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新闻中心钱币新闻 → 钱币收藏,玩物可以生智


  共有244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钱币收藏,玩物可以生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京金币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发贴专用
等级:管理员 帖子:92925 积分:639039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4/10/16 9:47:00
钱币收藏,玩物可以生智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5/6 12:12:00 [只看该作者]

来源:世界新闻报


   “我收获的不只是一柜子钱币,还有更开阔的视野和不断丰富的知识。”在自家的客厅中,周宏远为《世界新闻报》记者拿出一本又一本珍贵的藏品。从普通的铜板收集,到如今藏品种类和数量都具备一定规模,在十几年的钱币收藏之后,周宏远说,自己与集币的情缘将一生难以割舍。 

  一次偶然,走进钱币世界

  与很多走进收藏世界的人一样,周宏远与钱币结缘,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周宏远的父亲无意间经过一个 

  正在拆迁的村子,在废墟中拣到了几枚铜板。回家以后,他随手把这几枚铜板给了周宏远。不知为什么,周宏远一下子就对这些铜板着了迷,反复端详把玩,舍不得放下,直到母亲叫他吃饭,他才回过神来。 

  之后,周宏远开始对钱币发生兴趣。当时还是学生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为了购买钱币和相关书籍,他尽量从自己的早点钱、零花钱中省钱。周宏远回忆道,在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的钱币市场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和规范,自己又要上学,只能在节假日光顾几个旧货市场里的少数钱币摊位。那段时间“很艰苦,很劳累”,但他觉得非常充实。 

  工作以后,周宏远大量购买专业书籍和杂志,参观各种钱币展览会和博览会,逐渐掌握了集币所需要的系统专业知识,集币融入了他的整个生活。在他眼里,自己终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藏。 

  收藏转向外国钱币

  随着收藏逐渐深入,周宏远将收藏方向逐渐转向了外国钱币,尤其是纸币的收藏。他认为,无论是内容还是图案,纸币都比硬币丰富。 

  在周宏远向《世界新闻报》记者展示的部分收藏品中,有中国为其他国家印制的钱币、捷克新政权成立时贴着面值签的钱币、白俄罗斯刚独立时可以裁成几小张分着花的钱币……这些装满了七八个大文件夹的纸币,每一张都含义丰富,有的体现了国家变迁,有的展示了人文景观。 

  其中,朝鲜发行的两套外汇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周宏远解释说,刻有双星的硬币和红色纸币是给来自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士使用,西方人士使用的是刻有单星的硬币和蓝绿色纸币。 

  周宏远告诉记者,票幅最大和最小的纸币都出现在中国。分别是明朝时期发行的“大明通宝”,票幅长36厘米多、宽22厘米,以及民国时期由浙江省地方银行发行的一种面额为一分的纸币,长5厘米、宽2.5厘米。 

  人民币“错币”不值得收藏

  在钱币收藏圈中,错版币一直是收藏者热衷的收藏对象之一,周宏远也曾无意中购得一枚错版币。 

  那是在2002年北京邮票钱币博览会上,周宏远在朝鲜富强贸易公司的摊位上购买了一枚银币。这枚银币是为纪念中朝友谊而发行的一套纪念币中的一枚,面值为10朝元。当时周宏远并未发觉有什么“不对”。过段时间以后,他再拿出银币把玩,意外发现银币正面刻着的“朝中人民的有谊万古长青”字样中,把“友谊”的“友”字写成了“有”字。 

  周宏远给这家贸易公司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讲述了自己的发现。很快,朝鲜富强贸易公司做出了回复,对他表示感谢。在次年邮票钱币博览会上,周宏远又找到这家公司的展台,图案相同的纪念银币上,“友谊”已经是正确写法。周宏远又买了一枚。现在,这对象征中朝友谊的银币已经是周宏远最珍贵的收藏之一。 

  其实,错版币在很多国家都出现过。周宏远介绍,意大利曾经在欧元流通之前,发行500里拉面值的硬币,图案是欧洲版图。硬币发行时,德国已经统一,但硬币上德国的图案仍然是东德、西德。中国的铜板也有过错版,在清末、民国初期,铜板上印有英文,有些铜板误把“U”印成了“V”。 

  对于现在很多人热衷的所谓人民币错版币,周宏远认为,那些其实都是残次品,是本应该在工厂中直接销毁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错版币。值得收藏的错版币是底版出错的钱币。货币具有严肃性,人为炒作残次品是不应该的。 

“玩物”不会“丧志”

  很多人说玩物丧志,周宏远却强调,“集币”可以“生智”。他给记者举例说,在刚开始集币时,曾得到两枚分别印有“宽永通宝”和“常平通宝”的古钱。他查遍历史书籍也找不到相应的年号。为了弄清楚这两枚古币的出处,他向有关专家去信请教。不久,专家回信告诉他,“宽永”是日本古钱,“常平”是朝鲜古钱。原来,明朝末年中国与日本、朝鲜等国交流频繁,这些国家的钱币便流入了中国境内。 

  这件事使周宏远认识到,“集币”重在“集识”,甚至可以说“集识”重于“集币”。有“币”无“识”,集藏之乐就会大为逊色。搞收藏的人很多,但如果将东西买回家就算完事,不深究收藏品中所承载的知识与历史,这样的人只是“采购员”和“保管员”,而不是收藏家。一个合格的钱币收藏者,必须深入了解每枚钱币的背景,掌握钱币所处时代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状况。 

  用钱币知识给影视剧“挑刺”

  多年的收藏加上丰富的知识,使周宏远对钱币的关注程度和敏感程度远超常人。就连影视剧中作为道具的钱币,他都会盯着细看,并发现一些“穿帮”之处。 

  2006年,在观看张国立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少年嘉庆》时,周宏远发现,剧中人拿出的钞票是至少60多年后的咸丰年间才发行的“大清宝钞”。 

  同样,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拿出的也是这种钞票,纸币出现时间提前了近100年。细心的周宏远还想到,“大清宝钞”是用来折算铜钱的,咸丰3年发行的“户部官票”才用来折合银两,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和珅用铜钱应该不大可能。 

  周宏远向有关媒体致电指出了此事。据说,制片人员得到这个消息后,发出了“观众观察力如此之强”的感慨,并表示一定要汲取教训,精益求精。 

  在对影视剧中钱币道具的关注中,周宏远还提到了被观众评为近年来罕见佳作的电视剧《暗算》。他说,在第二部《看风》中,多次出现了1966年1月之后才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的10元钞票“大团结”,而根据剧情推断,《看风》说的是1965年之前的事情。 

  此外,《野火春风斗古城》、《一双绣花鞋》、《霍元甲》等影视剧都被他发现了有关钱币的“破绽”。周宏远笑着说:“不是成心和人家过不去,只是想让大家都了解一点关于钱币的知识。”(世界新闻报) 

  钱币收藏要量力而行

  作为一名有十几年钱币收藏经验的收藏者,周宏远对有意加入其中的人提出了几点忠告和建议。 

  首先,最好将收藏看成是一种兴趣爱好,决不能过于痴迷,也不能有投机心理,指望就此一夜暴富。对于有些人为了搞收藏“抛家舍业”的做法,周宏远认为十分不可取,“人的财力、精力有限,量力而为才好。过于求全求多没有必要,重要的是从中获得乐趣和知识,修身养性”。 

  其次,收藏要从知识储备开始,一定要多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后,可以为自己选择一个兴趣方向,譬如专攻某一时期、某一人物、某一国家、某一币种等。 

  对于如何练习藏品真伪的分辨,周宏远和很多收藏家的看法一样,“多看真东西,多去博物馆,真的看多了,假的自然就分辨出来了”。拿银元为例,氧化层、铸造工艺、分量、齿儿的规矩程度都很重要,“不是吹一下能响就是真银元”。至于纸币,则要看水印、防伪标识、纸质、雕刻板。 

  最后,周宏远提醒说,捡漏这种事可遇不可求,一旦成心追求,难免上当。



北京金币网 www.bjjb.net 邮币卡共享
手机13901203358(大宗业务)13366666597(一般业务)
北京金币理财,打造第一品牌!推荐黑马,互利共赢!
工行北京海淀区西区支行:6222020200030743500
农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6228480018415948373
建行北京鼎昆支行:623668001000193828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