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泉友赴新疆旅游,购买了一些极具西域地方特色的古钱币。这批钱中有10余枚大小不一的铜币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些钱币呈圆形方孔状,钱正、背面皆无文字,穿孔大,钱肉小,红铜质,直径0.7-2.1厘米,穿径0.5-1.1厘米,重量未测,但手掂感觉钱币轻薄,没有多少分量(如图)。经研究,我们认为这些钱币应该是西域古国龟兹王国早期的铸币。
龟兹(音qiū cí)曾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一个绿洲大国。它地处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期疆域北枕天山,南临大漠,东与焉耆为邻,西与疏勒接壤,辖境相当于今新疆阿克苏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其面积约与今天的河北省相当。龟兹王国都延城,唐代称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古城),其统治中心在今库车、拜城、新和一带。公元2世纪起,龟兹就与中原西汉王朝有了正式的交往。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唐代的安西大都护府都曾设置于此,龟兹是中原王朝统治西域的中心,成为西域诸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国居民擅长音乐,举世闻名的龟兹乐舞即发源于此。
历史上龟兹王国曾仿造中原王朝,长期铸造使用圆形方孔钱币。公元3-7世纪,古龟兹国铸行的通用货币——龟兹五铢(又称“汉龟二体钱”),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为钱币收藏家所追捧。除了铸行龟兹五铢,古龟兹王国还铸造使用过无文小铜钱。1958年,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在新疆库车县调查唐王城遗址时,在城外西北台地首次发现出土了无文小铜钱的钱范,钱范为陶质单面多腔体叠铸范。此后,在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温巴什石窟,巴楚县的穷梯遗址,库车县的唐王城、硝里汗那古城遗址等处又有大量的出土发现。发现无文小铜钱的遗址,大多位于古龟兹王国的疆域范围之内,并且无文小铜钱经常与龟兹五铢相伴出土,因此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无文小铜钱应属于古龟兹王国的铸币。
考古学者发现,出土过无文小铜钱遗址的年代均在晋至唐之间,尚未发现在两汉时期的遗址或墓葬中出土过无文小铜钱。因此,目前考古学界、钱币学界大多认为,龟兹无文小铜钱的铸行年代大致为六朝时期,即出现于两晋,历南北朝而终及于隋唐。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而据史籍记载,这一时期正值古龟兹王国政治局势稳定、地方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时期。《晋书?西戎》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翦发垂项。王宫壮丽,焕若神居。”《魏书?西域传》则载:“龟兹置女市,收男人钱以入官。”《晋书》、《北史》、《魏书》、《周书》等史籍记载,龟兹出产的铁器已成为重要的外销商品,可以“恒充(西域)三十六国之用”。丝路贸易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发达,也对流通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龟兹王国开始仿造中原王朝铸造使用圆形方孔的金属钱币以满足市场流通的需要。当时中原板荡,货币铸造混乱,减重钱币盛行,因此龟兹王国的自铸货币不免收到中原地区减重铸币的深刻影响。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小不一的、面背无文字的小铜钱,即是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