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社会经纬文体休闲 → 刘德华怒斥歌迷病态行为 母女二人离开香港


  共有142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刘德华怒斥歌迷病态行为 母女二人离开香港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芊儿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554 积分:1287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12/8 17:50:00
刘德华怒斥歌迷病态行为 母女二人离开香港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3/29 16:17:00 [只看该作者]

3月26日凌晨,香港尖沙咀一个通宵营业的快餐店内,68岁的兰州慈父杨勤冀写下怒斥刘德华“狠心、无德”的10页遗书后,在尖沙咀天星码头跳海……这位为了帮助苦苦追星13年的女儿圆了与刘德华见面并独处的父亲客死他乡,为他的生命画上了一个悲怆的句号。华仔经理人公司在得知此事后感到愕然。3月28日,本报连线香港《文汇报》记者王岳关注事件最新进展。

未达目的 老父留书跳海


  3月28日,本报连线香港《文汇报》记者王岳后得知,3月初,杨勤冀一家三口筹足旅费,申请到3月7日双程证赴港“个人游”,到香港后,杨勤冀携妻女到歌迷会约见偶像刘德华未遂,曾到特首办请求帮助,经特首办安排,又去文化中心查问,得悉3月25日晚刘德华会出席一名忠实歌迷的生日会,25日,一家三口及时赶到歌迷生日会现场,但因参加者达300多人,无法与偶像单独相处。会后,杨勤冀情绪激动地拦车要求刘德华稍做停留,与女儿单独相聚,但却未能如愿。当晚,杨勤冀一家三口在尖沙咀一间通宵营业的麦当劳快餐店“借宿”,趁妻女睡着时,杨勤冀写下10页遗书后跳海,至27日天亮被人发现在海运码头溺死。

  家破人亡 母女离开香港

  杨勤冀跳海身亡后,痛失至亲的妻女身上仅剩下1000元钱,且双程证的时限也已到期,必须离港,3月27日,杨丽娟和母亲到湾仔入境处申请延期。因为始终未能与刘德华独处而感到莫大失落,又因为父亲跳海身亡,杨丽娟在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悲从心起,突然冲上马路欲轻生,幸而及时被在场记者阻止。湾仔入境处表示,经考虑后接受杨丽娟和母亲的要求,准予多留港两日至本月28日,以便办理后事。28日晚,记者了解到,由于双程证延期已到,杨丽娟和母亲已离开香港抵达深圳,其他后事还在进一步处理当中。

  本报记者张馨玉 张鹏翔 实习生 张文江

  华仔震惊 斥责疯狂歌迷

  杨丽娟父亲跳海憾离人世后,刘德华经理人公司发言人回应说,对于杨丽娟父亲的过世感到十分愕然。经理人表示,杨勤冀希望其女儿跟刘德华见面,华仔歌迷会已派员接待其父母两次,听取其要求,让杨丽娟加入歌迷会,并让杨丽娟于3月25日参加了歌迷会首季举行的“春风德意庆生会”(华仔为1—3月会员庆祝生日的派对)。当日会上,杨丽娟获安排上台跟华仔见面谈话并单独拍合照,玩了两个多小时后才离去。刘德华本人在得知该事件后也表示十分震惊,斥责歌迷不该利用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的方法与他见面,并表示希望媒体可以通过该事件正确引导疯狂歌迷的“病态”行为,并期望歌迷在今后的道路上理智追星。

  本报记者张馨玉 张鹏翔 实习生 张文江

  对杨丽娟痴狂追星事件,本报曾率先在2006年3月—4月间以《“不见刘德华 今生不嫁人”》、《慈父泣泪向华仔“请愿”》、《有很多机会可以见到华仔》、《帮她“圆梦” 劝她“健康追星”》、《遭华仔斥责 女孩懂事了》等为题,连续进行了报道,并且进行了“健康追星”大型调查问卷,以期能让杨丽娟在追星的同时不失自我,并正确引导追星一族健康追星,然而还是未能阻挡住悲剧的发生。

  本报率先报道痴女追星事件

  2006年3月22日,本报以《“不见刘德华 今生不嫁人”》为题首次披露了杨丽娟疯狂爱慕刘德华的12年历程,在这12年里,刘德华的影子几乎出现在她的每一个梦中,每天除了欣赏刘德华的演唱会CD外,就是从各种娱乐杂志上剪贴刘德华的相片,12年里她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断绝了和同学的联系。12年里,杨丽娟的父母多次劝阻女儿无效。出于对女儿的疼爱,他们最终从劝阻变为支持,筹资供女儿2次赴港、6次赴京。家人为了完成她和刘德华见一面的愿望债台高筑,就连家里不足40平方米的房子也卖了,她的父亲杨勤冀甚至为了女儿的追星梦而准备卖肾,并写下一封请愿书:“刘德华先生,请你在百忙中尽快见我们女儿一面吧!因为对你的痴迷和追求,她已经付出了青春的代价。只有你才能救她一命!”2007年初,杨勤冀向同事的儿子借了1.13万元旅费,条件是将他每月所领的2060元退休金,按半年期偿还给对方。3月19日,在取得香港7日的签证后,杨丽娟一家三口来到香港。

全国媒体劝她“健康追星”

  在本报及全国各大媒体的强力关注下,杨丽娟追星事件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回应,媒体、刘德华本人以及网友等纷纷劝解杨丽娟要健康追星。2006年3月25日,央视“星迷网”联合本报呼吁社会,希望同情、理解杨丽娟的同时能为杨丽娟找到正确的“圆梦之路”,劝导杨丽娟走健康的追星之路。杨丽娟12年来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并通过本报感谢社会各界的好心人,表示自己会细心照顾父母。杨丽娟追星事件似乎尘埃落定,但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后杨丽娟“忽悠”了所有关注过、帮助过她的人,愈加疯狂的“梦”让她的父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本报记者 张馨玉

  昨日记者经过走访发现,青少年追星需正确引导

  学习偶像积极面 本报倡言健康追星

  影星、歌星、球星等永远都是追星大军不知疲倦追捧的对象。昨日,记者经过走访发现,中学生仍然是追星大军中的主力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追星的方式逐渐在发生变化。

  中学生:近九成有偶像

  3月28日,记者走进了两所小学、四所中学和两所大学进行追星调查。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小学生的“追星”思想还处于萌芽状态,而且只有少数高年级的学生心中有自己喜欢的明星;而在记者调查的40名中学生中,有34名坦言自己有偶像,并明确表示,偶像是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喜欢自己所崇拜明星外貌的中学生占20%,喜欢才华的占70%,喜欢自己崇拜明星品德的却只占10%。

  “我喜欢李宇春,如果有可能,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她那样的明星。”上初一的昵昵带着一丝羞涩和憧憬对记者说。她告诉记者,她的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不许别人对偶像有任何负面的评价。

  大学生:多数追星很克制

  调查中,许多中学生认为没有条件去花大价钱追星,并且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孩子追星持反对意见,因此,他们平时追星的消费最多也超不过50元,而且这些钱大多花在购买明星的专辑和印有偶像照片的小挂件上。大多数中学生对明星的崇拜表现在模仿发型、穿着,并且收集明星的生辰星座、身高体重、兴趣爱好、服装品牌、恋爱情史等一切资料。据调查,在大学生群体中,把明星当成偶像疯狂追星的寥寥无几,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中,个人的理想、修养、目标、个性都已形成,他们需要演绎的是自己的精彩生活。

  家长:学习偶像积极的一面

  在调查中,很多家长都承认孩子有追星的现象。家住城关区的王女士的女儿今年23岁,目前已经是大二的学生,她从小就喜欢莫文蔚,常购买有关莫文蔚的一些贴画、碟片。王女士起初担心这会影响到女儿学习,就和女儿谈心,希望能学习莫文蔚积极向上的一面,最终女儿还是把心思放到学习上,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王女士认为,青少年追星现象很普遍,但只要好好引导,还是可以把其变为动力。刘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他认为,目前孩子追的“星”大多是在媒体上曝光率极高的一些影视明星,但很多孩子并不关心偶像的奋斗历程,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学习有极大的影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盲目追星持反对态度。

  社会学家:追星有度属正常

  社会学专家杨眉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青少年的追星可能更多有着其独特的心理原因。青少年的内心和向往以及追求个性的特点和需求正好可以通过他的偶像展示出来,不仅以“星”的光鲜外形为模仿对象,甚至以追求“星”理想的人格品质为目标。青少年终日忙碌于繁重而枯燥的学习,通过追“星”将其从学习生活中的郁闷、烦躁宣泄出来,追求更符合自身定位的沟通和交流。

  另有专家认为,青少年追星属于正常现象。只要追星有度,所追的“星”自然而然会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楷模、榜样,从而将追星的热情转化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心理学家:积极引导追星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何慧丽指出,一些青少年崇拜偶像到了盲目和疯狂的地步,这是一种“心理缺陷”,原因是这些孩子在现实世界缺少朋友,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亲密。因此,解决青少年盲目追星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引导。

  针对青少年的“追星”现象,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孙万仓教授认为,应该更多地采用对话和交流的方式引导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青少年的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追星”显示了对成功的向往,如果注意培育一种多元化的学校文化,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人际交往和良性互动,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发展他们的特长及搭建成功舞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那么“追星”可以转化为对成功的自我激励,借以促进青少年个人的心理成熟和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张鹏翔 沈丽莉

  实习生 叶修武

  - 新闻链接

  面对孩子追星千余家长零支持

  2006年3月27、28日本报在对1000名中学生展开追星调查的同时,联合星迷网对家长展开了调查,截至3月28日晚8时,参加家长问卷调查的1132名的意见出奇的一致。在回答“孩子追星持什么态度”这一问题时,被调查的家长中无一人选择“支持”。此次问卷中持反对追星态度的占55%,也有30%的家长采用“默许”的态度。在“追星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什么”这一问题中,“有积极作用”这一答案同样无人选择,而选择“容易误导孩子”的高达近80%。在调查中家长就“孩子喜欢就满足他意愿”的观点持不同意见,83%的家长觉得要看情况而定,如果孩子的要求并不过分,家长都会满足他们。仅有17%的家长表示不同意这个观点。

  本报记者 张馨玉 整理

  追星悲剧屡次上演

  记者从互联网上查询得知,近年来因追星而引发的悲剧频频发生:2003年,大连一位16岁的少女自杀,起因只是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她在日记中写道:“在我的世界里只存在张国荣,我只为他而活。”这位少女不但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还喜欢弹奏电子琴。

  2002年,浙江温州一17岁的初中生因没钱亲眼见到偶像影星赵薇而服毒自尽。2006年,在“超女”长沙赛区10进7比赛的晚上,江西某高校内两学生因支持不同的“超女”发生争执,致使一学生持西瓜刀向另一学生猛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