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相关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币市场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贵金属纪念币鉴定中心和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是中国钱币学会根据中国钱币学发展及中国钱币收藏爱好者需要制定的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品相评级规则,中国钱币学会建议在中国钱币研究、收藏、交易、出版等活动中使用本标准。
凡声称在中国钱币研究、收藏、交易、出版等活动中使用本标准的,应当严格、完全遵守本标准,并接受中国钱币学会的指导和评价。
中国钱币学会
2014年6月
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品相评级标准(试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以下简称纪念币)品相评级的要求、评级步骤和保管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纪念币品相评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标准。
JR/T0004 金币
JR/T0005 银币
3术语
3.1
浮雕 relief
在纪念币表面通过雕镌形成高于或低于底面的雕塑。依据表面凸凹程度一般分为高浮雕和浮雕。
3.2
镜面 mirror filed
纪念币图案底面的一种工艺表现形式,平面平整如镜。
3.3
喷砂/喷珠 sand blasting/bead blasting
应用目数不同的砂粒(或珠粒)对模具选定的图纹面喷射成磨砂面,使纪念币表面形成一定的艺术效果,增加图纹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3.4
彩色移印 pad printing
利用特制印版将红、黄、蓝、黑等四色油墨移印到纪念币表面,形成彩色图案。
3.5
彩色喷绘 inkjet printing
将彩色油墨喷绘到纪念币表面,形成彩色图案。
3.6
隐形图纹 latentpattern
利用特殊的工艺,在纪念币表面将多个不同的图案结合在同一区域,产生多重视觉效果。
3.7
微缩图纹 micro pattern
利用微缩技术在纪念币表面特定部位制作的细微图纹。
3.8
全息 hologram
在纪念币表面形成全息幻彩效果。
3.9
镶嵌 inlay
在纪念币表面镶放与基体金属不同的材料。
3.10
双金属 bi-metal
纪念币的外环与内芯分别采用不同的金属。
3.11
电镀 electroplating
在纪念币的整体或局部图案镀上一层与基体金属不同的金属。
3.12
中孔 central-holed
纪念币中部有孔。
3.13
仿旧 toning
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纪念币进行做旧处理,一般呈现为暗黑色。
3.14
清边 flat
位于纪念币周边缘,在厚度方向凸起的平台。纪念币可以没有清边。
3.15
丝齿 serration
纪念币的边部柱面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柱状突起物。纪念币可以没有丝齿或间断丝齿。
3.16
边部滚字 edge-lettering
在纪念币边部的立面上滚上各种文字和图纹,这种文字和图纹可以是阳文,也可以是阴文。
3.17
圆形币 round coin
形状为圆形的纪念币。
3.18
异型币 shaped coin
形状为非圆形的纪念币,包括方形、多边型、扇形、梅花形等。
4评级要求
4.1评级指标
4.1.1纪念币评级指标分为工艺质量瑕疵、物理伤痕和化学伤痕三类。
4.1.2工艺质量瑕疵:
工艺质量瑕疵是指符合出厂时质量要求,由于生产控制合理误差的存在,或由于当时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对照完美工艺质量效果,纪念币表面可能呈现的细微瑕疵。具体包括:
a) 图纹效果瑕疵。指浮雕、文字饱满度不够;
b) 表面处理效果瑕疵。指平面的平整度不够、光亮面的光洁度不够或喷砂(珠)的处理效果欠佳;
c) 特殊工艺效果瑕疵。指除浮雕、喷砂/喷珠、光亮面、直丝齿等常规工艺以外的其他纪念币制作工艺效果中呈现的细微瑕疵。
工艺质量瑕疵是根据其对纪念币表面整体审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计分。
负面影响的程度越大,扣分越高。
4.1.3物理伤痕:
物理伤痕是指纪念币因接触外物而遗留在币面的物理性质痕迹。具体包括:
a) 面痕:面状伤痕;
b) 线痕:线状伤痕;
c) 点痕:点状伤痕。
物理伤痕根据数量、形状、分布及其对纪念币表面整体审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计分:
以数量计,数量越多,负面影响越大;
以形状计,点痕、线痕、面痕负面影响依次递增;
以分布计,分布在显著位置,负面影响大。
负面影响的程度越大,扣分越高。
4.1.4化学伤痕:
化学伤痕是指纪念币因接触外物或自然氧化而遗留在币面的化学性质痕迹。它包括:
a) 变色:氧化、腐蚀或着色引起的变色现象;
b) 污渍:因保管不善而残留的指纹、油渍、水渍等污染痕迹;
c) 褪色:仅指彩色纪念币颜色褪失现象。
化学伤痕根据面积、色彩偏离、分布及其对纪念币表面整体审美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计分:
以面积计,面积越大,负面影响越大;
以色彩偏离计,偏离原色越大,负面影响越大;
以分布计,分布在显著位置,负面影响大。
负面影响的程度越大,扣分越高。
4.1.5典型品相等级
100:工艺质量效果完美,无物理伤痕或化学伤痕,整体视觉效果非常突出。
98:工艺质量效果完美,很少量的极轻物理伤痕或微化学伤痕,整体视觉效果较为突出。
96:工艺质量效果完美,少量的极轻微物理伤痕或化学伤痕;或工艺质量效果近完美,无物理和化学伤痕;整体视觉效果突出。
94:工艺质量效果接近完美,少量轻微的物理伤痕或化学伤痕,整体视觉效果优质。
92:工艺质量效果接近完美,少量的物理伤痕且未出现在主要图纹,整体视觉效果接近优质。
90:工艺质量效果无明显瑕疵,少量的线状划痕等物理伤痕或化学伤痕,整体视觉效果较为良好。
88:工艺质量效果中等偏上,少量的线状划痕等物理伤痕或化学伤痕,可见部分图纹擦伤,整体视觉效果中等偏上。
86:工艺质量效果中等,多处点状伤痕,少量线状伤痕,可见部分图纹擦伤,存在明显的化学伤痕,整体视觉效果中等。
84:工艺质量效果中等偏下,多处点状伤痕,主要图纹存在线状伤痕,存在较为明显的化学伤痕,整体视觉效果中等偏下。
82:工艺质量效果差,多处线状伤痕或存在面状伤痕,主要图纹存在明显线状伤痕,化学伤痕较多,整体视觉效果差。
80:工艺质量效果很差,很多面状伤痕,图纹多处大面积受损,但无使用磨损痕迹,化学伤痕严重,整体视觉效果很差。
纪念币种类繁多,情况各异。典型品相等级仅为各品相等级的原则性描述。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每一个纪念币品种,确定典型品相等级实物图样,建立纪念币品相等级实物图样系列,增强纪念币评级标准的可操作性。
4.2工艺制作类别
4.2.1工艺制作类别纪念币的工艺制作类别包含其所采取的工艺组合和出厂质量要求。
纪念币的制作工艺通常为浮雕、喷砂/喷珠、光亮面的组合,也采用彩印、异形、镶嵌、隐形图纹等特殊工艺。
出厂质量要求分为精制和普制。
4.2.2工艺制作类别备注说明评级结果
纪念币工艺制作类别是决定纪念币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典型工艺或特殊工艺以评级等级备注的形式出现在评级结果中,对评级等级进行补充说明。
4.3评级结果
4.3.1评级结果的表现方式
评级结果包括等级分值和典型或特殊铸造工艺。其中,等级分值根据纪念币工艺质量效果及物理伤痕和化学伤痕进行评定,用100分扣减工艺质量瑕疵、物理伤痕、化学伤痕的扣分项的结果即为品相分值。品相分值代表品相等级,分值越高,品相等级越高。
如“100超高浮雕”,代表品相评分100分,采用了超高浮雕特殊工艺;“96彩色喷绘”,品相评分96分,采用了彩色喷绘特殊工艺。
4.3.2评级结果确定的原则
a) 审慎性原则:100分扣减工艺质量瑕疵、物理伤痕、化学伤痕的扣分项后的结果如与典型品相等级不一致,为严格品相等级评定,品相等级就低不就高。
b) 一贯性原则:品相评定的指标设置前后一致,指标扣分项的设置和扣分程度设定前后一致。
c) 客观性原则:品相评定严格按照评级指标逐项评定,最大程度弱化评级人员主观判断差异对评级结果的影响。设置具体、详细的评级指标并通过培训统一评级人员对评级指标的理解和认识,是提高评级人员打分一致性、实现纪念币品相评级客观性的关键。
d) 稳健性原则:品相等级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逐步增加和丰富。
5 评级业务要求
5.1工具及设备要求
a) 放大镜(3倍/5倍)
b) 白炽台灯
c)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d) 图像采集设备
e) 条码管理设备
f) 其他专用设备
5.2环境要求
纪念币鉴定和评级应对纪念币采取保护措施,不得造成损伤,保持其原始性。
评级场所洁净,无灰尘、无腐蚀气体,阳光不可直接照射纪念币。
房间温度15~30摄氏度湿度为<75%。
评级人员工作服装整洁,戴口罩、工作帽和手套。
5.3鉴定
对送评币进行真伪鉴定。具体鉴定准则见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贵金属纪念币鉴定工作指引(试行)》。
5.4评级
5.4.1方法
a) 用目视和放大检查的方法对纪念币正反和侧面逐项评定,综合计分。
b) 至少三名评级人员分别独立对纪念币品相进行逐项评定。
c) 纪念币按照评级人员逐项评定结果计算评级得分。
d) 当且仅当三名评级人员的评级得分相同时,方可确认纪念币评级结果。
5.4.2拒评
对于存在以下情况的送评币,不予评级:
a) 经鉴定为*或不能确定真假的;
b) 因残缺、变形、污损,严重超出品相判断范围的;
c) 按照当前的技术条件,经判定为不当化学清洗或修补的。
5.5证书及防伪封装
使用具备防伪功能的专用塑盒将已评级纪念币封装,同时外贴激光防伪标签,内置评级标签。
激光防伪标签内容为评级机构名称、商标。
评级标签内容为纪念币名称等基本信息、评级编号及评级结果。
5.6保管和贮存
贮存环境条件应洁净,并有效控制环境湿度和温度。
应有监控设施进行安全控制。
来源:中国金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