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后奥运”,如果“北京奥运”是其时间分界线,那么8月8日奥运开幕之前,应该是“前奥运”时代;8月24日奥运闭幕以后,则是邮市“后奥运”时代。理论上,这个时间段是区别邮市行情“起”与“落”性质的分水岭。依旧是理论,邮市“前奥运”应该高潮迭起,鲜花盛开,而“后奥运”,则会寒风四起,万木瑟瑟。
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前奥运”时代,我们没有感受到高潮迭起的欢乐。距2008奥运开幕前几个月,甚至从2007年夏末开始,邮市就出现重大拐点。之后长达一年时间内,我们既没有看到万山红遍的“金秋”,也没有看到千树绿染的“暖春”。邮市走向与“奥运”大激情非理性相悖,反过来却经历了一个如此之寒、如此之长的冬季,这让市场参与各方百思不得其解。
但细想,邮市“前奥运”自有它萧条的理由: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其实早在“奥运”行情未起之初,许多短线客就指望高处脱身,性急些的,根本耐不住,纷纷打提前量,早早从市场退出,以落袋求安。而观望者,行情往上可能参与进来,行情走软,就迟迟不肯介入了。邮市是独立运作的经济主体,随参与者意志而波动,它自然不会逆大众思维而动,独立走出持续往上的行情。
邮市“后奥运”时代随北京奥运圣火熄灭而开始:没有目标指引,没有激情呼唤,没有“奥运”之类强势品种呼风唤雨,这市场,应该是万赖俱寂,空无一人。即便有,也三三两两,零零落落,又一幅“穿着棉袄逛邮市”的旧景。对于邮市,奥运是一种期盼,是对邮市大行情的期盼。从理论上讲,这种期盼落空,又没有新的期盼点时,邮市“后奥运”的萧条不可避免。但由于理论上的邮市“前奥运”没有产生辉煌,因此实际中的邮市“后奥运”,究竟向哪个方向发展,便是个未知数。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对邮市“后奥运”过于悲观。邮市既然是独立运作的经济主体,就有它相应的运行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涨久必跌,跌久必涨”。从20世纪80年代初邮市“马路游击队”开始,漫漫20多年岁月里,邮市行情始终以涨涨跌跌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最为严峻的1993年,邮市冰天雪地。但隔两年,春风化雨,邮市大潮南北夹击,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2002年,人气散淡,资金缺失,市场再陷谷底,却不料峰回路转,“庚申猴”大旗一舞,早中期邮票积极呼应,市场又红红火火迎来新一轮小高潮。相比之下,邮市2008年的低落,幅度更大,范围更广,时间也更长。它会不会在“后奥运”时代产生奇迹,谁也不敢轻易肯定或否定。
也许就是在我们这样的犹豫之中,在邮市“后奥运”时代,市场行情以它难易察觉的碎步,不紧不慢,走到另一个有起也有伏的山岗。在那里,春暖花开。