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
钱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钱币背后的故事呢? 晚清,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但也是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时代。光绪年间,西方的侵略进一步加剧,人们对西方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一种类似西方硬币的钱币开始流通。没有了中间的方孔,而且从清政府户部到各地都有铸造。户部铸造的正面有“大清铜币”字样,周围还有满文,而地方铸的正面则是“光绪元宝”,不仅周围没有了满文,还铸有各省简称。反面两者大体相同,都有象征中华民族的龙。此外还围了一圈英文字母,不仅有各地地名,还有面额的英文,这是为了给外国商人提供便利。这些钱币也就是中国近代钱币的雏形了。 钱币背后的故事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已在国外发行“筹饷券”,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又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于民国初年,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定为“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兑换券。因袁世凯称帝,窃取政权,引起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各地纷纷掀起了讨袁战争。因此而引发的军阀混战接连不断,造成财政极度恶化,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于1916年停止了兑现承诺,进而引起了粮价等物价急剧暴涨。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控制政治局面,调节金融,活跃经济,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履行国家银行的职能,发行货币。此外,经国家核准的普通商业银行也发行了钞票,各省地方金融机构也先后发行了地方钞票。 历史上,黎元洪在武昌发行过戴帽和光头的两种纪念币,如今在收藏界并不多见。但袁世凯发行的“袁大头”数量巨大,品种繁多,在我省收藏市场上时有出现,袁氏呜呼哀哉之后,军阀群起仿效,纪念币、流通币竞相争妍。我省收藏市场出现的民国钱币多为这个时期制造,因为发行量不确定,价格浮动较大。 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博士薛海波收藏有曹锟、段祺瑞时期钱币。他告诉记者,1923年,用白花花的银子收买国会“八百罗汉”看似平常。顺利当选为大总统的曹锟,铸一种纪念币还不过瘾,连铸了两枚,一枚正面是刻有曹锟头像的“宪法成立纪念”金银币,背面是交*飘扬的民国五色旗图案;另一枚正面是曹锟戎装脱帽纪念币,背面是海陆旗的图案。段祺瑞操纵的国会选出前清大臣、袁氏称帝时的国务卿徐世昌为大总统,在天津铸造了面值一元的纪念币,上面是徐世昌的头像。段祺瑞自视甚高,连下围棋都非赢不可,岂肯屈居人下,为人作嫁衣。1924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将自己的头像也铸进了纪念币,金、银各有一种,正面是他的光头便装像,背面稻穗中间有篆体的“和平”二字。 各地军阀都不甘落伍,都先后将自己的肖像铸进纪念币。唐继尧在1916年护国运动期间,先是铸造了有他正面像和侧面像的银币各一枚,曾在市面流通。后又铸金币,正面是他的半身像和“军务院抚军长唐”,背面有五色旗和“拥护共和纪念金币”字样,并标明“当银币五元”。 这些民国时期钱币在民间散落很多,且品种样式众多,收藏起来不难。但其历史意义重大,我省很多历史爱好者都收藏该时期钱币。吉林市一位79岁高龄的收藏者对记者说,这些钱币让人回忆起曾经动荡的年代,“反动军阀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却没有为天下百姓谋取福利。即使把自己的头像铸上钱币又能如何?只能遭到后人的唾弃。” 民国钱币焕发收藏潜力 据省钱币协会的专家介绍,民国初期,钱币设计者还没有完全从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仍是采用了“天圆地方”钱的样式,上铸有“民国通宝”。同时还出现了银圆,民国的银圆制还是沿用了清朝由各省独自铸造,但由中央控制的制度。所以大家在民国银圆上总能找到各省的标记,或是全称或是简称。在那时的钱币上都能找到一面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党旗和一面中华民国的国旗相互交*的图案,还有“国父”孙中山的头像。但没多久,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他的头像也就上了钱币了,起初还是身着军装的共和纪念币,后来出现了他的侧身像,也就是著名的“袁大头”,到最后他登基时又发行了身穿龙袍的洪宪纪念币。当然这种“逆天”的事情总没好结果的,不久,护国运动就把他赶下台。 民国时期除了银圆,最著名的应该算是“法币”了。在长春市钱币交易市场里,民国期间的“法币”一直是热门品种。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在长春市使用了大量“法币”,不久导致*,使得“法币”急剧贬值。据长春市孟云老人回忆,100元法币,1937年可买一头牛,到了1947年只能买三分之一盒的火柴,到了1948年还买不到一粒米,导致很多长春人丢弃了该种货币。这张记录历史的纸币,如今焕发出收藏价值,目前在我省收藏市场上交易的价格已达千元。 小小的钱币不仅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还记录着社会的兴衰荣辱。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如今我省收藏、研究民国时期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在钱币收藏领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