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金蛇银马 http://www.bjjb.net

bjjb|北京金币|中国金币|金币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浅析小版张与小版票之区别

1楼
田在心 发表于:2007/5/28 9:06:00

浅析小版张与小版票之区别

小型张、小全张、小本票、小版张被集邮者称为“四小”,是集邮者乐于集藏的邮品宠儿。什么叫小版张呢?一般指全张邮票枚数在20枚以内的印刷版张。根据这一定义,我国已发行全张枚数在20枚以内的印刷全张票有:中美”、“白鲫豚”、“中日”、“金杯”、“紫貂”、“文学家(一)”、“敦煌(二)”、“三国系列”、“兰花”、“夜宴图”、“鹤”、“古代建筑”、“冬亚会”、“珍稀动物”、“沈阳故宫”、“山水盆景”、“城市风光”、“珍禽”、“黄山”、“天坛”、“镜泊湖”、“故宫和卢浮宫”、“瘦西湖和莱芒湖”、“海底世界”、“马鹿”、“庐山和金刚山”、“科技成果”、“春节”、“野生动物”、“木兰从军”等邮票,这些是不是都是小版张呢,我个人认为不全是,有小版张,也有小版张形式的小版票。小版张与小版张形式的小版票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从邮票在版张上的齿孔看

  小版张上的齿孔,只有邮票本身的齿孔,而无邮票边纸齿孔,邮票齿孔横、纵向不向边纸延伸,整版邮票齿孔或枚枚邮票齿孔成该版邮票总和(组合)形状或该枚邮票形状,形成正四方形,或正长方形,类似邮票的小全张。小版票上的齿孔,纵、横向都向边纸延伸,像大版票那样,齿孔纵、横向贯通边纸或不全部贯通,形成多个“井”字形。

  二、从边纸上看

  小版张的边纸都有装饰,边纸上有票铭或厂铭。小版票的边纸有装饰的和不装饰的,有装饰的有:J92“中国古代文学家”、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J71“金杯”、JT57“白鲫豚”、JT68“紫貂”。其边纸上还有厂名、票名、图名、原作者名、设计者名、雕刻者名,边纸的装饰图和文字铭记与整版邮票形成和谐、美观的整体,具有锦上添花、美不胜收的效应。但有的小版票没有装饰图,只有厂铭。小版张边纸上无齿孔,小版票有齿孔。

  三、从新邮预告上看

  小版张邮票的发行和其它邮票一样,除有发行编号、日期、志号、图铭、面值、邮票规格、齿孔度数、整张枚数、设计者、印刷厂家等信息外,还有整张规格或小版张字样,小版张形式的小版票则没有。在新邮预告中,小版张与小版张形式的小版票是一目了然的。

  从我国小版张的发行看,到目前为止只有1980年9月13日发行的J59M《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会》(有人称“小版张一世”)、2000年1月29日发行的2000—2M《春节》(有人称“小版张二世”),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套票小版张,即全套邮票集中在一版,如1997年10月20日发行的1997—16M《黄山》、1998年12月22日发行的1998—29M《海底世界》和2000年2月25日发行的2000—3M《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一》,其余全张枚数在20枚以内的邮局全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版张,只能称小版张形式的小版票。

小型张

小型张是指除一套邮票之外,志号相同而另外设计图案的小型整张邮票。也有单独设计的,带有较宽的纸边,边纸上印有花纹及相关文字,极为精美,面值也较高。如1978年5月5日发行的徐悲鸿“奔马”邮票,全套10枚,同时也印制发行了5元面值的“奔马”小型张。这种小型张实际使用教少。获得1980年我国特种邮票最佳设计奖的“益鸟”邮票,全套5枚之外,另外设计发行了面值2元的小型张。

小全张

小全张是指包括全套(单枚或多枚)小型整张的邮票,是专为集邮爱好者印制的邮票。它的边纸较宽,并印有标题和文字及相关图案。例如1978年发行的《全国科学大会》邮票,全套为3枚,在印制整版邮票的同时还印制了小全张。整版邮票中每版有同一邮票的50个单枚,而小全张包括了这一套的三个不同的单枚邮票。

小本票

小本票是指配有封面和封底并经过装订的袖珍邮票册,便于保存和随时取用。小本票邮票有的从全张邮票中撕下一条;有的两边按本幅切齐,形成邮票一边或两边无齿形状。小本票特别精美,本中的邮票一般与普通整版邮票分别制版,并带有附票;有的还包括小型张。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小本票,除小型张和邮票外,还有以“秦始皇帝陵”碑为图案的附票。

小版张

为满足集邮者的需要,在已有邮局全张之外另行印制的小开张邮票。小版张四周边纸一般印有边饰或特定的文字与相应图案,其所含邮票枚数比邮局全张少,而邮票的面值、票幅、刷色与邮局全张相同。1980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在美国举行,我国邮政部门发行了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邮票2枚,邮局全张票为50枚(5*10);与此同时,为供应展场与门券一起出售,印就12枚(4*3)一版的邮票,所公布的邮票资料称其为小版张。此后,小版张一词就正式成为此种版票的名称。

  集邮界渐渐地约定俗成,将小型张、小全张、小本票及小版张习惯地称之为“四小”。

新邮票是指未作为邮资使用过的邮票或新发行的邮票的统称。这种邮票的特征是:票面未盖过邮戳,油墨有光泽,齿孔完整,背胶完好。

旧邮票是指发行年代久远,品相显得陈旧或作为邮资使用过的邮票。

对剖票指的是因特殊情况将一张邮票斜角剖开作为两张邮票来使用,这种被剖开的邮票,集邮者就称之为对剖票。对剖票的发行,一般都因一种面值的邮票缺售,只得临时采用另一种邮票对剖为二,来代替使用。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我国使用过的对剖票计有福州、重庆、长沙。夔州四种。前三种都是将清朝发行的无水印红色2分邮票对剖为二,代替1分邮票来使用,分别在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三十年1904年及三十二年1906年先后使用;后一种则似无水印棕色4分邮票对剖为二,代替2分邮票来使用,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行。对剖票因为票面图案不完整,如果将它从信封上取下就没有保存价值,因此过去一般不大受到集邮爱好者的重视。目前,已成为集邮珍品。

加盖票是指在邮票上加字改值使用的邮票。

  清朝政府的币制原为银两,邮票面值也以银两计算,如“x分银”、“x钱x分银”等。由于币制的改变,邮票印刷跟不上需要,于是清政府在新币值邮票未印发之前,常将旧币值邮票加字改值使用,因而在集邮界常称“小龙加盖”。“万寿加盖”、“红印花加盖”等等。

  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由于物价飞涨,往往一种邮票印成后,很快就不适用,甚至有的邮票还未发行,就要加字改值,加盖之多,难以数计。有法币加盖,有金圆券加盖,还有税票加盖作邮票使用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我军进攻神速,故有一些城市为了保障人民的通信,也利用中华邮政留下的邮票加盖改值使用,但为时很短,新中国邮票印制后即停用。

信销票是指作为邮资使用过的邮票,也称实销票。为了区别于预先盖销的邮票,称信销票。

盖销票又称特销票,是指已表示作为邮资使用过,专为集邮爱好者提供的,比新邮票便宜的邮票。邮票上邮戳印迹清晰,有背胶的保持原胶。

仿印票是模仿邮票另行照相制版印成的邮票。它与原邮票图案、色彩、尺寸一样,并打有齿孔。仿印票是伪造邮资凭证,是违法的。只要仔细观察,仿印票的印刷网纹、色彩、字体、纸质、齿孔等,与原邮票是会有明显差异的。

漏销票是指由于邮政人员疏忽,邮票上未盖邮戳,称为漏销票。但是这种邮票贴过后,背胶消失,光泽减退,虽未盖戳,也应自觉不再作为第二次邮资使用。

臆造票是指虎构国名、地区名或以无邮政主权的国家、地区和流亡政府的名义印制的邮票,以及未经授权而随意加盖、改值的正式邮票。制作这种邮票在我国是违法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

普通邮票是指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的邮票。用来寄平信、挂号信、印刷品、印刷品挂号等等。它的票幅较小,除图案外,只印面值和国名。同时印刷数量多,使用时间长,图案不经常更换,一个图案往往要印好几次。面值种类较多,以适用各类资费的需要。如新中国第一组普通邮票的面值有:200元、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8,000元、10,000元(均系旧币)九种。

纪念邮票是为了纪念国内外重大事件或著名人物而发行的邮票。图案多以所纪念的事件或人物为主题,票面上除图案、面值、国名外,还印上纪念邮票的名称,表达发行这套邮票的目的。邮票面积较大,印刷精美,但数量较少。有些国家还规定了使用期限,我国现在不限制。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全套4枚(另有4枚东北贴用邮票)面值分别是30元、50元、100元、200元。东北贴用邮票的面值是1,000元、1,500元、3,000元、4,500元。

特种邮票是以文化、体育、风景、花卉、古迹、儿童、舞蹈、昆虫、动物或以重大建设成就等为题材而特别发行的邮票。票面上除图案、面值、国名外,多数在票幅下部的边上印有图案名称,也有将其直接设计在图案上的。新中国第一套特种邮票是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国徽”邮票。志号是“特1”。全套5枚,面值分别是100元、200元、400元、500元、800元。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13 - 2015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