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集邮报刊上关于邮票的票名和图名的议论很多,我想就此小议一下——
邮票的票名和图名都是为邮票发行目的服务,两者分工合作,相辅相成。以动物邮票而言,认识动物是第一位,但这应由票名来完成;了解、熟悉这种动物的生存状况,则应是图名的任务。换句话说,票名是从正面介绍动物,是理性认识,只需直呼其名即可,有如表现动物的形;图名是从侧面刻画动物,是感性认识,不妨活灵活现一些,有如描绘动物的神。两者结合就会形神兼备,必然促使认识、熟悉这种动物的过程更快捷、更全面。以《白暨豚》为例,正由于它有两个“人性化”的图名,就给人带来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遗憾的是,这套邮票未能把票名和图名一并印出。不然,《白暨脉》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这样看来,动物邮票的图名对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起着重要作用,提出“个性化”的要求何尝不可!
至于我国已发行的动物邮票票名和图名的标注方式,正随着发行情况的变化而增加,已不止原有的几种。例如: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票名印在边纸上,邮票上仅有拉丁文学名和图名;二、《海底世界•珊瑚礁观赏鱼》把票名印在“过桥”上,邮票上连学名和图名都没有,可谓“无名氏”!不过,后者的票名下面有“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暨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这个“别名”,难免生出了另一话题——动物邮票发行的目的不都是为了保护,如“1995-11”是为了纪念中泰建交二十周年,“1993-11”是为了一次国际会议。另外,有些动物邮票直接取材于艺术家的作品,如《孔雀》是石愚先生的画作,《益鸟》是田世光先生的原作,《东北虎》、《金丝猴》是刘继卣先生的画作;有些动物邮票并非描绘濒危、野生动物,如《蜜蜂》、《金鱼》;有些动物邮票夹杂在其他种类的邮票之中,如《何香凝国画作品》的第1、2枚。
正是由于动物邮票的这种复杂性,其名称的标注更需规范化。我认为,凡是成套的动物邮票应尽可能“三名齐全”,邮票名、拉丁文学名、图名都印到每一枚邮票上。而图名的简洁、形象、生动、传神,是不应忽视的原则。
集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