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银马邮市园地黑马探索 → 专家提点:艺术品收藏投资初入行者3部曲


  共有407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专家提点:艺术品收藏投资初入行者3部曲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专家提点:艺术品收藏投资初入行者3部曲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8/16 7:50:00 [只看该作者]

上周拍卖会上以132.1万元成交的茶叶末釉瓷器引起行内关注,许多行家都认为这件拍品两三年内至少可达300万元。但一些收藏爱好者认为成交价如此高,肯定没有投资空间,只有价格低的藏品才有投资价值。有关行家回应称,这实际上反映了初入行人士容易出现的误区。

■案例一:无知*卖

<!--广告内容开始--><!--广告内容结束-->
珍品

陈小姐10年前得到一批遗产,其中包括大量的书画品,甚至有皇帝的书法作品等。当时陈小姐接受朋友的建议,把一些藏品以二三万元的价格卖掉。其中一对皇帝洒金笺很快出现在北京拍卖会上,并以27万元成交。陈小姐懊恼之余,决定学习古董收藏。她在网上查了许多资料,自以为掌握了窍门,看到一些瓷器和资料一致便买下,没想到这些几万元买下的珍品都是假的!陈小姐决定还是要找专家进行指导。

心态剖析:陈小姐学收藏出于“报复心态”,但可喜的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愿意潜心学习和接受行家的指导。

  ■案例二:过度迷信“故事”

陶老师退休后开始收藏瓷器,他认为自己有文化底蕴,又对历代陶瓷的书籍进行了研究,所以坚信自己的判断。在开始实际“淘宝”后认识了一班假货商,他们动辄编造称某个家族潦倒不堪所以把家传之宝忍痛出手,陶老师深信不疑,并跟他们形成长期交易关系。有专家告诉陶老师,他家里两层楼的元青花瓷器都是新作,但陶老师仍相信自己的判断而认为专家看走了眼。

心态剖析:陶老师因为没有看过真东西,没有比较,所以把假的作为自己的参考标准。最可悲的是他走入了自欺欺人的地步,承担不了自己买假货的结果。

  ■案例三:低价捡“漏”非真货

在某次鉴宝活动上,一名收藏爱好者把一只500元买来的汝窑碗给专家鉴定,在得到赝品结论后却表示“便宜的东西才是好东西。”他所期望的就是用几百元买到行家“看漏”的好东西,并迅速用高价抛出,获得高额利润。

心态剖析:许多人都有这种侥幸心理,但这样的机会很少,而且只有那些有深厚经验者才可能发现。此外,收藏者一定要给手上的“货”一定的周期,不可能轻易就左手进右手出,另外要满足于回报率,比如5万买进,8万元卖出,已经不低,不要幻想可以用500元买进,50万元卖出。

■案例四:眼高手低不懂装懂

玩古董能赚钱这个观念深入罗太太的心,但她从不看陶瓷专业书籍和相关史料。她常到古玩店逛,然而,到古玩店里,她总是拿出市场上讲价的架势,商家出价3000元,她就还价300元。商家介绍清瓷给她,她总是装作很懂行地嗤之以鼻:“清瓷有什么好的,我要高古瓷(指唐宋元瓷器)。”久而久之,古玩店的人也不再理她,她不但买不到好货,也不能从行家身上学到东西。

心态剖析:新入行的人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这样很可能被排挤出收藏圈,丧失许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行家茶座

■经贸拍卖行董事长萧镇涛——要满足于应得的利润

收藏市场的投资者要懂得“分段利益”,满足于应得的利润。比如曾有一个商家以1000元买入一个南宋官窑小杯,后来以9000元出让给一个香港藏家,而该藏家最后在香港以11万元卖出。艺术品的价格本不确定,而且每个藏家都是市场中的一个环节,不可能获得由始至终的利润。

■瓷器专家、“金牌宝探”张惠萍——有资本才能博

有的藏家认为收藏也要靠“博”,当自己对藏品没有100%信心,但不下手就会失去机会时,于是要凭感觉抉择。这样的想法许多人都有,但只有那些有经验积累、有财力、有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可以,普通爱好者千万不能有“博”的心态。

■华夏古董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舒浩光:初学者入行3部曲

1.读懂收藏史,不要道听途说。

2.收集标本资料,包括残次品和瓷片,这是为了买完好品而做的练习。

3.有好的藏友圈。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