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黑天鹅将降临全球黄金市场
黑天鹅事件是指罕见的、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其出现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们总是对它视而不见,并习惯于以现有的经验、技术和信念来解释,但最终被现实所击溃。
金融市场的黑天鹅事件是以市场趋势的突变为特征的,即原有的市场趋势会毫无征兆地突然终结,出现对原有趋势强烈反转的单边市。
黄金市场第一次黑天鹅降临发生在1933~1934年,经历过大萧条之后诞生的罗斯福新政,宣布私人持有黄金为非法,规定以每盎司20.67美元将私人黄金上收,然后由国会立法将黄金定价为每盎司35美元,美元很快贬值69%。
黄金市场第二次黑天鹅降临发生在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终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公然单边撕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在接下来的数年直到1980年,黄金价格从35美元升至850美元。
根据市场的蛛丝马迹判断,黄金市场第三次黑天鹅正在临近,而且此次黑天鹅事件对国际货币体系甚至社会结构的影响之大、程度之深和方式之奇将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交易所黄金库存或被掏空
11月2日,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商巴里克集团宣布结束黄金套期保值业务,并回购了100万盎司的黄金。这意味着,在黄金价格创出新高之后,巴里克依然强烈看涨未来的黄金价格。
还是11月2日,印度央行宣布买进IMF计划售出403吨黄金中的200吨,支付约67亿美元,价格在每盎司1041美元。这则新闻给市场极为强烈的预期,即印度央行之所以在1041美元的水位大规模建仓,或认为黄金还相当便宜。
此外,在卖空黄金的美国期货市场,也出现了自9月份以来黄金再次突破1000美元障碍并持续攀升的现象。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合约数量自8月底以来已几近失控。
为了确保黄金在最低的价格买入,美国投资者正在转向复杂的、收货过程漫长的黄金期货合约。通过购买交割月黄金合约,等到合约到期进行实物交割,聪明的投资者正在搬空Comex的库存黄金。
但很快投资者发现,Comex的库存黄金在进行实物交割时出现很多障碍,人为设置各种复杂的程序以阻止更多的实物交割。数据显示,过去一年Comex登记在册的黄金库存几乎毫无变化。
虽然每月有大量的黄金外流,却并没有反映在Comex库存数据中。过去一年,Comex黄金总库存增长了10%或24吨。即使Comex库存数据是可信的,但也只有66吨注册黄金,而这些黄金要支持1465吨的期货交割承诺,意味着库存黄金只够支付4.5%的优先期货合约。
再看看伦敦金库。与Comex一样,伦敦黄金仓库也正在被掏空。迪拜计划从伦敦撤回黄金。与此同时,私人投资者和瑞士交易所买卖基金也在将实物黄金运出伦敦。
在投资者将实物黄金从伦敦和纽约金库搬出时,德国和瑞士也在要求将托管在美国的黄金运回国内。
在这种实物需求的强劲冲击面前,美国/英国的黄金市场正在崩溃。
谁是实物黄金主要买家?
与银行一样,黄金市场基本上也是在部分准备金的基础上运行的。所有登记在册的金条构成了伦敦市场和Comex实物黄金的可交割库存,这些库存充当了巨量场外黄金交易的流动性。如果市场上有足够多的交易商要求实物黄金交割(事实上已经在发生),黄金库存遭遇挤兑,实物交割将出现崩溃,黄金期货市场必然严重违约,与其同时崩盘的是全球金融体系。
不难理解,虽然1971年起美元便与黄金脱钩,但近40年来,美元与黄金的紧密关系丝毫没有中断过。美联储8948吨黄金储备也是美元至今还保持昏暗魅力的法宝,然而美联储的黄金储备从未被审计过,存放在诺克斯堡的黄金租借给黄金空头银行,如果黄金实物被巨量交割,黄金空头银行便无法低价回购归还,美联储的黄金储备很可能有去无回。
真相揭开的那一天,便是美元价值急速趋零的开始。再加上市场上黄金实物交割的崩溃,黄金期货市场土崩瓦解,实物黄金将出现有市无价的现象,没有人愿意卖出黄金现货。一旦黄金市场流动性凝固,出于对货币的信心,纯粹以纸币交换的世界贸易也将急剧垮塌。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黄金市场上的超级黑天鹅。如果这个超级黑天鹅降临,笔者最关心两件事:
第一,中国2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还剩什么?美国政!府拿什么保证美元资产的安全?这个问题的后果很容易设想。
第二,谁是那些实物黄金的主要买家?黄金空头银行交割出去的实物黄金,会不会是黄金空头自己另设的公司?看看场外交易商背后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黄金市场上上演的这出“逼空”大戏的多头主角,会不会是黄金空头银行自己?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国际经济部主任本·斯特尔2007年预测,“私营黄金银行”将在美元崩溃后出现,这些“私营黄金银行”的大股东会不会是当今的黄金空头银行?
这如果是真的,那么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由“没有祖国的银行家”发动的以黄金为武器的,大规模杀伤甚至消灭主权国家货币的“战争”,包括美元。
黄金成为全球货币体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真正的超级黑天鹅,已经不是会不会来的问题,而是很可能已进入按月倒计时的阶段。
(作者系国际金融观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