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币新闻中心钱币新闻 → 诚 信 与 教 条 江南客


  共有220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诚 信 与 教 条 江南客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outrun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网站管理员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0527 积分:301826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6/9/30 16:14:00
诚 信 与 教 条 江南客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12/4 12:02:00 [只看该作者]

当今社会最时尚的词汇,就是“诚信”,凡事一与“诚信”挂钩,似乎就有了公信力,就有了市场,就有了一切的一切。但如果“诚信”成为一项工具,简单地僵化地延伸至“教条”,成为“不加思考而盲目接受或引用的原则、原理”,那么这种“诚信”,还会有“诚信”的效果吗?


对于集邮者,邮票发行方一直在炫耀的“诚信”,就有延伸为“教条”的可能。

报载,中国邮政集团10月下旬对2006年第4季度“长征70年”邮票和小型张,“东盟对话”、“出口商品交易会”、“中非论坛”、“孙中山”、“乌兰夫”、“和谐铁路”、“神骏图”、“邮政110年”等9套邮票,进行了彻底销毁。这也是邮票发行方为兑现“邮政窗口超过6个月发行期未售出的纪念和特种邮票进行统一销毁”承诺,采取的一项体现“诚信”的措施。

邮政窗口超过6个月发行期,进行统一销毁,对于邮票收藏,这自然是件好事。邮票增值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一个“量”字。严格控制邮票的存世量,以扩大供需矛盾,拉抬邮票价格,继而达到提升国家名片形象的目的,这是推动邮市发展的根本之道。集邮大众一千一万个鼓掌欢迎。但问题是,6个月发行期内,集邮者在邮政窗口能看到这些新邮出售吗?

笔者身居小城市,孤陋寡闻,至少笔者向往收藏的邮票“神骏图”,从未听过在邮政窗口有售的信息。类似笔者这样的集邮者,恐怕也不在少数无怪乎“销毁‘神骏图’等邮票”的新闻刊发之后,网上立刻有邮友尖锐发问,“几套邮票都不见零售,何来销毁一说?”

从收藏角度,9套邮票中的“东盟对话”、“中非论坛”,算是小版张系列,在市场一直属于紧俏品种,寻者众,供者寡。“神骏图”归类于“古代名画”系列,题材好,设计精,也是2006邮票精品。“长征70年”属于红色题材,小型张更是其中的重头戏。从市场角度,“长征70年”小型张的市价在11元(面值6元)左右,“神骏图”31元(面值12.80元),“中非论坛”小版35元(面值9.60元),溢幅都相当惊人。价格是需求的杠杆,这些品种之所以表现强劲,就是因为市场之“需”,远远大于市场之“供”。既如此,“邮政窗口超过6个月发行期未售出”,又从何来?

一方面在邮政窗口看不到销售,另一方面,却要大张旗鼓地进行统一销毁,那么这一销一毁,多少就带有作秀的成分在其中了。最起码,以销毁市场紧俏品种来表现自己的“诚信”,就有简单地僵化地延伸至“教条”的嫌疑了。

一些地方集邮公司负责人也坦言,“乌兰夫”、“和谐铁路”等邮票,“邮政部门严格控制,使邮市难见,并于发售期后予以销毁,保障了预订户的利益。”最近全国集邮联秘书长会议达成6条共谋发展的新见识,其中之一,就是“让集邮者能及时买得到邮票、能收藏得到自己喜欢的邮品,始终是集邮工作的重要环节”。无论邮票经营者,还是省集邮协会,都归属于邮票发行方,既然他们都有如此感受,那么集邮者就更有理由心生疑虑:邮票发行方销毁2006年第4季度超过6个月发行期未售出的邮票,究竟是演给谁看的一场戏?

在字典中,诚信之意,是“真诚之心”。既然是真诚之心,其言其行,自然有可信之处。既可信,便相信。话虽然绕了一些,但道理不言自明。但诚信不是工具,不是招牌,它是实实在在的出自内心的行动本身。在笔者看来,与其进行类似作秀的销毁,还不如加大邮票宣传力度、推广力度和销售力度,以争取更多的集邮者。而邮票宣传、推广和销售更出色的平台,是邮票本身,不是其他花拳绣腿的一切。

大江南收藏



北京金币网  邮币卡共享
小灵通:010-86594600  电话:010-82230229
人生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