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社会经纬文体休闲 → 透视:中国巨龙俯视下的蒙古共和国军力现状!


  共有173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透视:中国巨龙俯视下的蒙古共和国军力现状!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outrun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管理员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0527 积分:301826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6/9/30 16:14:00
透视:中国巨龙俯视下的蒙古共和国军力现状!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3/3 16:03:00 [只看该作者]



位于亚洲北部高原上的草原之国蒙古,拥有近250万人口、15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苏联解体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也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以综合国力和人口数量而言,今天的蒙古只能算是一个小国,但若以国土面积来衡量,却不能说它小。今天,随着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蒙古再次因其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引起世人的关注。

  蒙古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

  蒙古地处中俄两大国之间巨大的结合部,东西南三面与中国接壤,边境线长4676公里;北面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3485公里。按照地缘政治学的观点,地理空间是任何政治实体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和组成部分,地理位置揭示的是国家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从而决定着地缘政治格局的发展。正是由此出发,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看,蒙古对于中俄两国在军事战略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欧亚大陆腹地具有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要害国家。

  从历史上看,蒙古高原边缘地区一直是游牧与农耕文明的交互渗透争夺的地区,来自蒙古高原的军事威胁一直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心腹之患。如今,历史的烟云虽已远去,但是以军事地理的标准衡量,蒙古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蒙边境距离中国700公里的弓形范围内涵盖了中国的三北地区,他距离从东北、华北到西北的一系列重要战略要地、交通要道都很近,中国重要的核试验基地,酒泉、西安、太原等航天基地,东北地区的航空、钢铁、能源等重工业基地,华北地区的钢铁、煤炭等工业和能源设施以及政治、商业中心等均包括其中。由蒙古西出可以切断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东进可以使关外的东北与关内地区隔离;如果南下,扎门乌德距离北京直线距离600多公里,且除了燕山山脉几乎无天险可守,正适合“斩首掏心”。中苏交恶时,前苏联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借演习之机出兵蒙古,使其成为遏制中国的前哨站。

  蒙古位于俄罗斯乌拉尔重工业基地和交通命脉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南面,冷战结束后,其摆脱了前苏联仆从国的地位,对俄罗斯的战略意义也凸显出来,由过去俄罗斯远东战略后方的南方屏障变成了前进基地。赤塔、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等俄罗斯重要的军事工业重镇;俄罗斯能源输出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拟建的通往中国大庆和远东港口海参崴的油气管线等均直接暴露在外。

  今天,大兵团摩托化机动作战的战争理念虽已在现在局部战争的实践中显得陈旧落伍,但是蒙古在信号情报侦察和战略威慑方面的重要意义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了。一旦象美国这样的外部军事力量渗透入蒙古,平时便于打探中俄两国的动静,一旦有事,则可以占尽地利,上击熊腹、下压龙背,取得战略上的先机。特别是美国可以借助蒙古地处亚洲腹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建立起一个经由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直至欧洲的地面信号侦察阵地体系,大大提高对中、俄侦察的效率和精度。如果在蒙古设置军事基地,只需部署部分机动部队和中程导弹,即可起到由北亚、东亚、直至中亚地区的战略威慑作用。

  正是由于蒙古这种独特的战略地位,使其自上世纪初以来就一直成为大国角力和兵家争夺之地。

  历史:由群雄逐鹿到“一边倒”

  蒙古在历史上曾长期属于中国版图,但自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至192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0年间,蒙古一直处于周边多个大国群雄逐鹿的局面。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后,沙皇俄国趁机策动“*”政教领袖、八世哲布尊丹巴于当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此举当时即遭到中国政府的反对,1913年11月,沙俄以承认袁世凯政府和借款为诱饵,迫使袁世凯政府承认“*自治”,以及沙俄在“*”享有的各种特权。俄国十月革命后,在蒙古地区各民族如火如荼的抗俄斗争的推动下,“*”统治者迫于形势于1919年11月17日宣布撤消“自治”,中国政府接受了其请求,期间还派出军队进入“*”。然而,此时的蒙古形势却并没有平静下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植下,沙俄白匪温甘伦男爵的部队侵入“*”,1921年2月3日,白匪军攻陷库伦(即今乌兰巴托,下同),2月15日,“*”再次宣布“独立”,成立傀儡政府。

  1921年3月1日,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随后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于3月13日成立临时政府,并与苏方签订了军事协定,从此,蒙古在对外军事关系上走上了长达70年的“一边倒”道路。

  当时,在蒙古地区驻有两支武装力量,一是人数约1.1万人的中国北洋政府军队,驻扎在北部边城阿拉坦布拉格,与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边境重镇恰克图隔界相望;一是白匪温甘伦男爵的亚洲第1师约1.2万人,占据了库伦及其周边地区。为实现国家独立,蒙古人民革命党在苏俄境内组建了400余人的游击队,制定了开展武装斗争,依靠苏联红军消灭白匪军,实现独立的战略目标。

  1921年6月,苏联红军第一次进入蒙古,并且很快击败白匪军,解放库伦,推翻傀儡政府。7月11日蒙古成立君主立宪政府,宣布独立,后于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独立之初,为巩固新生政权,在苏联红军的大规模援助下,借鉴苏联建军原则,建立本国军队。当时,一大批苏军专家应邀担任蒙古军事委员会(蒙最高军事决策机关)主席、总参谋长、军官学校校长、骑兵旅长、边防和内卫军局局长等重要职务,蒙军各部队也都配备了苏军的军事、政治和后勤教官,同时苏联政府还向蒙军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和伪满军队在中蒙边境东段不断挑衅,准备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蒙古与苏联遂于1936年签订友好互助条约,苏军第二次进入蒙古,蒙军在苏联的援助下迅速扩军。当时蒙军完全接受苏联外贝加尔军区和驻蒙苏军的指挥,实际上成为苏军的一部分。期间,苏蒙军队与日军爆发了诺门坎事件(苏蒙方称哈拉欣河战役),双方共动用15万军队,最终苏蒙军队粉碎了日军的挑衅。时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级集群司令的朱可夫由于在此役中指挥有方,脱颖而出走上了历史舞台,并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以后,蒙古在苏联军事战略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根据1966年签订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军第三次进驻蒙古。当年,苏驻蒙第39近卫集团军所辖3个摩步师和2个坦克师约6.5万人,中型坦克1400余辆;驻蒙苏空军2个师又2个团约1万人,各型飞机260余架。蒙军则将指挥权完全交苏军掌握,蒙军充当了苏军在后贝加尔战略方向的一个战役兵团,其军事装备也全部由苏军无偿提供,苏蒙两军每年均举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联合演习,两军完全实行了一体化。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正常化,特别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驻蒙苏(俄)军全部撤出蒙古,蒙古开始针对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调整军事战略,其对外军事交往也发生了彻底变化。

  现实:以“第三邻国”为依托的多支点平衡军事外交

  根据蒙古新的军事战略方针,蒙古在军事外交上一直坚持不结盟、多支点、与中俄两大邻国均衡发展关系的指导思想。强调与世界其它国家,特别是美、日、印、以及欧洲国家等建立军事合作关系,将区外军事强国视为“第三邻国”,通过与“第三邻国”发展军事关系达到制约中俄两大邻国、提升自身地位的目的。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多边联合演习、地区安全论坛等活动,构建和巩固区域安全和多边军事互信机制。

  蒙古领导人和军方均认为,同中俄两大邻国保持和发展等距离友好关系对蒙古而言十分重要。冷战结束以来,蒙古一方面迅速改善与中国的军事关系,开展广泛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逐渐恢复和加强与俄罗斯的传统军事友好关系,稳步、平衡地推进与中俄两大邻国的军事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自1990年以来,蒙古为改善蒙中两国军事关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蒙方率先提出互派武官问题,并主动邀请中国内蒙古军区司令员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于1991年3月访问蒙古。此后不久,蒙古与中国互派了武官,并实现了两国国防部长的互访,正式建立了两军最高层级之间的相互交流渠道。近年来,中蒙两国之间军方高层和较低层次之间的军事交流逐年增多。仅1994年至2000年的6年间,中国向蒙古国防领域提供的无偿援助就达2002万元,目前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1992年驻蒙苏(俄)军全部撤出蒙古后,由于俄罗斯停止向蒙古提供包括武器装备、人员培训和装备维修在内的无偿军事援助,同时宣布接管原苏联驻外部队后并未授权原驻蒙苏军将造价1.174亿卢布的最后一批营房无偿移交蒙方,使双方军事关系陷入低谷。由于蒙军过去一直依赖苏联援助,蒙军武器是清一色的苏式装备,如果长期得不到维修和更新,将使其国防能力受到极大影响。此后,蒙古政府总理和国防部长等领导人多次访俄,希望妥善解决双方在国防和军事领域存在的问题,但均未取得实质进展,导致俄蒙军事关系日渐疏远。此后,蒙古提出“全方位边防”理念,开始逐步在蒙俄边境一线部署边防部队,改变了过去两国“有边无防”的局面;1993年,蒙军还首次举行了以俄罗斯为假想敌的首长司?约东扩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和美国单边主义政策日见明显,俄罗斯逐渐意识到蒙古在冷战后对其仍拥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旦这个昔日盟友被敌性国家所控制,俄罗斯不仅可能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其战略后方也将完全暴露。因此,俄罗斯开始迎合蒙古发展两军关系的愿望,改善和发展两国军事关系。1999年,蒙俄两军借哈拉欣河战役60周年之机恢复高层交往;2000年,俄军总参谋长克瓦什宁率俄罗斯军事代表团访蒙,成为自驻蒙苏(俄)军全部撤离蒙古以来访问蒙古的最高级别军事代表团;同年,俄总统普京访蒙,并与蒙方确定了加强军事技术领域合作的有关问题,标志中蒙俄军事关系的全面恢复。近几年,两国在军事技术、边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军事关系得到日益加强。


北京金币网  邮币卡共享
小灵通:010-86594600  电话:010-82230229
人生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