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波动,他们是为数不多的受益者
他们因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而走红,又因随之而来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身价倍增。
他们就是经济学家。
辣评:经济学家们的危机何在?∣中国需要说真话的经济学家
日前,本报记者用时一个月的调查发现,在大大小小的官方或非民间论坛上,或衣冠楚楚、或不修边幅的经济学家频繁出现,纵论经济走向、把脉市场动态,成为诸多参会者和媒体追逐的主角。和演艺界的明星一样,在邀请方――中介机构――经济学家之间,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而频繁走穴、赶场已成为部分经济学家的“主业”。
见闻
镜头一 郎咸平“出场费”数月涨一倍
“你们要知道,我的出场费是上涨的了。目前是15万,不过具体价码也是可以谈的。”3月17日,当记者提出要采访经济学家郎咸平一个经济问题时,他这样表示。对于记者的问题,他“拒绝发表言论”,给出的两个理由是“这个问题不是我所想回答的问题”和“我很忙,明天去北京,参加个演讲,之后请我吃饭的人都排成排,应付不过来”。郎教授因当年“郎顾之争”一炮而红,现在又因金融危机而频繁亮相。在去年上半年我省某电视台举办的为期两天的论坛上,被扣除了其他费用后,郎咸平拿到了12万元。而在去年下半年陕西某媒体举办的论坛上,郎咸平小半天演讲拿走的费用是税后6万元,据主办方表示,当时还是“通过一些关系找的”。由此看来,短短数月,郎咸平的报价已涨了一倍。
镜头二 金岩石提前一个月预约都没戏
经济学家现在究竟火到了什么程度?或许3月20日本报记者与北京某公关公司工作人员的一段对话,能从另一侧面说明问题。
记者:举办一个有关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论坛,邀请国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先生,能请来不?
公关公司:论坛时间定在什么时候?
记者:4月中下旬。
公关公司:恐怕不行。金老师4月份的档期已经全部满了,想请金老师只能等到5月份以后了。经济学家现在太忙,这不危机了吗,大家都想从他们那抓根“救命的稻草”,所以你得提前预约。
另一个事例似乎也能佐证。
宋鸿兵,因为《货币战争》一书而名声大噪。当然,名气的提升直接带来的是身价的暴涨。
“宋先生现在出场费得10万。去年宋先生讲了100多场。你们如果在4月份,宋先生是没有时间的。”
电话那边,是记者好不容易才联系上的宋鸿兵的助理。
镜头三 经济学家的“明星范儿”
五六个精壮的年轻人围成半环形,簇拥着一位经济学家快步走上讲台,经济学家边走边向台下挥手致意。1个小时的演讲结束后,又被如此簇拥着走出现场――这是本报记者2008年11月在长春市参加一经济论坛时看到的场景。“实不相瞒,现在很多经济学家难侍候着呢。有关演艺界的明星新闻你们都看过吧,其实,现在很多经济学家出场的‘范儿’不逊于那些明星!”3月10日,北京某公关广告公司的于萌萌告诉本报记者,她列举了当前很多经济学家开出的条件:先看有没有档期;如果参加,要带助理;往来必须坐头等舱;食宿必须在五星级酒店;一同参加活动的其他经济学家的档次;自己的出场顺序;甚至活动邀请了何种级别的新闻媒体等等。“条件稍不满意,就不来,反正很多邀请在等着呢。”于萌萌无奈地说。
本报记者也曾在某活动现场的后台亲眼看到:一位国内颇有名气的经济学家就带着两位助理出席,其中一位是专门的私人生活助理,和记者打招呼时,助理拿着两片保健药和一杯水,等着经济学家服用。当经济学家带着两位助理准备离开时,其中一名助理拦住欲采访的记者:“我把电话留下,你的问题我转给老师,他今天太累了。”看来,经济学家的助理和明星们的助理,工作职能几乎是一样的。
谢国忠10万元著名经济学家、玫瑰石投资公司顾问
宋鸿兵10万元《货币战争》作者
左安龙10万元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
李稻葵5万元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吴晓求5万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巴曙松3万~5万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樊纲3万~5万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易宪容3万~5万元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何帆3万~5万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
叶檀1万~1.5万元知名财经评论家
水皮1万元以上知名财经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