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银马新闻中心钱币新闻 → 从两本集邮杂志停刊说起


  共有289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从两本集邮杂志停刊说起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从两本集邮杂志停刊说起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12/9 8:24:00 [只看该作者]

临近新年,却传来了两则令邮人遗憾的消息,《集邮博览》和《天津集邮》这两本在集邮爱好者中有一定声望和影响、通过邮局公开发行、艰辛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集邮类刊物终究未能抵挡住集邮的“寒潮”和支持力度的不足,宣布停刊了。细细想来,在遗憾之余,这两本杂志的停刊多少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提示作用,也算是它们在停刊之际留给广大邮人的最后一笔财富:

一、集邮事业陷入低潮与集邮文化的缺失有着重要的关系

集邮报刊是传播集邮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历史最为悠久、受众比较广泛的有效形式。虽然从表面上来看,集邮事业近些年来逐渐陷入低潮是集邮类报刊生存举步维艰的关键原因,但事实上,仔细考量下来,我们却可以发现,集邮文化的缺失才是集邮事业陷入低潮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谈到集邮,已经不是十多年前的那种概念了,集邮在许多人的心中异化为了每年买一本年册放在书架上,而对邮品本身的研究、对集邮中所蕴涵的丰富而宝贵的知识的探究,明显缺乏足够的人气和精神,尽管依然有不少有识之士在努力奋斗,但所占的比例却是小而又小。文化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集邮文化的缺失也就意味着集邮的意义与吸引力大大消退,才会导致和加剧集邮队伍的流失和集邮事业的一蹶不振。虽然有许多人士在呼吁通过种种方式来加大集邮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力度,但仅靠鼓与呼,而没有切实可行的举措加以落实的话,那么集邮文化的缺失之势将依然延续下去,这种危机远比《集邮博览》和《天津集邮》的停刊来得可怕。

二、主管部门认识与导向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对集邮文化传播支持力度的不足

集邮文化为何会缺失?这既与社会关注点和娱乐方式多元化所造成的分流有关,但更重要的则在于集邮文化传播力度的不足,之所以传播力度不足,就不能不提到邮政主管部门在认识与导向上所存在的偏差。现在谈到集邮,人们更多关注的是邮品投资和邮市发展问题,集邮本身似乎与邮品投资、邮市发展成了截然割裂的两个部分,而事实上邮品投资的兴起和邮市的发展根本上是离不开集邮事业的繁荣的,这一点也为近年来邮市的实践所证实。但从邮政主管部门近年来的作为我们可以发现,其认识与导向更多的还在于如何将大家的兴趣引导到邮品投资上来,政策的变动虽然经常是以为集邮爱好者考虑的名义而作出的,但大家心里都明白,邮政的目的是提高邮品的销量,而考虑更多的则无疑是邮品投资市场。而当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邮品投资上时,有关方面也缺乏充分而必要的有力引导,集邮文化的传播在更多时候仅仅成为了口头或字里行间的“重要表述”,没有或欠缺切实的措施予以配套。

三、邮报邮刊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是必须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新兴传媒的不断兴起,邮报邮刊等传统媒体的确也与其他传统媒体一样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竞争,就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来看,新兴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具有邮报邮刊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在与新兴媒体的竞争中按照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争取最大的读者群、站稳脚跟是每一个邮报邮刊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大量的邮报邮刊是挂在各级集邮协会名下的,换言之,许多还在享受着邮政部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市场化的力度比较有限,在市场竞争日渐加剧,而邮政体制改革又势在必然,邮报邮刊前景未明的情况下,再继续指望靠着吃“皇粮”维持生机显然有着太大的风险,如何加强邮报邮刊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倒是邮报邮刊经营管理者更应当思考的问题,只有适应市场化的道路、逐渐摆脱对主管部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依赖,邮报邮刊才能避免重现《集邮博览》和《天津集邮》今日所面临的窘境,为自己求得一线生机。

作者:许明罡
来源:大江南收藏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