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银马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 甘载泉缘 一生钟爱


  共有251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甘载泉缘 一生钟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甘载泉缘 一生钟爱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8/18 11:42:00 [只看该作者]

甘载泉缘 一生钟爱


来源:“我与中国金银币”有奖征文作品集 作者:陈景林

我与中国金银币的结缘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中国金银币是我一生的挚爱,他陪伴我从一个少年步入到中年,我人生大部分的宝贵光阴与财富均投入到了金银币收藏之中。看到今天钱币界的高涨热情和红火市场,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我过去20多年的收藏经历中,最初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孤独的,然而孤独中又有兴奋。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大约直至1997年前,真正爱好和收藏中国金银币的同好们可以说是寥寥可数,而且当时购买金银币的渠道不畅通,钱币知识的研究也非常贫乏,孤独之处在于不能以币会友,互相学习与切磋,许多收藏者因此失去很大兴趣。兴奋的则是屡屡看到国家发行了一枚又一枚精美绝伦而又屡获殊荣的钱币,让我周期性的为之鼓舞,给我的生命注入了积极的元素。

我从小受到家里的爱国主义教育,尽管生长在香港,但对国家的一切事情都十分关心。自幼,我就把我对国家的热爱与关心融合在收藏之中,而藏品本身的含义和我对藏品的认识,以及收藏历程又增添了我对国家的热爱与了解。

我第一次接触中国金银币即是1979年,但是我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有一位比较富有的亲戚买了一套建国30周年金币,说是作为一种投资,因为当时正面临黄金投资的热潮。我有幸看到了他的这套币,当时的感觉是:庄严而高贵。它所表现的宏伟建筑,令人肃然生敬,让我体会到国家的伟大;而这套币将近2盎司黄金的分量和价值对一个小孩来说,则如同海市蜃楼般梦幻。至此以后我对金银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经常会跑到银行,站在橱窗前看着它,流连忘返。当时自然还谈不上收藏,但从此之后我对中国金银币发行的资料和信息便十分留意。

我真正拥有的第一枚纪年币是在80年代初我父亲送我的一枚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8克男子滑降金币。我还清楚记得这枚币当时售价2700多元,父亲感受到我对中国金银币的强烈爱好,又希望给我灌输更多的爱国情结,所以花费我当时认为是巨资的一笔钱买了这枚金币给我。受到金币时的那种激动心情,是我在以后很多年都没有感受过的。这枚金币对我的启发非常大,由于手中有了实物,我从此更加爱上了金银币。之后我自己陆续买了一些银币,由于当时香港的金银币往往是经美国返销的,所以价格都非常之高。动辄四五百块港币,但我还是以最大的程度去节约,省下零用钱去购买。现在每当看到早期的一些银币,我马上会联想到自己少年时代节俭生活和收集的精神,以及它们带给我的很多美好的回忆。

念小学、中学时我的收藏进展不大,毕竟金银币对当时的我来说过于昂贵,我只好注意收集金银币的资料,心里则默默想着,早晚有一天,我会把他们全买回家的!现在我终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这个愿望,而这个儿时的愿望足足花费了我二十年的光景。

我的第二个收藏“大跃进”是在加拿大和美国念书的年代。当时家庭的生活条件也比较好,父母担心我在海外生活人生地不熟,每次总给我寄比较宽裕的零用钱,尽管如此我还是去快餐店打工赚钱,我把这些资金节约下来,大部分拿去买金银币,少部分用来购买了邮票,主要是文革时期的邮票。这些邮票后来成为投资回报很高的投资品,帮助我购买更多的金银币。我当时仅限于购买银币,相当于我的节余,金币依旧有些遥远。我刚到加拿大时,西藏银币、新疆银币还有早期几个熊猫银币都是几百港币,我看到它们造工如此精美,价格又相对便宜,就都买回来了。当然,这些币到现在已经升值很多倍了。我当时在海外买币要比香港方便,因为当时最大的经销商就是在美国,我通过邮购向美国和加拿大的数位钱币商,以及美国熊猫公司订购金银币。

这段时期,即从念本科到硕士的学习期间,我对银币的收集有了一些规模,像早期的历史人物、珍稀动物、熊猫等我都收藏的比较齐全了。为了加强对藏品的研究,我去图书馆找了许多资料阅读,但是当时毕竟缺乏同好可以互相沟通,也没有杂志、媒体可以做更深入的研究,所以当时的集藏其实主要是买币和了解一下钱币背后的故事而已。开始的时候,我对金银币的基本知识一无所知,买银币总是挑一些光亮崭新毫无氧化的银币,后来受到一些钱币商的嘲笑,说我是新入行,只知道要光亮如新的,其实有时候只是币商洗一下敷衍我而已。后来才知道,银币氧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要品相好,有没有氧化并没有太大问题。

1992年以后,我对金银币的爱好更加强烈,精神更加振奋了,因为当年发行了“古代发明”这一系列的金银纪念币,这套币当时受到了美国广泛的宣传,国际教科文组织也在宣传这套币,很多媒体都能看到相关报道。这套币很有意思,它如同一本铸刻在金属上的百科全书,以贵金属为体记录了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作为一个非常限量发行的金银币,更加激发了我的收藏兴趣。我当时已经步入社会工作,有了经济能力,允许我去收藏和购买更贵重的金银币,于是就此拥有了第一套自己购买的金币了。

从此我也开始通过美国的熊猫公司、德国的MDM公司及其他一些国外的钱币商购配了很多我喜欢但以前我无力购买的金银币。当时中国金银币大部分由美国承销,因少有炒作金银币二级市场的价格也相对较低,而美国的通讯业又比较发达,即使是德国承销的品种,也很容易就可以买到。此外,在此过程中,我发现美国的钱币商钱币知识都很丰富,也很乐意与个人沟通,总是会无私地教给我一些钱币知识和历史背景。我和美国一位著名最早经营中国币的钱币商,一直到今天都还有联系,大家现在已经成为好朋友了。这个钱币商对我影响很大,他对我后期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国金银币起到了引导作用。回忆起那几年,我在美国的收藏成果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下的产物!

比较遗憾的是,直到90年代初,我都没有一本权威的中国钱币图录,当时在美国没有发现中国金银币的图录。后来有一次回香港度假,终于看到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图录,这是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金银币、纸币和流通币的图书。我看到了这本彩色的图录之后,突然有一个想法,是不是应该把所有的币都买全呢?之前的想法只是买齐我认为具有中国文化的精美品种,其他则不考虑之列,毕竟开销也很大,而且我当时还在集邮。我根据美国钱币商公布的价目表大致计算了一下所需要的资金,定下目标,要把中国已经发行的所有金银币全部集全,并开始筹资。

除了自己早期的打工,做生意赚到的钱以外,我开始清理除了金银币以外一些比较次要的收藏品,如早期的部分中国邮票,有价值的国画、瓷器等,我都通过拍卖行把他们拍出去了;一些收藏的书和光碟,只要是我决定以后都不会再阅读和使用的东西都卖了,还有一些人民币的纸钞、外国的钱币,甚至一些小人书,我都进行了“大甩卖”,虽然也许只有几百块,我也会把这几百块去聚集成几千块,来买金银币。

很幸运的是,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我的这个梦想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对金银币的理解也与我达成了共识:因币本身是贵重金属,这是一种具有国际公认价值的收藏品,而不像其它,可以随着买卖之间的兴趣而使价值发生变化,金银本身就是财富,而且保存比较方便,因而对我藏品优化集中的做法也给予了认同。但这依然是个艰难的梦想,收藏并不仅仅是有资金就可以完成的。我在那一期间购买到不少珍品,这与我当时在美国的地利、人和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机缘很重要。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993年毛泽东诞辰5盎司纪念金币,只有十几枚分配到北美洲,最大的钱币商也只能拿到几枚,因为我当时已经跟钱币商建立了长久友好的关系,所以他们把证书第2号的币卖给了我。还有当时的美国熊猫公司是中国古代发明的纪念币的总代理,这套币除了一公斤金币以外,最珍贵的一套是一组铂金币,共5枚,仅发行了100套,我也因与他们的长期往来得以拿下来。

第三阶段是我在美国工作结束后回到香港。当时正值1996年-1997年我国钱币市场高峰期,国内金银币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我在这段时间交到了第一个国内的钱币爱好者朋友,他也是很早就开始接触金银币,虽然从事钱币生意,但本身对钱币有很深的爱好和研究,非常难得。此后我随他了解到一些国内市场的情况。这样,除了在世界各地购买金银纪念币,我也开始在台湾、香港和上海、深圳买币。这段时间我除了进一步丰富了收藏,也第一次遇到了国内炒作的高潮。我当时也经不起考验,非理性的以15万一枚之高的价格购买了香港回归5盎司(一组)的金币,这枚币的价格在投资热潮过后开始下跌,到今天也就值8万左右,可以说花了很多冤枉钱。那时侯更多的接触到一些国内的爱好者、币商、评论家,大家成为朋友,互相交流,在1996-1997年炒作高峰之后,大家不断探讨,对一些币的真实价值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沟通,我开始接触到很多关于现代贵金属纪念币的文献,如当时的《上海造币报》有一个钱币版块,介绍一些金银币的知识;还有《中国钱币》偶尔也会有金银币的文章,此外还有一份上海的《钱币研究》杂志。我通过这些渠道,对金银币的发行和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国内也买到一些相关的图录、文案和参考书用来学习和研究。

关于1997年的回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时上海有一个集中了很多钱币店的地方,叫“不夜城商场”,这个商场比较高档,店的装潢也较能衬托出金银币的高贵,给客户提供了一个舒适高雅的购买环境。当时还能遇上一些素质高而又币藏丰富的商人,我看到这个以后,非常振奋,觉得中国金银币很有希望,市场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我当时以高价买了很多被爆炒的品种,结果高峰期过后,连“不夜城”内的许多店都消失了,然后迎接来的是所有钱币价格的爆跌。这对我来说,心理上固然多少有一些打击,但我收藏的兴趣仍在,看到有些币的价格已经跌到了实际价值,我又买进了很多品种,利用此次市场低潮,我把所有2盎司及以下的金币,所有规格的银币基本上都集全了。随着藏品的大大丰实,喜悦之情又不断回升。

最后剩下来的困难就是大规模金币的收藏,大金币收藏有困难第一是因为发行量太小,第二当然是收藏成本较高。基于这两点我一直都没有大量买进大金币,1999年金价一直往下走,曾跌至250美元/盎司,随着对黄金价值的悲观情绪,很多钱币商都觉得大金币是很难销售的,当时大金币没有什么人可以承受它的价格,而且很难变现,于是纷纷开始抛售。那段时间很多品种价格都相当低,以两万块就可以买到今天值五六万的大金币了,当时的价格可以说是跌无可跌欠缺理性的。我当时把握好了机会,大举买进。有时候听到什么地方有大金币的价格比较合理,第二天下班后我就会乘飞机去买,我成了穿梭于台湾、上海、深圳等地之间的“空中钱币飞人”。能成功的收集到大部分的大金币,总结起来有三点,第一自然是资金,第二当然是机遇。我有一次去新加坡参加钱币展览,看到一枚92年纪念第一轮生肖发行完成的1公斤金币,自己当时不太拿得定主意,因而没有出手,但回到香港以后,好几天日思夜想它,最后还是按奈不住打电话找到这个老板把它定了下来,然后乖乖的在数天内再坐5小时的飞机到新加坡。若当时没及时“先发制人”恐怕早已有人“横刀夺爱”了。第三则是要有由衷的兴趣和胆识,我敢买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爱好它、看好它,我觉得它们是“现代文物”,这样才生出低潮时大量购进的胆识,没有错过这一难得的时机。

后来除了买大金币以外,我还买了一些新发行的金银币。我收藏至今,1500多枚已经发行的币中真正欠的币也就几十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全靠一个真诚爱好者的信念,不管它是涨还是跌,我都爱它如一,不管市场是怎么演变,我都会去买,且不会把他们抛售或者甩卖。此外,由于兴趣的引导,我到世界上很多的钱币展区参观和收购,这也给我带来了好多得机会,形成了今天这样比较齐全的一个规模。

2001年以后,金银币迎来了新的高潮。当时的收藏爱好者也多了,我可以交流的渠道也比较多,《中国金币》杂志,许多集藏报纸和网站也给我提供了很好的互通有无和增长知识的机会。每年的钱币博览会,我也有幸受到越来越多同好们的咨询并且成为朋友。现在有一批新的集藏群体在形成,有的花上数百万甚至把自己房子卖掉去买金银币。现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百花初放的态势,这是一份以前没有的欣喜,是在欣赏藏品以外新的乐趣,我深切的体会到与同好们相互交流、互相鼓励与观摩的重要。所以收藏到这个阶段,很多时候也希望能够给钱币界贡献一些绵薄之力。我的收藏里程早从79年到95年是比较孤独的时期,也缺乏研究,96年到2003年我开始结交许多的金银币收藏的同好,也把中国金银币配的比较齐全,从2004年以后到现在,便开始更多的考虑做一些钱币方面的研究,并把我收藏中的掌故记录下来供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金银币发展到今天有越来越壮大的集藏队伍,我非常欣喜。中国金币总公司开展的“阳光工程”、成立直销中心等举措,使得普通的收藏者可以以发行价买到新发行的币,这对培养收藏群体是一件重要而有意义的措施,作为一名经历过孤独的收藏者,我仍感欣慰。我希望金银币及整个行业会在社会上影响更大,更强,有更多的爱好者来收藏和研究,使得我们在金银币这个相对空白的领域能够有所建树并蔚然成风,使金银币本身的内涵价值,能更好的体现出来。我希望中国金银币不光是我们中国人收藏,也要走向国际,除了“熊猫” 和“生肖”的金银币以外,能把更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币介绍到世界各地去,通过他们所表达的民族元素,弘扬祖国文化。此外,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见到更准确、系统的金银币专著出版,供人研究和探讨,从而得到更多的乐趣,我本人也将在这方面作出最大的努力。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