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 潮起潮落话投资(黄兴跃)


  共有468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潮起潮落话投资(黄兴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成都黄兴跃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贵宾 帖子:73 积分:107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6/7/21 15:59:00
潮起潮落话投资(黄兴跃)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9/27 10:48:00 [只看该作者]

潮起潮落话投资(黄兴跃)

-----新一轮行情中如何投资邮票

中国邮市经过近10年来的低潮,从2005年开始,在国家决心对邮政体制实施改革,政企分开,职责明确,决心拯救中国邮市,解决邮票打折和邮票使用等诸多政策作用下,邮市从200511月开始了逐渐的松动,200512月,有了较为明显的市场复苏迹象,一批先知先觉的投资者抢先一步着手建仓,当时八元型张价格仅3.元附近;JP邮资片才0.25元一0.3元;白娘子小本票3.5元也能从容买到;03小版经2004年春季炒作后,价格大幅跌落,好品种在11元至30元左右,一度耀眼的亚展加字从34元价位沦为打折邮票,而被大量破版用于消耗寄信,04年和05年中的新邮大多低于面值,如此众多价廉物美的打折邮票,必然为慧眼的投资者提供了绝佳的建仓契机。

中国的集邮文化几十年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不可能有1985年、1991年和1997年三次大的行情,虽然三次大的行情带来的是三次暴跌,都是有其内因的。近10多年来邮票贬值以及邮政管理上存在的弊端,都将在这次邮政体制改革中逐步改正和完善,今年国家邮政销毁92年至03年的全部库存邮票,决心之大,管理之严,史无前列,政企分开后的中国邮政,将严格的对所发行的邮票实行监管,邮票打折和邮票使用问题会彻底解决。影响中国邮市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不存在后,展现在全国广大集邮者和投资者面前的将是一条健康和繁荣的中国邮市,邮票的基本属性要体现,邮票保值增值的属性要体现,邮票的价值要体现,这些年邮票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的状况将逐渐修复,这一切,都己说明邮市具备了产生新一轮行情的条件,配合国内经济大环境呈现良性发展的势头,加上今年以来邮市发展的势头,暴发新一轮邮市高潮己近在眉捷,在当前邮政改制即将落幕,市场打折邮票仍然存在的前提下,是投资者抓紧建仓的良机,概括起来是:1、借邮政改制的契机;2、超低价格的建仓筹码,在中长期(1年)将有1倍至数倍利润的回报;3、品种选择余地充分。那么,投资者在新一轮行情中如何投资邮票呢?

一、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投资邮票不同于投资其他的项目,邮票是具有货币功能的特殊商品,邮票价值的高低受题材、发行时间、发行量、存世量、群众喜爱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市场投机炒作的影响,因此,邮票价格的浮动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某一时间的价格并不代表真实的价值,对邮票本身价值的认定必须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之间要扣除炒作的泡沫水份。在当前邮票的价值严重偏离价格,泡沫水分己经挤干,打折邮票存在,现阶段投资邮票,可以说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基本没有投资风险。但在投资理念上一定要明确,避免跟风炒作新邮,在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条件下,适当投资邮票,应本着收藏与投资相结合的原则,在今后国家对市场实施政策调控的前提下,邮票基本属性体现了,邮市大起大落的局势将得到竭制,邮票保值、增值也就有了保证,群众投资邮票的利益得到可靠的保证,集邮文化才能弘扬光大,集邮市场才会更加繁荣,集邮队伍才能迅速发展,只有正确认识集邮和投资收藏邮票,才是正确的投资方向。

二、投资邮票要量力而行

对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投资收藏邮票的基本要素有二条,一是要判断邮票保值、增值的条件要素是否具备;二是在决策投资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在没有绝对把握获利的情况下,切忌负债或超负债投资邮票。虽然邮政改制后的政策面对市场有利,但也要有预防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心里准备,邮票投资的风险性也须考虑,在保证基本生活必须的开支费用之外,有的放矢的投资邮票,尤其是现阶段投资邮票,无疑是明智之举,适时选择投资邮票,回报大于风险,特别是中国邮市被压抑了10年,泡沫水分早已挤干,邮票的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这种被长期压抑的市场,在条件成熟和具备时,将产生报复性的暴涨行情,这是商品经济中必然的内在规律,顺应规律,适应规律,抓住了机遇,就抓住了财富,就看投资收藏者进入市场的时间了。

三、把握建仓时机至关重要

在确定邮市具有全面复苏和暴发大级别行情的前提下,选择投资建仓的时机十分重要,在这波行情中,市场的最底部时间是在2005年下半年,当时市场的8元型张2.8元至3.2元左右;小本票最低3元多点;JP邮资片最低0.25元至0.3元;03、04、05中的版票打折的不少,03小版中优秀品种毛泽东也仅在30元内;老JT票价格很低,三国一组型张在40元至50元之间;奔马型张在800元左右;T46金猴仅1450元上下;红军邮整版的价格在600元之间。进入今年以后,上述品种的价格基本上翻了一倍,因此,在2005年未建仓是最佳时机,邮票版块全面启动和复苏上扬,是政策面和市场面内在因素发生了绝对作用。目前,国家邮政改制己进入实质性阶段,各省邮政改制挂牌在9月4日正式拉开序幕,设立省级邮政监管机构,标志着邮政政企分开迈出了关键一步。从9月5日开始,邮市做出了积极的配合,市场成交活跃,成交量有效放大,热点逐渐扩散,社会主力大资金己经进场,种种迹象表明,暴发新一轮邮市行情己为期不远,至少在今年后三个月中极有可能产生一波超越2001年的中级行情。

因此,9月至10月是投资建仓的最后机会,因为8元打折型张还在6元附近,JP邮资片中价格1元之内也能买到,重点应关注92年至02年的编年版票,不少还处于面值之内,小本票中也有打折品种,趁市场行情还没有达到一定热点,择机建仓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四、认真选择投资品种

在决定投资邮票后,挑选好邮票品种也是一门学问,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邮票种类很多,共22个大类,分别是:纪念邮票(纪)、特种邮票(特)、普通邮票、“改”值邮票、欠资邮票

、航空邮票、军人贴用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纪念邮票(J)、特种邮票(T)、编年邮票以及小本票、美术邮资信封、纪念邮资信封(JF)、普通邮资片(PP)、特种邮资明信片(TP)、贺年邮资明信片(HP)纪念邮资明信片(JP)、拜年封、特种封。

面对种类繁多,题材丰富,设计精美的邮票,我们在投资邮票前要认真挑选品种,一般来讲,1991年之前的老纪特邮票存世量少,消耗很多,基本上都沉淀在社会,因此,老纪特邮票的价格都较高,保值、增值的比较稳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是长期收藏投资群体的首选。作为纯粹投资邮票的群体来讲,1992年至2003年的编年邮票由于发行量大,经国家历次销毁的品种不少,而且有不少尚处于打折的行列,泡沫水分已严重挤干,经过10多年的打折消耗和国家销毁,市场邮商热衷于炒作新邮,对这一版块基本上放弃,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在此次邮市行情高潮中,最能体现价值和获取利润的版块非属编年邮票不可,版票中可重点关注94-17《三国四组》;95-2《吉林雾淞》;95-8《虢夫人游春图》;96-2《冬运会》;98-17《镜泊湖》;01-22《昭陵六骏》;02-10《足球世界杯》;03-23《亚展加字》等等,编年版票目前市场价格基本上在面值附近,现在投入成本不会太大,且具有潜在的升值空间。

此外,小型张和JP邮资片及小本票也是投资收藏选择的对象,这三大版块群众基础广泛,尤其编年型张和JP邮资片不少还处于打折票的范畴,建仓成本不需很大,并且在这轮行情中具有强大的潜力。

04年及其后的次新邮和今年的新邮,绝大多数高于面值,有些品种达面值10倍左右,由于新邮不属于国家销毁邮票之列,存量大,套牢盘轻,货源相对集中,是大资金和主力庄家吸筹的选择对象,也是主力庄家首先炒作拉升的品种,高于面值数倍也在情理之中。对中小投资者而言,应尽量避免追逐新邮,只要邮市是进入大行情趋势,买任何品种都有机会获取利润。

五、拟定获利目标

投资收藏邮票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回报,不论是中小投资者或是主力庄家,在投资邮票时都会拟定回报目标,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选择出局的时间就不一样,在确定此次是大行情趋势的前提下,邮市行情至少会延续4年以上时间,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邮票价值与价格背离的矛盾会逐渐解决,邮票的保值、增值功能体现后,邮票大跌的可能性将排除,发展群众性的集邮文化是我国长期的任务,平稳健康的推动集邮市场的发展,是今后国家调控市场的重要内容。

邮票行情起局后,可采取三三出局法:即,三分之一的筹码收回成本;三分之一的筹码在中级行情时卖出;最后的筹码可在邮市高潮时出局,这样操作,在保证投入资金安全收回的情况下,获得相当可观的回报。这种操作手法,是针对纯投资者而言的,若是集邮收藏爱好者,并不以获取眼前利益为目标,而是以收藏邮票为乐,既陶冶了情趣,又丰富了文化生活,在不影响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将邮票长期收藏并投资,不受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最终的结果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持有这种观点的收藏投资者随着国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将会越来越普遍,邮票投机性将逐渐转化为群众性的收藏投资,并将我国的集邮文化弘扬光大下去。

邮政体制改革中涉及邮市的根本性利好是不可改变的,邮政改制中该做的己经做了,有些尚在实施之中,在趋势向好确立的前提下,不必日日夜夜去指望己无多少实际意义的“政策兑现”,我们要做的是抓住大势,在邮市大行情还没到来之前,做自己该做的事吧!投资邮票,一定要挑选己过发行期的邮票,特别是2005年之前的邮票,投资者千万别碰发行期内的新邮,炒作新邮最终是自食其果,这是近几年炒作新邮的教训之言。

2006年9月27日

2006年第十期《集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