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新民联合报 作者:林霏开
邮票号称“国家的名片”,但这“名片”并不老是一本正经的,它常常充满童趣,亲切地联系着千家万户。
请看这张民主德国1966年的小全张,就像连环图画一样。六枚邮票概述了格林童话《魔桌、金驴、棍子》:老裁缝有三个儿子,他家养的那头羊非常狡猾,常常假装没吃饱青草,挑拨老人把三个儿子都赶走了,后来真相暴露,老裁缝气得鞭打那只羊——这是第一枚邮票的画面。接着,离家的大儿子去到一个木匠处学艺,他表现很好,木匠送给他一张魔桌,只要对它说:“小餐桌,快撑开!”桌上就会出现吃不完的佳肴美酒——这是第二枚邮票。第三枚邮票上,黑心的旅店老板乘客人熟睡,偷偷地换走了魔桌。再下去,二儿子找到了一位磨坊师父学艺,后来师父送给他一头金驴。只要对金驴说:“布里科布里特!”驴子就会前吐后拉金币——第四枚邮票上,那旅店的坏老板正在偷窥神奇的一幕,半夜里他又把金驴换走了。三儿子离家后,做了一位旋工的学徒,他赢得的礼物是一只布袋,里面有一根魔棍,只要对着口袋叫:“棍子,出袋”,棍子就会跳出来痛打坏人。三儿子回家的途中,那个旅店老板果然又企图偷走布袋,结果他遭到了魔棍的追打——这是第五枚邮票。最后第六枚邮票上,小儿子夺回了哥哥的魔桌、金驴,高高兴兴地回家团聚了。
在上一世纪六七十年代,民主德国邮票不仅屡屡描绘本国的格林童话,还描绘过法国、俄国、丹麦等其他国家的童话故事。这种“邮票连环画”的创意十分成功。您想,一枚一枚地从信封上收集旧邮票,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对孩子们会产生多大的吸引力。也就是这样,集邮能培养青少年的耐心与毅力。过去,大众化集邮活动不追求什么“升值”,正如作家老舍说的:“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
我国曾发行《童话——“咕咚”》、《寓言——刻舟求剑》等“连环画”式的邮票,与民主德国邮票有异曲同工之妙。
童趣——它在世界邮票上的反映非常广泛,譬如:一、童话与民间故事邮票;二、儿童节纪念邮票;三、儿童福利基金邮票,这类附捐邮票,以荷兰、新西兰等国较为出色;四、儿童绘画邮票,各种肤色娃娃们的童稚作品,都登上了“国家的名片”,我国也发行过多次,其中,壮族孩子王亚妮画的猴子《给妈妈抓痒》(1983年邮票),最为俏皮可爱,一时誉满全球;五、生肖邮票;六、卡通影视邮票;七、漫画邮票……说起漫画邮票,德国邮票上的《父与子》,美国邮票上的司努比,英国邮票上的彼得兔,法国、芬兰、韩国、日本等国邮票上的漫画形象,几乎都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作本民族文化的象征,印作“国家的名片”是完全够格的。(我国张乐平的三毛,不知何日能登上邮票呢?)充满童趣的邮票还常常掀起“国际大合唱”,如1979国际儿童年,各国都同时发行纪念邮票;去年,纪念安徒生诞生200周年,全世界的邮票可组成一部最美丽的专集。在这类“国际大合唱”里,中国邮票优异的质量是举世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