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集邮的知名人物
集邮只是普通人的爱好吗?不!一些曾经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名人也喜爱集邮。除了邮票的图案具有魅力外,集邮与他们的工作还有着密切的关系。 1、酷爱邮票的国王、总统 英王乔治五世(1865~1936年)的集邮收藏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他14岁开始集邮。当他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的候补军官时,便利用有利时机到世界各地收集邮票。1910年乔治五世登基继承王位后,繁忙的事务使他不能参加集邮协会的例行会议,但他仍坚持每星期固定的时间与集邮家会晤,并集中收藏英联邦各国的邮票。他一生共收集25万枚英联邦邮票,对后来建立英国皇家集邮学会和博物馆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罗斯福从小酷爱邮票。在他担任美国总统的12年间,利用工作间隙,收集、整理、观赏邮票,以缓解紧张和劳累,被人们誉称为“爱邮总统”。他曾要求国务院收发室把所有的信件都送到他的办公桌上,以便从中挑选邮票。有人说,“罗斯福对于国际上的一些卓越见解,很多受益于集邮”。罗斯福在任职期间,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集邮活动的措施,使美国的集邮者队伍大量增加,也使美国的邮票发行量不断上升,成为世界上发行邮票最多的国家之一。罗斯福还留下了有关集邮的至理名言“集邮家得到的益处是如此之多,以致于难以说明这种业余爱好的最大得益是什么。但是不论怎么样,集邮所提供的快乐证明,我们的爱好是可取的。我们得到的足以抵偿我们付出的代价。”“我推荐你们收集邮票。邮票除给予兴趣之外,更增加我对历史、地理和时事的研究。我确信集邮能使人成为优良公民。” 2、凝结爱国情结的中国老一辈集邮家 中国老一辈集邮家不仅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更以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集邮者。 周今觉(1878~1949年)是闻名中外的“华邮大王”。早年为了同在上海的由西方人建立的邮票会抗衡,他与陈复祥等人创立了中华邮票会,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他博采众长,独创邮学。由他执编的《邮乘》杂志,在1926年纽约国际邮展上荣获"特别铜牌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周今觉邮学研究精湛,被英国皇家邮学会选为会员、会士,并多次在国际邮展中被聘为董事、评审员。在集邮活动中,他处处注意维护华邮尊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936年,当他得知纽约万国邮票展览会公然要把华邮降为镀金牌级,便愤然撰文予以批驳:“华邮降级,实为美国侮辱我国之见证,如该会不更正次点,余不愿担任任何名义,并不愿为丝毫之赞助(法奥两会余皆捐款),苟来聘书,当力掷还之。”在周今觉义正词严的疾呼下,万国邮票展览会不得不将华邮升为金牌级。 姜治方(1907~1980年)10岁开始集邮,早年收集世界各国邮票,1929年赴欧洲留学前立下了弘扬国粹、收集国邮的心愿。至1950年回国的20年间,姜治方游历欧洲许多大中城市,悉心收集华邮珍品,并先后以中国航空邮集、中国大龙小龙邮票集获比利时首届航空集邮展览、葡萄牙首届邮票展览银奖和镀金奖。1957年,姜治方参加莫斯科青年联欢节国际邮展并获金奖,是我国集邮家在国际邮展上获奖最早的一位。1966年,姜治方将其收藏的全部邮票,包括900枚大龙邮票,以及大量的解放区邮票、实寄封,无偿捐献给国家。姜治方著有《集邮和我的生活道路》一书。 马任全(1908~1988年)青年时代开始集邮。他潜心钻研中国邮票,一生矢志不渝,1944年编著出版《国邮手册》,1947年编著出版中英文合订的《国邮图鉴》为当时内容最为完备的中国邮票研究参考资料,后经增补修订,改名为《中国邮票图鉴(1878-1949)》,并于1988年分别出版中英文本。1956年他将其收藏的部分中国邮票整理成旧邮票全集,共6167枚,连同著名的“红印花小字当一元”旧票孤品,捐献给国家,1981年再次将其新中国首日实寄封集等捐献给国家,表现了老一辈集邮家高尚的爱国情操。 王纪泽(1900~1982年)在小学读书时就开始集邮。他坚持“中国人应收集中国邮票”的集藏之道,专门收集红印花加盖票。至1943年,他的“红印花专集”已蔚为大观,其中除小一元、当五元仅单枚外,其余大一分、大二分、大四分、大一元和小二分都有单枚、方连到全格。王纪泽致力于红印花加盖票研究。几十年来,他研究成果卓著,被集邮界誉为红印花专家。1957年,他的以红印花加盖票为重点的邮集参加莫斯科青年联欢节国际邮展,荣获银质奖。1965年,王纪泽将其珍贵的“红印花专集”(包括“红印花小字当一元”新票)捐献给国家,充分表现了他的爱国之心。 郭植芳(1910~1967年)是著名旅美爱国集邮家。他毕生搜求我国早期珍邮。1947年他不惜重金(330两黄金)从周今觉手中购得红印花小一元四方连。病故前他嘱咐家属,宁愿将该票半价让给中国人,也不要高价售与外国人。该票后为香港集邮家林文琰先生所得。 3、求知求趣的文化名人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爱好集邮。他认为“集邮是积极休息的一种方式”,用来集邮的时间是“充满了真知和发现的最好的休息时间。”有一次巴甫洛夫对他的医生说:“邮票对我健康所起的作用,比你给我的溴剂还要好。”巴甫洛夫提倡人们应注意培养收集的爱好。他说:“一个脑力劳动者应培养一种爱好收集的习惯,以转换他的注意力,从而使他的脑部得到休息。” 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在旅居国外的时候,曾不间断地收集祖国的邮票。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前苏联出版的集邮杂志上,高尔基还登载广告,征求、交换邮票。一些邮票还触发了这位大文豪的创作灵感。他给集邮朋友的信中说:“各种干净而盖销的苏联邮票我都收集。”高尔基不仅自己集邮,还支持儿子马克西姆集邮。在高尔基的指导下,马克西姆曾收集了1500枚珍贵邮票。后来为了救灾,高尔基将自己珍藏的部分邮票捐献给前苏联邮政部门。 曾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作家夏衍,年轻时就开始集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将集邮的重点放在收集红印花加盖邮票及大龙、小龙邮票上。1988年的全国邮展上,展出了他珍藏的红印花加盖邮票、大龙邮票和日本实寄封片,获荣誉奖,1991年1月他将毕生收集的全部珍贵邮票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夏衍生前十分关心青少年集邮,他曾谆谆告诫青少年集邮者:“集邮只能作为业余,不能因集邮而影响工作和学习;也不要见到别人信上的邮票好看,就不告自取;更不能从这儿低价买,在那儿高价卖,从中牟利,这不是一个集邮者应有的品质。”几十年来,他一直恪守这样一条原则:不猎奇,即不收集变体票,如错印、倒盖、复盖之类的邮票。他认为,刻意去收集这些,不但要花费很多钱,而且是集邮活动中的一条“邪路”。 4、倡导集邮的领袖人物 恩格斯是一个集邮活动的热心支持者。1863年4月21日他写给马克思的信中说:“并附点邮票给*西……有多种邮票是两份的。这些是可以用作交换的。关于意大利、瑞士、挪威和某些德意志的邮票,我可以大量供给。”*西是马克思的女儿,爱好集邮。就在这封信寄出后不久,恩格斯又给杜西寄去了一些邮票。马克思也将信封上的邮票仔细地取下来晾干压平,送给杜西收藏。 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非常关心、重视集邮事业,多次为集邮活动题词。李先念同志于1989年3月18日亲切接见全国集邮联负责人,听取汇报,并为全国集邮联“三大”题词--“发展集邮文化”。邓颖超同志1985年9月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题词--“开展集邮活动,建设精神文明”。宋庆龄同志则在1980年题词--“发展集邮,丰富文化生活,传播友谊”。 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体育专题集邮家。在他的积极倡议下,1983年国际奥林匹克集邮联合会成立,萨马兰奇担任主席。他把自己的奥林匹克邮集捐献给在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他十分重视邮展,多次将收藏品送展。萨马兰奇对中国的集邮活动也极为关注。1983年9月在上海参观了我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体育邮票展览”。1984年10月,他在接受《集邮》杂志记者采访时,挥笔题词--“向中国收集体育和奥林匹克邮票的全体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1986年4月,他在北京出席了“中华体育集邮协会”的成立大会。 1987年11月,他在广州参加了第六届全运会期间举办的“中国奥林匹克邮展”,并提供了珍贵的展品。他倡议举办的北京第八届亚运会国际体育集邮展览于1990年9月21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隆重开幕,为此他亲自为邮展剪彩,并提供了40框展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