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历程一路凯歌
陈淼红
1979年,建国30年之际,中国金币以“建国30年”为开篇,开始了它不同凡响的序曲。2009年,祖国60年大庆,中国金币以“建国60年”相庆的同时,也为自己30年发展足迹,做了一个精美而华丽的小结。
“建国30年”是“国庆”题材的处女作,也是中国金币的处女作。中国金币开门币“建国30年”,全套4枚,纯金材质,背面图案分别是“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30年后再看这套金币,可以明显感觉,设计较为平淡。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那就是“威严有余,生动不足”。30年前的1979年,正是改革开放之初,传统的僵化的政治观念,还没有完全突破“禁区”。中国金币发行刚刚起步,金银币设计自然也无法背离政治大环境,设计者的思路有待开阔,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同是“建国”题材,到1989年,“建国40年”问世时,金银币设计的理念,明显有长足的进步。“建国40年”,全套4枚,两金两银,4款图案。图案分别为“开国大典”、“天安门与仙鹤”、“长城与雄鹰”、“人民大会堂与和平鸽”。其中突破最大的,就是正面图案的变化,端庄而威严的国徽之下,各民族群众载歌载舞,不仅烘托了欢庆热烈的国庆氛围,也着重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56个民族,是幸福和谐的大家庭。3种飞禽的搭配也非常有意义:鹤为长寿,与庄严的天安门相组合,很明显,是人民发自内心的“祖国万岁”的呼喊。仙鹤在空中飞舞,天安门光芒四射,完全是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画面的写照;长城向来都是国力强大的象征,长城上方傲翔的雄鹰,双翅高展,更显示出新中国国防坚不可摧的威严;人民大会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脏,也是国家重大政策法规议定的地方,以和平鸽来相衬映,突出了中国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心境。可惜的是,“开国大典”图案虽也选用董希文经典油画《开国大典》,但与同题邮票比,视觉冲击力弱了许多,可能是圆形币型,限制了金银币设计语言的表达。
又过10年,当我们看到“建国50年”时,眼睛一亮,忍不住用“华美”、用“成熟”,用“精致”来形容。“建国50年”4金2银,共6枚,其中最出彩的,是共用的正面图案,它以变形艺术的“50”造型,以牡丹花纹装饰铺底,烘托出了建国50年大庆的浓烈而喜庆的气氛,这比传统的“灯笼”形式,艺术得多,也生动得多。细看左边的“5”,微微倾斜,如正飞速前进的快车,右边的“0”似环抱的双臂,又渐变为和平的橄榄枝,将象征祖国的“五星”,紧紧护卫于怀中。这种不失主基调的变形,把金银币设计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金币“锦绣中华”以天安门前的华表为主图,上端围有象征祖国建设成就的现代化都市,下端铺垫象征祖国威严的万里长城,也有其独特的魅力。相比之下,3枚银币“坚强柱石”、“民族团结”、“辉煌成就”,设计略弱一些,还没有走出以军人表现国防强大、以华表体现民族团结、以图表反映建设成就的俗套。“建国50年”新增的方形金币与银币,图案依旧选用油画《开国大典》,相同的画面,不同的币形,视觉更加开阔,气势更加宏大。也许正因为“建国40年”中“开国大典”不足,设计者特地选用相同图案,为《开国大典》补上这个缺憾。
“建国60年”推出时,中国金币发行,伴随共和国的脚步,也经历了30年风风雨雨。“国庆”题材第4次上纪念币,如何表现,对设计者,也是一个挑战。太华丽,太富贵,难免有一处轻飘,但太威严,太庄重,又有一种呆板。“建国60年”的设计者,注意到了这一点,也尝试做了大胆突破。“建国60年”3金2银5枚,只有两个画面。设计者独辟蹊径,巧妙地利用“柔”与“刚”两种截然不同风格,将新中国60年的成就,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其中“柔”的一枚,以中国门为主元素。中国门向世界打开,大门之内,城市建筑是高度,高速列车是速度,实的大桥与虚的彩带,与门前盛开的鲜花相组合,构成了富裕而和谐的中国;“刚”的一枚,完全平铺直叙简练语汇:火箭与卫星是中国的科技现代化,高速列车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突飞猛进,奥运场馆鸟巢,象征国家体育强大,象征国家经济强大。而吊塔、齿轮、麦穗这些传统图案,则表明社会主义祖国踏踏实实的脚印。与之相对,DNA链、电子信息符号等装饰造型,又表明现代化的中国,与时俱进,将以更快的速度,冲击更高的目标。4组“国庆”题材金银币中,她的设计,确实更高一筹。
从1949年到现在,建国60年历程的一路凯歌。10年一次大腾飞,10年一个大跨越,10年一个大发展。从这个角度,前后4组“国庆”题材的金银币,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者为金秋商贸(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