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4月08日 16:27:03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 |
日本政府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外交蓝皮书”。这份报告被视为2008年福田政权外交政策的风向标。许多人观察到,今年的蓝皮书突出了气候变暖问题,呼吁各国通过日本提出的“凉爽地球推进构想”展开国际合作,力争在7月召开的北海道八国峰会上,让日本在气候议题上发挥主导权。由此可以看出,福田任内的外交将主打“气候牌”。 安倍倡导外交转向 日本外交路线向气候问题倾斜,从安倍任内就已经开始了。2007年,安倍提出“美丽星球50”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2050年前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50%。 该计划的重点在于:首先,所有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都必须加入,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次,按照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要求;第三,保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发生冲突。为此,日本将设立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通过设立一个将所有国家网罗在内的框架,使那些排放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日本会有所求,从而使日本的技术与资金优势有其用武之地,为日本主导气候变化框架提供一个宽广的舞台。 事实上,日本把环境问题作为外交的一个立足点,是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日本扩展自身利益的要求。 近年来,西方各国围绕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后的世界气候变化框架,展开了或明或暗的权力争夺。由于遏制气候变暖的关键在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而工业发展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最主要的原因,若通过某种形式,限制某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必然会限制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谁的主张能够成为“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各国共同遵守的标准,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主导权的增强。 日本当然不想置身事外。就政治影响力而言,日本不能与美国、欧洲甚至中国相比,而论经济实力,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近年来在不断下降。如何寻求突破,成为近几届日本内阁的当务之急。而参与世界气候变化框架的设定,对日本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由于日本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占有技术优势,如果能够搭上国际潮流的快车,日本不仅将获得经济利益,而且还能提高国际影响力。 借助环保控制亚洲 福田上台后,改变了安倍任内的许多政策。但是,在气候外交这一点上,福田不仅全盘接受了安倍的“美丽星球50”计划,而且还对其内容进行了扩展。 今年1月,福田首相在达沃斯世界经济年会上提出了“凉爽地球推进构想”。该构想包括3项提案:第一是构建“后京都框架”;第二是国际环境合作;第三是技术创新。其中,第一项内容引起很多争议,因为它提出,修改《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基准年,不再沿用此前设定的1990年。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开展了大规模节能运动,然而,《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国家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标准,这对日本其实是不利的。所以福田提出不以1990年为标准,实际上是在为日本解套。 据《亚洲时报》报道,今年3月初,福田主持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旨在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及确保日本的利益最大化。专家们讨论的一项措施就是,在亚洲建立一个“排放交易权”市场,也就是说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低,排放权相对高一些,一些用不完的排放权可以通过交易转移到日本等发达国家。而日本获得排放权后,可以在经济发展上不用受排放规定的限制。 福田内阁为何要强调“气候外交”,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消息。 去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之际,一个名为Avaaz的在线行动组织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海报:海报上,日本首相福田和美国总统布什的头像排在一起,下面是一艘巨轮正驶向冰山。这则海报旨在敦促日美等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当时,日本环境大臣看到这个海报后表示:“这显然是在批评日本拒绝做出改变。我们应该让世界看到日本的责任心。” 这则未经证实的消息反映出,日本是基于国际责任才调整外交政策的。但其实,福田内阁的政策并非简单为了改善地球的整体状况,其中还隐藏着加强对亚洲控制的意图。日本在节能减排技术上比亚洲各国都要领先,这些技术如果能够转让到亚洲国家,不仅会为日本带来可观的收入,而且会使这些国家的环保领域对日本形成一定的依赖。 借机推动非洲外交 福田政策的重点是气候外交与区域外交相结合。据日本媒体报道,福田制定了“亚洲经济及环境共同体构想”草案。草案对象国为“东盟+6”,即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盟的基础上加入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草案提出,以环境为中心强化与亚洲各国的关系,以便推广日本先进的节能技术,到2030年使亚洲市场的环保业务规模扩大到现在的5倍,达到300万亿日元(约合21万亿元人民币)。 气候外交与非洲外交相结合,也是福田外交路线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日本对非洲的能源垂涎欲滴,但因为日本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导致对非援助逐年减少。 福田在1月举行的达沃斯年会上决定,日本将向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和塞内加尔提供约18亿日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的无偿资金援助,用于购买防灾、救灾及抑制温室气体排放所需的物品,资金援助还将扩展至亚洲、非洲以及中南美洲的41个国家。环境外交与对非外交的结合,将有利于日本扩大对非影响力,确保其在非洲的能源利益。 为确保日本在气候问题上的主导权,福田内阁还准备于今年7月在日本举行的八国峰会上主打“气候牌”。 日本已邀请了南非、坦桑尼亚等非洲8国首脑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参加本届峰会,同时日本还邀请了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西、南非等八国首脑出席气候变化对策会议。利用八国峰会这个平台,日本要将主导减排框架的戏做足,确保日本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发言权。
这是2005年3月2日,液化天然气(简称LNG)节能环保公交车在长沙正式投入使用。城市推广应用LNG汽车,城区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华社发 新闻分析:挟“道德制高点”牵制中国 从中日关系的角度看,福田上任后推行的“日美同盟与亚洲外交共鸣”政策,改变了小泉和安倍时期的对华强硬政策,比小泉和安倍更重视对华外交。在加强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方面,福田的外交新思路无疑对中国是有利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福田的这种转变,也是为了使日本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福田的气候外交政策,对中国也有很多不利影响。 从对非外交这方面看,日本把它和气候外交相结合,形成了对中国更强的牵制力。今年1月4日,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在坦桑尼亚发表非洲政策演说时,表示中国为了获取非洲资源,大力援助非洲,但这些都是商业性援助,缺少对环境的考虑,而日本的援助则是促进当事国的“自助努力”。 日本中止了对华日元贷款,但是对非援助却在不断增加,这在福田时期并没有改变。福田还将对非外交与温室气体减排相联系,利用日本在这方面的优势,扩大日本在非洲的影响力。今年定于在日本召开的非洲开发会议以及八国峰会,都是日本将气候外交与对非外交结合的具体措施。 另外,日本的气候外交会形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无形的压力。当前,世界性减排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标准,因为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发达国家早期的排放并没有受到限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它们获得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优势,按同一标准约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是不现实也是不合理的。 但是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日本却要将发展中国家也拉进这个框架中来。虽然日本鼓吹设定“国别标准”,但对发展中国家的限制肯定会加强。日本主打气候外交的背后,实际上就是要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日本打出的“凉爽地球”的旗号,似乎抓住了世界道德的制高点,以此来要挟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而言,如何应对日本打算主导气候问题的如意算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严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