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新闻中心钱币新闻 → 炒新恶习何时休 昌 明


  共有159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炒新恶习何时休 昌 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炒新恶习何时休 昌 明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2/2 9:31:00 [只看该作者]


炒新,是邮币卡市场自上一轮大高潮——1997年大行情之后的一种畸形操作方法。在较早时期的集邮年代,人们都是寻找发行量少、设计好、题材佳、发行年代久,有收藏价值的老品种,很少有人把钱大量投在新邮上。而随着1997年邮市高潮退去,邮政管理一片混乱,邮票发行量过大,之前的邮票积压太多,套牢盘大,邮政工作人员勾结邮商,以新邮没有套牢盘为由,依仗权势以大量的货源控制市场,大肆“出新”,炒新的邮商也大得甜头,炒新的势头越来越猛。他们不顾及邮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考虑国家的信誉,而是“惟利是图”。他们掌握大量原始货源,在二级市场拉高放货,放完之后便会套住一批人,而且炒一个丢一个,使新邮一变成老邮就打折。如此一来,造成二级市场的恶性循环,年复一年,邮票打折积重难返。而邮政腐败“应运而生”,导致大批集邮者退出,邮品投资者也所剩无几,邮政的信誉不断下降,邮政收入也在减少,国家的资源被浪费,最后只能采取一“招”——大量消毁。
  这便是多年来中国邮票市场的真实写照。它暴露出“炒新”的弊端,由此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于是,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提出反对炒新,更有一些集邮者和邮品投资者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新闻媒体也予以抨击,也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希望解决长期以来二级市场邮票打折的问题。然而,邮政部门却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新邮大量开发、成批发行,加之提高邮票面值、不断增加发行量和品种数量,搞“配套集邮品”、“带附加值”邮品等,使本身在高潮退去、已经很脆弱的二级市场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早在1997年,邮市大高潮正在退潮之际,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发行了《香港回归》邮票、小型张和金箔张。这本是极其难得的好题材,却因邮政当局肆意“滥印”,酿成了我国编年邮票的最大悲剧之一。正是从1997年起,借邮市大高潮之机,小型张的面值一跃上升到8元(此前最高为5元,小全张例外),该年发行的《香港回归》则为首枚8元面值小型张。而且,该张不仅面值大幅度提高,其发行量竟破天荒地达到5700余万枚,成了世界小型张数量之最。而与此同时发行的金箔张面值更高达50元(加硬折的售价为120元),且发行量也有2000万枚之多,经市场高开低走的炒作,套牢资金巨大,大伤了邮人元气。时至今日,邮人对《香港回归》金箔张依旧耿耿于怀。受其影响,1999年发行的同类题材的《澳门回归》小型张及金箔张的命运步其后尘,均陷入深度打折的厄运。而正是因为深度打折,《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邮票及小型张、金箔张(同时也包括其他许多打折的邮票)至今仍遭人唾弃。
  每年年初,都要发行生肖邮票。生肖文化在我国影响广泛,加之1980年发行的我国首枚生肖邮票“金猴”创下了邮市神话(该票目前市价已达到面值的3万倍),使得邮人对生肖邮票倍加追捧。每年1月5日是生肖邮票发行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掀起新邮炒作的热潮。以2004年为例,第三轮“猴票”问世,其大版面值19.2元,在市场中以30元左右开局,经过两个月的炒作,其市价达到历史最高点——138元。然而很快,待原始货源抛进二级市场后,其价位一路下滑,至其一半左右的价格(即70元)仍不止跌,最终落回到30元以下,杀伤力极大。至今,该邮票大版市价略有回升,但仅在30元至35元之间徘徊。
  时至2007年的今天,邮市终于有了起色,但炒新之风仍在延续。第三轮“猪票”刚一发行,一级市场便告售空,而二级市场上又大肆炒作,其价位短期内便蹿升至面值的数倍。而一年前市场炒作的“狗票”大版,当时最高市价曾高达近100元,但炒作过后一度降至最低20多元。
  据市场人士分析,在国家经济环境和周边其他投资市场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邮市正在周期性地走向新一轮大高潮。在这种形势下,邮市中最大的顽疾——炒新如不遏制,势必影响到邮市健康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呼吁,邮政部门务必以大局为重,不要再与市场上的某些邮商勾结,继续做阻碍邮市发展、断送集邮事业和伤害国家利益的事。这或许也是市场和民众给邮政部门最后“改邪归正”的机会。

中国商报网站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