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银马社会经纬文体休闲 → 围殴余秋雨的“暴力美学”


  共有247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围殴余秋雨的“暴力美学”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outrun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管理员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0527 积分:301826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6/9/30 16:14:00
围殴余秋雨的“暴力美学”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3/29 10:00:00 [只看该作者]

2008年03月28日 10:25:27  来源:新京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字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余秋雨在央视青歌赛出现口误,把孔子移民到了战国,惹得江湖又一番喧哗,网络上一片“弄他,弄他”之声。

    只要名人说错话,总是会有人较真一下,但对余秋雨,总是新账旧账一起算,成为文化盘点的盛宴。我对余秋雨的散文并不反感,但惮于舆论的大盘,往往不好意思说出来。回忆

一下近几年,余秋雨走的是一条遍地口水的苦旅,李敖批过,王朔批过,评论家批过,愤青批过,网民批过。仿佛不批一下余秋雨,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懂文学。于是,不禁想问一下,为什么被“弄”的总是余秋雨?

    余杰应该是余秋雨的第一个苦主,一篇《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拉开了讨余的序幕。余杰灭余秋雨,是文人成名史上的老套动作,稍微一上溯就有刘半农灭林琴南、李敖灭胡秋原、李泽厚灭朱光潜、一匹黑马又灭李泽厚等经典战例。后来是有人给余秋雨捉虫,还来了个“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个“逗”字,成为大众讨余史上的点睛之笔。

    群众往往与暴力有染,群众的语言暴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意见领袖定下调子,靶子就成了秋风里的落叶。对余秋雨的批判,不少也是真知灼见,当然也有无情横扫,随着余秋雨公众形象的沉沦,后一种批判明显占据了主流。

    什么样的文化人最容易成为靶子呢?可以参考王朔和韩寒的骂战成果,他俩是近年最具有煽动力的意见领袖。

    在王朔的阵前“亡魂”中,有季羡林、张艺谋、陈凯歌、余秋雨、舒乙等一份长长的名单,王朔自负最懂大众文化,人们也长期把他看作掌握着大众文化方向的领军人物。分析一下王朔的名单,也许可以感知一些大众的脉搏。被王朔骂过的,大多声名显赫,属于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文化弄潮儿。季羡林德高望众,语重心长,一副导师派头;张艺谋左右逢源,执掌权柄,一副枭雄派头;舒乙言必曰老舍,一副贵胄派头;郭敬明抄了白抄,气煞庄羽,一副牛二派头。至于余秋雨,莫非是一脸深沉的名士派头害了他?

    王朔描述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精英人士,读过点书,知道点事,假装谦卑,控制大量资源,绝对权力,自以为是圣人。而且多有媚态,从不惹事,喜欢与权势互送秋波,唱和往来。如果分析余秋雨的独特之处,除了玩深沉比较招人烦之外,“戏子人格”也许应算上一个。平时一脸忧患,喜欢娓娓道来,五千年的文明全写在脸上。一旦遭致批评,如提“文革”旧账,文章新伤,会马上一腔委屈,说自己从不害人,说对王朔有恩,还*盗版,要封笔退出文坛云云。不爱认账,不耐指责,有点受害妄想,一挨骂就跳出来百般辩解,这样反倒中了奸计,上了圈套,招来更大规模的批评,增加了围殴的快感。久而久之,与大众的互动,就成了条件反射般的习惯性动作。

    在这个年头,网络话语军团有独特的趣味,他们对假有天然的敏感,矛头往往指向爱“装”的人物,如果谁不幸具有这样的潜质,往往被剥得丢盔弃甲,体无完肤,直到原形毕露。而这个时候,他所面对的就不再是批评,而是大规模的调笑与戏谑,并在“网络民兵”的围观中成为一个滑稽的符号,一个一脸困惑的小丑,再也没人认真去听他说了些什么。□潘采夫



北京金币网  邮币卡共享
小灵通:010-86594600  电话:010-82230229
人生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