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07-10-30 08:42
凌建平 祝裕 郝匀嘉 每日经济新闻
主持人:
曾经因股市"千点论"而留在中国股市历史上的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日前撰文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或许较银行更为紧迫。资本市场的作用原本是为资产定价和分散风险,目前国内市场定价畸形,风险高度集中在政府政策上,其应有功能似乎无一具备,而原因就在于市场已成为单纯的改善民生的工具"。他认为,"资本市场的本质是经济性的、商业性的,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造就优秀企业而设,由高风险和高度专业性决定,它不可能直接服务民生,也不是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渠道。如果不认清这一点,资本市场就永远是政府和股民之间剪不断又理不清的乱麻,而政府若不坚决和彻底地退出市场,抛弃'指数情节',资本市场的改革就无法启动",而"在一个准赌场的环境中,不可能出现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确实,在中国的基金经理们和大小散户一样把中国经济的指标性企业股价搞得突飞猛进后,似乎中国即将出现全球第一市值的银行、房产、工业企业了,但这样所有人都明白的泡沫下的全球第一,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中国经济的竞争力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而有关部门是否真需要像呵护下一代一样不断"呵护"这个市场呢?
大众评判台
李俊:需要调控
现阶段,有关方面适度调控股市无可厚非。国内资本市场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它与金融外汇等市场息息相关。看一下最近美国"次贷"危机后,各国央行向金融系统注资,就能了解政府的责任和角色。我想没有哪个政府力量敢于并且能够 "坚决和彻底地退出"。
林永泉:不只是政府的事
中国人的投资意识已经觉醒,但是,是觉醒在牛市疯狂之时。中国股民已经习惯于看指数赚钱,而没有耐心静待优质公司分红。另一方面,愿意并且有能力分红的公司也确实还不多。
何宏:调控有效吗
政府一直都在调控,指数一直都在冲高,可是"一九"现象越来越严重,大部分的股票已经跌回3000点。在当前内地股市机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当然希望政府能起到调控以及监控的作用,可是实际情况是证监会每调一次,我们手里的钱就缩水一次,政策出得越利害,缩得就越利害。
陈菁:要独立判断而不要盲从
内地股指虚高太多,并且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国际水准。而刚踏入股市不久的股民,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指数上,在指数屡创新高而大多数股价下跌的情况下,股民们对股市的风险根本没有判断能力。牛市也有风险,股民们需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盲从。
◆沸点特稿
股市后股改时代远没那么乐观
侯 宁
可以说,当年提出"千点论"的许小年这次又说到了点子上。
在笔者眼里,一个上市公司总利润早被印花税吞没、已然不创造任何价值的市场,如果连游戏规则都不透明、不完备、不公正,那么这个市场便连赌场都不如。如此,如不及早下通猛药而只是一味呵护,那么这样的股市便迟早会殃及国家宏观经济并最终殃及国计民生。
数年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股市就像一个赌场"。结果在其后便有了四年熊市,被称为"一言毁市";但其实,在我看来,另一位经济学家说得更精辟,那便是2002年3月张维迎的"寻租场论",他说:"与其说中国股市像个赌场,倒不如说它是个 '寻租场'"。因为"在赌场,下注者都很谨慎。如果输了,你会很心痛,如果本钱输光了,你不得不出局,游戏也就结束了。但如果你赌输了,有人为你做出补偿,你当然愿意继续赌下去。后一种现象在赌场极难见到,但中国股市上却正在发生着,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么多年来股市持续存在的庄家操纵行为。"
而今,股改完成了,吴敬琏对股市的评价正面起来。但在笔者眼里,后股改股市却远没那么乐观。因为这个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股市,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便开始了疯狂的投机。体现在 "运作"上便是内幕交易的盛行,企业利润的反常暴增;体现在"股价"上便是无节制翻倍,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无理性跟风。
而且,因为汇率改革,因为金融开放,目前的股市里已经充斥了各类"股东",股市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利益绞杀战场。就连企业上市,我们也和别国不同,一个中国远洋,便可以百倍市盈率开盘,并暴炒至400倍市盈率,更是在一个月后便被监管层允许增发。
至此,我们不仅拥有了全世界最大市值的银行、寿险,还拥有了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最牛的房地产商等等一大堆"全球之最",而唯一不堪比拟的是,是这些牛气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全球影响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让老百姓拥有自己的财产性收入是好事,但如果不打击腐败、完善规则、夯实市场基础,那么让老百姓拥有了的便可能是"套牢型财产性收入"了。
<!--/en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