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次大行情的掘起,都是型张起的头,封片垫的尾,还说什么封片起来行情结束。可事实确也如此,让人深信不疑,其中的缘由又没人能解释清楚,为啥封片一起行情就结束了呢?有人能说透原因吗?
前几次的大行情,虽然有内在的周期规律性,但由于国家邮政体制的缘故,最终造成了邮市的三起三落,被伤害的投资者不计其数。这都是邮政政策失误和市场不规范造成的恶果,也是邮票价值得不到保障的结果,同时也是旧邮政体制下不作为和腐败盛行下的结果,是官与民争利,不讲诚信的结果。不把造成邮市三起三落的原因找出来,还会存在邮市的四起四落或五起五落,真若这样,邮票没得玩了,邮市要消亡,中国的集邮事业同样会走向没落。
同是国家邮政发行的正规邮票或邮品,为啥要分个彼此,除开珍邮和精品,能拿到拍卖会上去落槌的,余下的还不是大众化的东西。本来国家邮政就在践踏邮票,长期的邮票打折一是糟蹋了方寸形象;二是逼走了多少集邮收藏者。不抓住事物的本质去剖析,反而多少年来的一直炒作新邮,只有在不正常的环境里和不正常的条件下,才会存在不正常的市场行为。
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有多少人是冷静的在分折邮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又有多少?总喜欢追逐市场热点,片面的理解看待市场,人云亦云,分不清东西南北,别人说这个是黑马也举牌,道那个是白马也举牌,自己把自己都弄糊涂了,市场上那么多便宜的邮票不买,非得去赶潮流,高出官价10多倍还当个宝贝,大跌下来又拍胸蹬脚,自己要上套,又怪得了谁。
邮票目录10多个大类,谁能说谁是黑马与精品,谁来判断邮票价值的真实性,除了社会大众的认可,说啥也是白说。谁都明白社会商品的价值是社会供求关系的决定的,说起来理论一大套,一炒新啥都忘了。
从品种上分折,封片发行的品种和数量都小于型张和套票,JP片才发行了130多款,总价值仅4.3亿元;TP片才发行了TP1—31总计发行量是:3811.93万,相当于一个上世纪90年代中等型张的发行量。其中小本片己自成系列,11个品种发行量总计:568.99万,相当于88年发行的三国一小型张的发行量!几个发行量较大的品种高山花卉426.71万、长江三峡(A)219.88万、钓鱼台305万、付抱石380万、南开300万,最后余量2180.34万,相当于96年一个缩量型张的量。就把普片和邮资封加上,减去这么多年的社会损耗、消耗和沉淀,况且邮资封片国家库存都为零了,又有多大的社会压力呢?社会总价值又有多少呢?在整个邮票、邮品里面,是不是最轻的一个版块呢?
有人说邮资封片群众基础差,可能这是事实,但造成群众基础差的根源是什么呢?却一直没有人去研讨,以致于现在成箱、成包、成捆的封片积压在极少数人手里,不正常的起因必定会造成不正常的结果。
]邮资封片的历史现状可否会扭转呢?凭啥说邮资封片只能垫后,封片虽不能担当启动大盘的旗手,当个先锋又有何不可呢?这次邮市行情起来后,谁能说还会四起四落,倘若国家调控得当,邮票的价值长期稳定了,没准还是中国集邮事业的福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