“东方不亮西方亮”,通过东、中、西部的产业梯次转移,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稳步增长。
第三,居民负债率水平较低为市场的调整留下回旋余地。与欧美国家的高杠杆高负债率相比,我国居民负债率较低,内需扩大的潜力还相当大。
记者: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哪些有利条件?不利因素是什么?
宗良: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增大, 但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近期经济出现了好转迹象。不论是工业生产、消费、出口和发电量等经济指标,还是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Shibor利率等金融指标,以及PMI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经济先行指标,均显示我国经济活动在扩张、经济景气度在上升。
目前完成全年经济目标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微刺激”政策效应显现,市场反应良好。同时,外部环境总体趋好也是重要条件。
一是消费总体稳定,通讯器材、家具和建筑装潢等消费热点表现抢眼。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7%,增长总体稳定。其中,商品零售和餐饮消费增速均较1~4月份有所加快,分别提高0.1个和0.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消费也实现了2.8%的正增长。下半年,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意愿和信心逐步增强等因素的影响下,消费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二是出口由负转正,贸易顺差增长显著放缓。1~5月份,出口累计同比下降0.4%,降幅较1~4月份收窄1.9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近期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同时,欧美日、东盟、韩国和印度等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较快,成为拉动出口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是投资下滑忧中有喜,基础设施投资压舱护航。在投资增长整体放缓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1~5月份累计同比增长23%,增速较1~4月份提高2.2个百分点。这一显著回升得益于近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保障房土地供应和开工套数都明显增加,水利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还有就是资金状况有所改善。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长13%,增速较1~4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
当然,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和固定投资下行较快增大了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融资难、融资贵、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将在发展中予以解决。
记者:接下来中国经济将如何运行?“微刺激”是否有必要加码成“强刺激”?
宗良:下半年,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外部需求的好转以及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逐渐增强,我认为未来经济将“稳”字当头,出口将稳中加快,投资将缓中趋稳,消费将总体平稳,继续呈现“低增长、低通胀”态势,进入到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
就目前情况看,我认为不宜将“微刺激”加码成“强刺激”,相反,应该在“微刺激”上下工夫,增加其灵活性和针对性。比如:在财政政策上更加积极,把政策着力点放在既能拉动短期增长,又能促进结构调整的一些领域,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水利等领域将继续是政策支持的重点。同时实施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进一步扩大“营改增”的范围。扩大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范围。
在货币政策上总体稳中有松,一方面,货币政策不宜过度放松,货币信贷应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同时要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为稳增长提供必要的货币条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总体稳定。
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是很小的。中国经济放缓主要是结构性的,是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