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市系列走笔(续一)――雨晨
序
不都这么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可咋在邮市这地儿就不显灵了呢。一提邮品都是自家相中的好,别人家的瞅着都不中,似有姓“资”姓“社”之嫌。看来,邮市上没有“出轨”的,没有“出墙”的,未必是一种福音,起码不利于总体大盘向纵深拓展。
前阵子写了点东西,可喻为长镜头,虚点,但易控制;但要弄点近镜头,就不大好把握了。因为一旦读者偶感胃口不适,轻则说你偏心眼,重则托声四起了。惭愧:权当请你看一节或许夸得是你的“孩子”,或许是夸得是别人“老婆”的章回,如何?
邮市系列走笔之六:情到深处反为薄
近几年的“大江南收藏”我几乎阅遍了。有一个现象也许大家都司空见惯了。那就是伴着03小版诞生的第一声啼哭,市场对它的争论似乎就没有消停过。辩论、时评、贬斥、喝彩… …实在让人不明白,一个刚出来不久的“邮童”何以惹出如此之多的江湖恩怨。
如今,看到它在市场上的激情表演,似乎不需“盖棺”,就可以“定论”了。因为所有邮品中鲜有这样的“勇士”,在历经几度风风雨雨之后,竟能如此笑傲“四面楚歌、八面埋伏”。它几乎征服了市场上所有关注过自己的人:褒奖它的,更加目标专一;贬斥它的,至少疏了敌意。
贬斥它的人有道理,由于它的荒诞,几乎击碎了中国邮品几十年形成的价值体系。老票怨它落了位次;新票更恨它几乎没了位置。它却轻盈地如鱼得水般地巧借“物以稀为贵”的收藏“铁蹄”,在逆市中竟能把“以卵击石”战例绘制的可歌可泣。
褒奖它的人似乎更有理:以前谁不说,市场上没有航母的型张上涨不叫行情,现在改口了,没有潜质非凡的小版上涨谈何行情。真可谓:爱有多切,恨有多深,爱恨交织谱出了一曲有缠绵韵味的现代“梁祝”… …
众所周知:连续多年的持续低迷,邮市上空的月亮都睡不醒。应该说03小版的诞生实为当局推出的一支救市“强心剂”。怎奈市场失血多了,邮人麻木久了。面对这一叠叠的浓缩精品,邮人半信半疑的心仍在麻痛:疑心那是一盒盒变相的“久力久”壮阳胶囊,吃了肯定腹涨票不涨。历史证明,03发行量的超前出位,也未能扭转“堆票套人”的颓势;但这种“亡羊补牢”式的极端“大补”,却在不经意间打造出一道变革的“新符”。谁料市场不理会,邮人也不领情,相继出现了几十万印量的精品却有近一半品种打折的尴尬场面。无奈热脸蛋挨了个冷屁股,只留下了一段“情到深处反为薄”的啼笑姻缘。
不过它现在的市场认可率今非昔比了。特别是当年那些铁杆呵护03小版的邮人已经开始享受着“涌泉相报”的殷实。可以这样说,03小版在市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它涨市场就涨,它落其它就伴着回调。未上车的哥们埋怨当初被忽悠久走了眼;在车上的哥们也生埋怨,这么轻的负荷为何车速还这么慢?那么它们眼下的价格是否正常呢?我认为崆峒山还太“空”,鼓浪屿还欠“鼓”。
因为目前不论从宣传上、认同率、参与面充其量只能算是初级阶段,“天时”、“地利”它已均占,倘若“人和”再大开一下闸,届时就堪比“一人独钓一江秋了”。我在此特别友情提示各位朋友关注一下打过折的03小版。因为“乌龟与兔子赛跑”的寓言,在邮市中也不乏有“看点”。跑在前面的兔子肯定有,但超过兔子的乌龟也决不罕见。“古桥”的桥身有多长,“聊斋”的故事何时讲完,“百合花”最终的绽放有多艳,“梁祝”的协奏曲何时奏终… …,这可要考验你的智商和慧眼了。同时,03小版的头龙在相当一段时间还会是轮流作庄,谁也别轻言“一骑绝尘”。至于最终排序如何,我只能提议大家去请教刘翔的教练了。
邮市系列走笔之七:少了一半的月亮
原本想将03、04摆在一起凑趣,因文字太长分开,姑且再添缀一下这“少了一半的月亮”。
从今天的视角看04,这真是个很值得玩味的东西。因为不论是题材广泛、设计上乘、量少消耗03都堪称一绝。可到了“04”的地儿,别的不说仅从品种计算,全年只发行了邮人俗称的“金陵十二钗”,未免闻出了点推崇“爱江山也爱美人”的酸秀味,有刻意制造美人紧俏之嫌。其次,04的每个品种比03的发行量普遍增多,有一见“强心剂”有效就加量,未免有点刚好了伤疤忘了痛。再次,04小版中基本没有打折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歪打正着。因为前有03小版的“为有牺牲多壮志”,现有邮人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信服,让它和03的发行顺序调个位,它的境遇肯定会更惨。
如今03、04小版走势已成了市场的阴晴表、风向标。如果深入体察一下,里面有神态各异邮人的千思万绪,其中也有些感谢政策抚恤的虔诚。我一时冲动起来真想倡议给当年的发行者颁发个奖项什么的,同仁中不认可的肯定有。其实有功就该奖嘛。我也搞过文学创作,每当看到圈内的大腕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十分羡慕,但我同时觉得其实最荣耀的还是茅盾大师本人,只不过换了个形式给自己颁奖罢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应该给03、04小版来一个“定格”,搜寻一下这些精品目前都“花落谁家”。自然,有送礼进门的,有插大全套的,
有研究收藏的,还有邮政存档的,但绝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人的案头是不争的事实。你到交易频道瞧瞧,整包的、抠号的、1000版的、500版的… …,恐怕卖100版的主儿都觉得自己不好意思,有“小儿科”之嫌,至于零散卖的就更没劲了,似有“扶贫”之举。
试想一下03、04小版的总和才近似一个2000万以内一种小型张的发行量,以上的分置图正常吗?肯定不正常。但你要回眸一下当年市场风云的录像后,你就会认同这是不正常中的“正常”了。昔时“枕上雪”,但仍有痴者赠与“冰封的爱恋”,难能可贵的邮商和投资者为邮藏多保留下了一些珍贵的邮品,理应得到尊重,因为没有他们,毁掉的精品还会更多。所以每当人们议论起03小版的耗损,都觉得太可惜了。其实,可惜就是一种“代价”,但眼下的整包交易千万别变成一种别类的“代价”:主要靠少数人之间频繁地在网络交易换手,对03、04小版的上升通道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
因此,只有随着人气的聚升,伴着精品的普及和追逐,这些精品一包包打开,一张张卖出,才是我们理想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佳境。
邮市系列走笔之八:偶得佳句共剪窗
作为一个邮市的业余“弄潮儿”来说,我觉得也可以算是一个多面手了。像什么编号大全套、JT大全套、纪念币大全套、田村卡大全套等都有之,邮资封片之类的家里也有整包、整刀的。但这些都“定格”在97以前的老皇历了。
这些东西至今还在,只不过此后我就基本在岸边徘徊了。但“贼心不死”,04后又偷偷地赶“小海”了,但关注的仅仅是市场中几个“心仪”的板块。几年下来,账面收入不薄。再去网上翻帖子,也只是寄托一下对几个品种的“单相思”了。
可到了去年春节前,在卢工从业的朋友打电话问我,是否对投资“缩普”感兴趣。一听这两字晕菜了,因我竟不知“缩普”为何物。电话未通完就几乎悔青了一节尘肠,看来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也有患“自闭症”的时候。
不悔才怪呢。按说有关JT、TP、PP这些常识我也懂一些,这半年多来还买了不少。难道这个“PP”中还隐藏着新的“宝葫芦秘密”?按照朋友的提示,我查阅了网上的“缩普系列文章资料汇编”。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可谓“字字”皆辛苦。一个“袖珍”新贵,美妙却在朦胧间,只因了解它的人太少了,况且中间还有些误会它的人。也罢,即便是初来乍到者也理应义不容辞地顶一回帖子。
一 、关于“发行量”问题。邮人老责怪发行方惯于不出来有个公开说法。的确,其它邮品都有说法,怎么单单到缩普就没了说法呢?其实,印邮品与印钞票是同等严肃的大事,几年后打听一下印刷量不是难事。但一般人不这样轻信,非要等到权威的公布才算数。可关键也在这点上,邮政无法据实公布,为什么?“缩普是国家邮政局正式公告发行的缩量普通邮资明信片白片;是国家邮政局用于存档,部分通过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售给集邮爱好者的资料片;是中国邮政为探索新路子,由企业、单位或地方申请印制的专用邮资图广告明信片的母体片”。读后你可能也就明白了,你让上层怎么公布?是公布母体片呢?还是公布加印片(广告片)呢?若是把二者混在一起公布,是否有明显的“圈钱”之嫌?这就如同申请一个书号发行印刷的书,面世后却有两个不同的版本。所以不要在费神出力地非要讨个发行量说法了。向市场俯首称臣,没错。否则当你觉得真开始有点明白了,那时的缩普价格可就会更有“高原反应”了。
二 、关于“定性”问题。虽然国家把缩普编入普通邮资片系列,“ 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她以母片为载体,以背面和正面部分空白地方做广告… …缩普既是母片、也是资料片,又是普片,集众多名称于一体”。目前社会上最流行的说法就是缩普不是正规邮品,抬举一下只能算是边缘品种,说的最中听的只是默认它是国家存档的资料片。似乎从“雪莲”(PP59)到“城运会”(PP137)与其它的PP普片还有什么本质不同。误区就在这里,很有必要澄清。如果说这期间发行的缩普是“资料片”,那其它PP普片存档的算不算“资料片”?再扯远点,国家用于存档的03、04小版算不算“资料片(票)”?其实,只要缩普是国家正式发行的邮品,冠以“中国邮政明信片”,又具有“邮资凭证”的正常功能,就理应得到尊重。它和其它普片一样,都具有纯净的“皇室血统”。
三 、关于“珍邮说”。为真相一时而蒙难,胜于因缪误而升迁,似乎缩普也是走的这样一条路。由于对它发行量的悬疑不定,再加上资料片和广告片的概念混淆,使这个同样可以称为PP系列中的“03”板块的发掘显得格外滞后与负重。有人知道,缩普的产生来源于“当年邮政业务变迁造就的历史机遇”。对于邮政来说,是推出的一个全新的创收理念(广告片),但顾此只能失彼,却在不经意间给市场留下了一个珍邮板块(资料片)。可能大多数的疑问都集中在这里:“不可能”… …来点逆市思维,反弹一下“琵琶”吧。是几十万广告片的利大,还是二万的资料片利大?这种发行模式的创新者从策划开始就没指望邮人帮什么忙,都让广告商代劳代酬了。
看看现在的缩普价格,就可以窥(珍邮)一斑而知全豹了。但我不同意眼前就将“猴白”与“梅兰芳”相媲美。为什么?因为目前人们普遍对缩普的认识还不到位,认同率参与率都较低,这样做会欲速则不达。我记得鲁迅大师曾经写过一段话(大意),一个男孩出生后,大家都前去祝贺,一人说,这个孩子将来能当大官,大家一阵鼓掌;另一人说,这孩子将来也会死的,却遭到一致的讨伐。其实,这个人说的也是一句实话,人生自古谁无死,不过他眼下说的话未免太超前了。
另外,我在缩普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几十个品种的价格差别很大,说“猴白”是沾了生肖的光,从传统情结说的过去,说是“雪莲”沾了龙头的光也行,但对于大多数品种的价格来说就有失公允了。以后的发展趋势肯定是配齐大全套卖,少了哪种“垃圾”能行?我若投资缩普就主要专捡这些垃圾片,说不准哪阵东风吹来了它们照样“鸡犬升天”。
四 、关于是否“加印”。据说“普字头邮资票品有一条不成文的国际惯例,只要同一系列的下一套发行了,上一套的发行便宣告结束”。为此,“前些年议论纷纷的“回音卡”和“马踏飞燕”都不属于加印”,况且如今的邮政当局早已走马换将,加之邮总的剥离开业,它们想的和我们一样是如何培养和扶持市场,而不是毁灭市场。倘若真有个别人逆市而动,也只能在06“城运会”上做做文章了,因为此前的邮资凭证已经不能流通了。至于“防伪”:有盯上你的,就说明你有“伪造”的价值,自有打假者来对应,不需“杞人忧天”。
五 、关于“宣传与普及”。应当说整个缩普的盘子很轻盈,但目前的价格更轻盈。建国以来发行几万印量的正式邮品基本已全部过千超万,几百万的“金猴”也一度达到3000元一线。其实,在邮人圈里也是讲究邮缘的。比方说,中国男足的脚法即歪又臭,但无奈却拥有广泛的球迷,还有自愿为他们哭着安慰揉脚的“粉丝”;中国女足曾得过世界亚军战绩斐然,但球迷却少得可怜,最多凯旋下飞机时,派个代表献上一束“999朵玫瑰”足矣。因此,不论哪个板块,自身优势是一档事,能否火爆相对来说又是另一码事。对于缩普来说,倘若“正名”了,大家慢慢开始接受了,最重要的还是宣传与普及。不要再你是“一级”,我是“二级”,他是“垃圾”之争了,要懂得最聪明的竞争就是避免窝里竞争。另外,参与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我最近在帖子里看见有人写到“只求一年一倍,不求一年十倍”,应该向这样的心态靠拢。届时,哪怕只有几万人涌进缩普里来“淘金”,我等会和历史一道见证这一珍邮的“同行印记”。
后记:文中引用了缩普系列文章资料汇编中的部分内容,特向各位仁兄致谢。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雨晨)07.5.12于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