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银马交易中心大规格金银币 → 龙门石窟金币-礼佛图之艺术赏析(语冰夏虫)


  共有348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龙门石窟金币-礼佛图之艺术赏析(语冰夏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田在心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总版主
等级:侠圣 帖子:85301 积分:238148 威望:100 精华:27 注册:2004/12/8 12:30:00
龙门石窟金币-礼佛图之艺术赏析(语冰夏虫)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8/23 21:25:00 [只看该作者]

来源:中国集币在线 作者:语冰夏虫


纪念币从一定程度浓缩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历史等内容和信息,但如何解读其中蕴含的人文内容却需要一定的底蕴,否则最美的钱也只是钱。当然钱本身的价值在很多人眼里也可以散发出一种无穷魅力的。以这枚纪念币为例,如单以人物造型方面的角度来赏析的话也另有一番说法。该币设计采用了很强的传统民族图式语言,吸收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造型,传递岀浓郁的传统民族特色。从人物造型来判断,设计师显然借鉴了唐宋人物画的造型,特别是吸收了唐代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人物造型,也借鉴了唐代画家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的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当然在造型上他也进行了适当的变化,以融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不但在内容上这也使形式上透着厚重的历史感。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唐代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及吴道子的作品(八十七神仙卷)来进行一番对比。(以下资料转引)

《历代帝王图》,司马炎

唐绢本设色

51.3厘米

阎立本所在的阎氏家族自北周时起,世代为高贵,属于历史学家所说的关陇集团的一份子。阎立本兄弟的父亲阎毗娶北周武帝的女儿清都公主,阎立本兄弟是北周武帝的外孙。阎毗和阎立德都是有名的工艺学家,阎毗的最有贡献的工程就是修筑了隋朝运河在河北的一段(从洛口到涿郡)。阎立德在唐朝初年承继了他的父亲的工作,设计皇帝的礼眼及仪仗车舆伞扇,井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时期督修皇宫。阎立德的绘画作品中值得注意的有《文成公主降著图》,描绘了唐太宗的公主嫁给西藏王这一在汉藏民族的历史关系上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性题材。

  阎立本(?公元六七三年)是画家兼工程学家,并且具有政治才干,在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六五六年),他代阎立德为工部尚书。在高宗总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作了宰相。

  阎立本以人物肖像画最著名。最初在李世民的秦王府中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图》(李世民网罗的一些后来帮助他统治天下的人才。作画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李世民作了皇帝以后,他又画了《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由李世民亲自写了每人的赞语(贞观十七年,公元六四三年作)。此外,他还画过《外国图》、《永徽朝臣图》(高宗时的大臣)、《昭陵列像图》。由此可见,阎立本的作品是唐代的伟大政治事业的颂歌。传为阎立本的作品保留到现在的有《历代帝王图卷》,这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这一画卷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的肖像:前汉昭文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刘备、吴主孙权、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情、陈宣帝顼、陈废帝伯宗、陈后主叔宝、北周武帝字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其中前六人距阎立本时代较远,后七人则较近。陈叔宝及杨坚父子等人,阎立本都有可能亲自会见过,字文邕虽是他的外祖父,因去世较早,恐未及见,但对他的了解可能是较真实具体的。

  阎立本成功地刻画了帝王们的个人性格。画中不仅表现了画家对他们的了解,并且表现了画家对于他们的评价。据过去史书的记载,魏文帝曹丕是博闻强识,才艺兼备的。晋武帝司马炎是深沉、有度量,而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事业。北周武帝字文邕是粗野强梁,没有文化,然而是很有策略、很有能力的人,他从叔父手中夺回了政权,进一步统一了整个北方。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有名的,表面上平和,而心中有计谋多猜忌的人。隋炀帝杨广,据史书上说是美姿容,很聪明,但又浮夸、空想、好享受。陈文帝陈衍也是美姿容,有学识才干,很干练。这一切都和阎立本的表现相符合。

  阎立本是从拥护统一,赞美稳固的政权的立场出发描写这些帝王,这一立场是符合初唐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要求的。阎立本对于曹丕、司马炎、字文邕、杨坚等统一了天下,或促成了统一的趋势的帝王,除了表现出他们的个人特点外,也表现了他们共有的一种庄严气概。而陈叔宝是所谓亡国之君,阎立本则处理成以油掩口的委琐之态以表示对他的蔑视。至于偏安江南的其他陈朝的帝王们就都缺少英雄气概,但江南的陈荷是一个建立基业的帝王,陈顼是一个纵容政治败坏而无办法的帝王,两人也有显著的不同。由于历史上的帝王们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偶然性因素,个人的行为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体现着历史发展的,而经他们之手所实现的统一与分裂、偏安等不同的政治情势对于人民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阎立本对他们的描绘联系着他们在政治上的作为,也就是通过了个人的性格刻划而企图实现概括广阔生活的目的,这样的创作是从人物肖像画的最高要求出发的。

  阎立本力求描绘出带有特征性的细节以表现一定性格的一定精神状态,例如曹丕的锐敏的挑衅式的目光,显出十分精悍,有咄咄逼人的神气。陈叔宝两眼无神,软弱松弛。杨坚头部微颔,眼光向上平视,具有一种深沉有计谋的神情。

  画家所选择的有特征性的细节,主要的是在面部,特别是眼睛和嘴。眼睛除了天生的尖圆长宽等不同外,更显然可以看出内心的心理状态经常表现的不同,而筋肉因习惯性的动作而形成的特点,嘴部表情或用力,或放松,对这些部位都特别着力地加以刻划。

  此外,如胡髭,因人而有软硬、疏密的不同,头身的姿势和面部筋肉、骨骼、皮肤也显然可以看出各人的差异。皮肉有松有紧,有硬有软,有粗有细。字文邕的粗野和陈蒨的文雅,极其明显地表现出面部筋肉的不同,几乎能够令人感觉到一个是白净光细,一个是黑而粗糙。

  其他,如侍从有男,有女,服饰器物中有的跨剑,有的执如意,也都有烘托性格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阎立本还保持了南北朝绘画风格的若干残余,如相类似的长圆的头型,侍从占较小的比例,姿态及表情也有僵硬的痕迹,衣褶的处理的规律化,人体比例不全正确等等,这一些都说明写实的能力虽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进步,而犹待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即使在主要的人物形象上,概念化的痕迹以及未能尽情描绘的生硬感觉也还是存在的。然而,技法上已大大发展了单线勾勒的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使用不同的线纹,如眼、鼻、嘴、耳、脸的轮廓、衣耦,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描,并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的。

  《历代帝王图卷》的这一些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新水平,在古代绘画史的发展上有着重要地位。

  画圣吴道子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三位艺术家被戴上""的桂冠:一位是晋代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一位是唐代杜甫,被誉为诗圣,还有一位被誉为画圣,那就是唐代的吴道子。   

可惜吴道子的生卒代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一生主要活动时期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吴道子出生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幼年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20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唐玄宗把他召入宫中担任宫廷画师,为他改名道玄。他成了御用画家,没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画。这样,一方面对他这样一个平民意识很强的艺术家是一种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优厚的条件,不再浪迹江湖,利用条件,可以施展他的艺术才华。   

吴道子性格豪爽,不拘小节,"每一挥毫,必须酣饮",因此,经常是醉中作画。传说他描绘壁画中佛头顶上的圆光时,不用尺规,挥笔而成。在龙兴寺作画的时候,观者水泄不通。他画画时很快,像一阵旋风,一气呵成。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是全国文化中心,汇集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和书画家。吴道子经常和这些人在一起,使他的技艺不断提高。有一次,在洛阳同他的书法老师张旭和善于舞剑的将军相遇,吴道子观看裴持剑起舞,左旋右转,神出鬼没,变化万端,很受启发,即兴在天宫寺墙壁上画了一幅壁画,画时笔走如飞,飒飒有声,倾刻而成。随后张旭又在墙壁上作书。这一次使在场数千观众大饱眼福,高兴地赞叹:"一日之中,获观三绝!"还有一次,唐玄宗要看嘉陵江的景象,派吴道子去写生。吴回来后,要人准备了一匹素绢,用了一天时间,在大同殿上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风光,令唐玄宗赞叹不已,认为和在此前不久另一位画家李思训用几个月功夫画成的嘉陵山水一样美妙。   

吴道子是一个多产的画家,他作品的数量很大。据说寺廊壁画有三百余堵,有记录的卷轴画有一百多件。其中佛教、道教题材为多,还有山水、花鸟、走兽等。可惜今已无存。《送子天王图》(一称《释迦降生图》)是宋人对他作品的临摹本。它所表现的是释迦牟尼降生为净饭王子以后,其父净饭王抱他拜谢天神的佛经故事。从中反映了吴道子的基本画风。吴道子打破了长期以来沿袭的顾(恺之)(探微)"紧劲联绵,如春蚕吐丝"那种游丝描法,因为游丝描的线条圆润挺健,但如铁线一般而无变化。吴道子开创兰叶描,"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莱条,圆间折算,方圆凹凸"。他用笔起伏变化,状势雄峻而疏放,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他敷色比较简淡,甚至不着色。他在创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高度兴奋与紧张状态,很有点表现主义的味道。这些,似乎都透出了后来疏笔水墨画的先声。

徐悲鸿鉴定《神仙卷》

《古玩宝斋》版曾载文述及徐悲鸿在解放前两次用重金购回唐人佚名的《八十七神仙卷》,该画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那么,它的作者是谁呢?

徐悲鸿早年曾将《八十七神仙卷》与北宋武宗元《朝元仙杖图》进行仔细比较,发现它们的构图几乎完全相同,连人物数量都一样,但后者在人物造型和笔力等方面不及前者。徐悲鸿经研究认为,《朝元仙杖图》是一摹本,而《八十七神仙卷》很可能出自唐代画圣吴道子之手。其好友张大千也赞同这个看法,并进一步推断《八十七神仙卷》系吴道子粉本(即壁画稿本)。此说虽非定论,然合情合理,因为武宗元宗法吴道子,许多画史研究者均从《朝元仙杖图》间接了解吴道子的画风画技。由于吴道子真迹难觅,徐悲鸿生前对《八十七神仙卷》极珍视,特在画卷加盖一方悲鸿生命朱印。 近年,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向河南禹州吴道子画圣祠赠送了《八十七神仙卷》仿真精印复制件(局部见图),并在上面题写:百代画圣吴道子粉本,悲鸿视之为生命者。

 

历史人物的模样到底怎么样,因古代无摄影术也无可考,但币种上的历史人物全是想像吗?也不尽然,其实虽然斯人已逝,但绘画是时代精神的凝固,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某种影子 。如唐代武则天,虽大名鼎鼎,但长的怎样,各人自有一番理解,有人从其小名媚娘作想像,认定她定是貎美如花。其实武则天可能以现代人审美眼光来看并不算美女 ,因为我看史书中有形容她相貎就四个字“方额丰颐”,这种相貎可能算不上难看,但长在一个女人身上却实在不敢成为可夸耀的资本。

  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时代的流行审美观,这种时代性都可以从那时的美术作品中反映出来,如唐代雕塑与宋代雕塑中的仕女形象就迥然不同。唐人仕女形象丰腴,大多脸如满月,穿着也较开放,而宋代仕女以晋祠雕塑为代表就明显不同,而从这些留传下来的艺术品中多少可以看到些影子。如武则天的形象也可以从这许多形象中寻找,如有记载说: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画像雕刻的——当年雕刻卢舍那大佛前,工匠送给武则天很多画样稿,武则天都不满意,最后工匠灵机一动,按照武则天的模样,制出一幅样稿,武则天当即拍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卢舍那大佛。这不能确证,但以武则天这样性格来判断也很有可能,别人说她牝鸡司晨,她不但不以为然,而且自我感觉伟大,你看她自改其名 并独创一字为其名——曌(日月当空照)。以她这种个性自视自已是佛下凡,自视一下救世主又有什么不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故人已逝,但艺术有时就是一个时代遗留下来物化的精神,它虽死却活。



北京金币网www.bjjb.net
QQ:11055412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