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了不间断地激变,已经逐渐完成了从收藏性的初级市场向投资性的中级市场的历史转型。然而正如专家们所预测的那样,转型则意味着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本身自然也会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以及矫枉过正的弊端。
事实的确如此,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市场中,艺术投资的理念甚嚣尘上,已成为了一种压倒一切的声音。中国嘉德四季书画部经理郭彤说:“2003年之前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不少从个人趣味出发的所谓‘收藏者’,但是现在市场中更多的是投资人,他们今天买了,明天如果涨价了,肯定会卖出的。”作为以拓展与维护长线客户为目的的画廊,也越来越不敢把艺术品卖给这些“投资人”了,因为疯狂逐利的本质可以使得这些“投资人”毫无顾忌地将从画廊买来的艺术品随即再次投向市场,而他们打着的“艺术收藏”旗号更像是一种砍价的策略或者说是欺人的借口。艺术家可能会在开始的阶段热情地“拥抱”这些“投资人”,或许“投资人”手中的大把现金以及关于市场价格实现的种种承诺就是诱惑,而“投资人”对有价值资源的急功近利更可能不断地放大着这些“诱惑”,然而过不了多久大多数艺术家就会有“痛不欲生”的感受,因为艺术家将会要额外地、独立地、长期地承担维系市场高价的责任,而那些信誓旦旦的“投资人”早就已经清仓出货,并躲在一边“偷着乐”呢!
然而在此我们无意给予太多的恶评,因为这只是某种客观现状,或者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某个发展阶段中的特征。事实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会走向收藏与投资兼容的成熟市场,也只有到了这个阶段“艺术投资”的理念与方式才能最终成型。
从更深的层面上加以解释,则可以通过与西方的比对而得出更有意思的结论。在西方,投资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的习惯,成为了一种“以钱生钱”的赚钱方式。因为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挣钱(earnmoney)是凭自己的努力工作来获取收入,赚钱(make money)则是依靠自己的资本去获取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西方的艺术投资人会聘请自己的艺术顾问,通过艺术顾问来确定长线投资、短线投资的目标与比例,而在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时候,艺术顾问还会提醒艺术投资人去选择一些较为稳健的投资目标。一些更为专业的艺术顾问不仅懂得消费支出、保险学、投资学、税收、利率、国际贸易等九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在把握艺术发展潮流、对艺术品价值的研判等方面卓有远见。与此同时,专业的艺术顾问不仅仅为客户制定某个阶段的投资规划,而且还涉猎长线投资的目标设定与实施、风险管理与风险规划,甚至是个人税务筹划及艺术遗产规划的领域。
事实上西方艺术顾问所涉及的诸多领域无疑真正构成了艺术投资的体制系统,当然就是在西方这种体制系统仍在建设之中,远未达至成熟完善。与之相比,中国目前的“艺术投资人”并不能真正称之为“投资人”。
因为他们的目的往往关注短期收益,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单枪匹马。他们自身没有判断力,完全受制于所谓的市场传闻,因而被称之为“用耳朵买画的人”。他们对任何有潜力的艺术家作品和艺术项目置之不理,却盲目跟从市场的热点。他们甚至往往不顾及艺术品市场高昂的交易成本,热衷于频繁地交易,而不是中长线的持有。从这一点而论,与其称之为“投资人”,还不如说他们是“交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